杨凌区近代人物

  张化龙(1852~1907) 字升云,五泉乡绛中村人。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光绪三十二年(1906)冬,陕西盐价暴涨,又收归官办,不准民销。恶霸地主马临太垄断扶风盐业专卖权,任意加价、掺沙、掺土,盐价由每斤十六文钱涨至六七十文钱,比面价高五、六倍。农民有在邻县购盐者,一经查出,即行没收,并加以罚款和殴打,甚至加罪,民愤沸腾。张化龙遂与李化虎、张应虎、帅大旗、帅怀疆、昝化熊、邓孟熊等在青龙庙揭竿而起,率领六七千人,围城“缴农”,高呼“减盐价,杀恶绅,誓与县官辩清理”的口号;并提出停路捐,清算恶绅帐项等条件。当晚,烧毁马临太的烧酒坊、粉坊、药铺等;并砸碎其祖碑五座。当时农民欢称:“一龙二虎三个熊,他们个个是英雄,青龙庙上扎大营,贪官污吏战兢兢”。取得初步胜利后,在太白山下九阳宫扎营练兵,壮大力量。不意凤翔府官吏尹昌龄,密派其弟尹昌宏,伪称“许先生”混入队营中,趁接近春节时,煽动一部分人回家过年,瓦解张化龙队伍。“许”又密告扶风县令陈官绍乘机逮捕李化虎、帅大旗、帅怀疆、权占疆等入狱。张化龙闻讯后,即与张应虎、邓孟熊等于腊月二十三日晚,进扶风县城劫狱,救出李化虎等及狱中囚人。陈县令带人乘马追来,被帅大旗打落马下,逃走。陈即报告省方,乃派刘琦率兵到扶风剿办。二十八日晚,先后将张化龙、李化虎、帅大旗等7人搜捕入狱,严刑拷打。张化龙等宁死不屈。消息传出后,武功、岐山、眉县、扶风等数县群众,佳节不贺。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初一,群众数十万人,手持农具武器包围扶风县城,要求释放张化龙等。并要杀马临太,喊声震地。知府尹昌龄、县令陈官绍、管带张看到群众请求诚恳,联名而转请于上宪,上宪以为王法难废,不允所请,竟于正月初三,将张化龙等7人杀害于扶风县西门外。民众自发捐款为张化龙立一座纪念碑,树立于其家乡。此碑现存放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汤鼎铭(1876~1948) 杨陵人。幼时随父学医,聪颖好学,20岁即能独立行医。广泛收集民间验方,充实提高祖传秘方,并自制成药,对痈疽、疗疮、无名肿毒等疾病,能药到病除,深受患者赞扬。民国22年(1933),扶风县县长童曙明赠“良医济世”牌匾一面。
    于右任(1879~1964) 名伯循,辛亥革命元老。陕西三原人。曾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等职。1907年加入同盟会。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4种报刊。参与创建复旦公学、中国公学和上海大学、西安中山学院、中山军事学校、西北农林专科学校6所高校和民治学校、渭北中学、渭北师院、三原女子中学4所中学。1932年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他和戴季陶等人提出的“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初期计划议案”,成立了“筹建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委任他和张继、戴季陶、朱家骅、王世杰、李石曾、王陆一、王应愉、吴敬恒、辛树帜、邵力子、沈鹏飞、焦易堂、杨虎城、褚民谊等人为筹备委员。同年12月,上述委员会更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他和张继、戴季陶三人为常务委员。1933年,他率建校筹备人员在陕西武功等地查勘校址。1934年3月,筹委会“公推于右任先生为校长,于以事实关系,虽未到校就职,而一应工作计划,仍以常务委员名义,指挥进行”。1936年7月,他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刊《西北农林》创刊号题写刊名。其对西北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教育由发轫而精进,功德卓著。1964年11月10日卒于台湾台北。
    马屏西(1881~1939) 字振藩,杨陵人。清朝末年秀才,光绪三十二年(1906)进入省立西安师范学习。民国3年(1914)于省立西北大学法政科进修,时局动荡,曾一度回乡塾师。精医术,常为人治病,凡遇孤贫者,义务应诊。民国15年(1926)任武功县采买局局长。民国17年(1928)秋,任陕西省救灾会武功分会主任,同时受委托组建县修志馆,编撰《武功新志》。民国18年(1929)以来,武功县连年特大荒旱。他联合乡绅数人,多次向省政府、“上海救生会”、“华北华洋义赈会”和“陕西省赈济会”等慈善团体请求急赈,使上述组织多次来武功发放赈款40多万元(银元)。民国24年(1935)5月任武功县修志馆馆长。民国25年(1936)8月受命筹建武功县图书馆,任主任委员。民国27年(1938)10月28日病逝。
    郭厚菴(1890~1933) 又名须静,河南唐县人。毕业于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1919年被河南省政府资助留学法国攻读农业。不久因资助中断而休学,为农圃作佣工。工余时间钻研园艺技术。后入法国凡尔赛园艺学校就读,以优异成绩毕业。1924年回国,先后在河南农专、河南大学及中央大学农学院任教,并任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院长,“导引后学,趋重实际;往往于酷暑炎日下,服蓝布短衣,率诸生耕治园圃,俨然一老农”。1933年秋,应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之聘,任园艺场筹备员,悉心擘划,多有建树,因劳累过度,于当年9月27日患病逝世,享年44岁。建国后1985年,时隔50多年后,其子将骨灰重新安放于西农公墓,使他永远长眠于杨陵这块他曾耕耘过的土地上。
    杨虎城(1893~1949) 陕西蒲城人。历任陕西靖国军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国民联军第十路军总司令、二十一师师长、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1924年加入国民党。1936年12月12日,与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于1937年4月被迫辞职,“出洋考察”。“七·七”事变后,要求回国参加抗战。11月从法国经香港回国,被蒋介石长期扣押。1949年9月解放前夕在重庆被杀害。1932年至1934年参与创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任“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选勘校址。1936年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刊题创刊辞“立国之基”。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