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大事记

当今志书,多列《大事记》于编首。本志鉴于其内容难免交叉重复,故置于编末。“大事”标准,参照徐无常注《新五代史》提出的“大事则书,变古则书,非常则书,前有所示则书,后有所因则书;非凡五者则否”的原则,选列有县以来大事、要事四百余条。以时为经,略志梗概,旨在检索方便。

    
晋代

    
西晋泰始二年(266) 析上洛郡南部置丰阳县,以县治设丰阳川名。辖境东至丹江竹林关,西括镇安、柞水,南至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北抵商县上官坊。

    
西晋永安年间(304) 丰阳小河口冶铜。

    
东晋水和八年(352) 漫川关置荆州。边关通市,招徕远商,以引南金弓竿漆蜡等奇货,前秦经济一度出现“国用充足,异贿盈积”繁荣景象。

    
东晋升平四年(360) 道教理论家、医学家、丹术家葛洪于馒头山采石炼丹。

    
南北朝

    
南朝·宋(420479) 先后置阳亭县、西丰县。西丰县在丰阳西部。阳亭县在丰阳北部,以阳亭聚名。

    
北魏太延五年(439) 丰阳侨设魏兴郡,安置流民。

    
北魏太和五年(481) 丰阳境内再设阳亭县,安置巴氐流民。

    
北魏承平四年(511) 丰阳境内置上庸郡,领丰阳、商县。

    
北魏延昌元年(512) 宣武帝诏准本县十二岁儿童泉企领丰阳县令。

    
北魏孝昌时(525527) 泉企受封为龙骧将军兼上洛郡守。不久,潼关守将肖宝夤叛,企率乡兵三千攻潼关大胜,以功升征虏将军。

    
西魏大统三年(537) 泉企之子元礼、仲遵以功封将。元礼为车骑大将军,仲遵为征东将军。

    
西魏废帝二年(553) 析丰阳县南部置漫川县,县治设上津,

    
北周保定三年(563) 撤销漫川县,治域复归丰阳县。

    
隋代

    
开皇三年(583) 南阳郡废,其地上津并入丰阳县。

    
唐代

    
贞观三年(629) 慧远禅师杖锡丰阳县天柱山,在山上修建铁瓦殿。殿虽早毁,铁瓦犹有存者,页重19公斤。

    
永徽三年(652) 丰阳塔建成。位于县城西北隅,外形六棱,腹部空心,全塔以红泥焊砖垒就,工艺独特。

    
永昌年间(689) 漫川前店子石窟凿成,俗名千佛洞。摩岩红砂石上雕造立体佛像近千尊,现存二百余尊。

    
万岁通天元年(696) 析丰阳西境置安业县(取安家乐业意),治域相当于今之镇安县与柞水县大部。

    
会昌初年(841842) 贾岛游憩丰阳县云盖寺,留有《山路行》诗。

    
咸通末年(870873) 吕洞宾游憩莲花山麓岩洞,因名此地“仙人龛”。嗣后土人于此建寺,香火颇盛。

    
宋代

    
开宝年间(968975) 县民于僧道关炼铁,铁炉仍存。

    
淳化三年(992) 王禹偁巡视丰阳、上津,作《畲田词》五首,描绘山区农家生产生活情趣。

    
嘉祐年间(10561063) 著名哲学家邵雍(字尧夫)隐居丰阳天柱山,留有《栖天柱山》等诗。

    
绍兴二年(1132) 十二月,金陕西经略使撒里合部撤离喝攻占商州,直趋丰阳、上津,进取金州(今安康)。

    
绍兴三年(1133) 正月,金兀术亲统大军到陕南,由商州经丰阳、上津到旬阳。川陕宣抚处置张俊使部前军统制王彦创立“八子军”,奋勇抗击。

    
绍兴十二年(1142) 宋金和议划分疆界。东以淮河,西至大散关,中经丰阳县鹘岭山脉,北为金,南为宋。宋将邵隆不肯弃商畀敌,被调守金州后,仍出兵丰阳,给金兵以重创。

    
绍兴十六年(1146) 二月,复割丰阳,乾佑畀金。

    
贞元二年(1154) 金降丰阳县为丰阳镇,属上洛县。

    
绍兴三十一年(1161) 王彦统制任天赐收复丰阳、商州,俘虏金将完颜守能。

    
隆兴二年(1164) 金将高景山攻取商州、丰阳,直趋金州。

    
元代

    
至元元年(1264) 元军占领陕南,调发蒙古军万户府石扎刺所部千余人,在商州、丰阳屯田。

    
至元二年(1265) 复丰阳县,属安西路。

    
大德五年(1301) 五月,黑霜杀麦成灾。

    
天历元年(1328) 大旱,人相食。

    
明代

    
洪武元年(1368) 色河庙沟堖石塔建成。塔为五级,高45米,雕艺工整。

    
洪武二年(1369) 大旱,饥民逃亡殆尽。

    
洪武七年(1374) 降丰阳县为丰阳巡检司,属商县。

    
洪武二十一年(1388) “大槐树人”始迁丰阳。

    
景泰年间(14501457) 秦、楚、豫、蜀四省流民纷纷进入荆襄山区垦荒,因不堪苛捐杂税,举行起义。

    
成化元年(1465) 荆襄流民起义军号称十万,其首领刘通(又名刘千斤)于湖北房县自立“汉王”。

    
成化六年(1470) 刘通部下李原、王彪控制荆襄地区,据险设伏,屡败官军。明王朝命项忠调集重兵25万,对起义流民进行镇压,丰阳遭兵燹蹂躏惨重。

    
成化十一年(1475) 荆襄流民冒死进山垦荒,晋阳都台原杰奉命到丰阳、郧阳等地流民聚集点招抚,当时流民思安,愿听从编入户籍。

    
成化十二年(1476) 十二月,明王朝据巡抚余子俊奏请,于荆襄增置山阳、白河、郧西等七县,移丰阳巡检司于漫川关。

    
成化十四年(1478) 山阳县城峻工。城墙内土外砖,周长三里,高一丈五尺,东西南各有城门城楼,城内中街北部建筑衙署。

    
成化二十二年(1486) 地震。

    
弘治八年(1495) 雷贤始修元纬宫,历十年宫成,座落城南,俗呼南庵,历代香火极盛。

    
嘉靖七年(1528) 地震。

    
嘉靖十二年(1533) 三月下大雪,花木多冻死。

    
嘉靖三十四年(1556) 十二月十二日,地震声如雷。

    
隆庆三年(1569) 四月地震。

    
万历五年(1577) 知县贾天佑令洞开南城建“毓秀门”,以振文风。

    
万历十一年(1583) 清丈全县土地。核定全县耕地面积为959顷,比清丈前775顷增长37%,原额赋税照新亩均摊。

    
万历三十三年(1605) 蝗虫成灾。

    
万历四十一年(1613) 镇安县茅坪、阳山观之回民,聚众数千起义。占领镇安县城后,继续东进,抵达漫川关。不久退守镇安。

    
万历四十五年(1617) 秋雨八十日,全县遭涝灾。

    
崇祯四年(1631) 大旱民饥,斗米值银四钱,群相抢劫。

    
崇祯六年(1633) 十二月,陕北饥民起义军高迎祥部“横行狼”、“一斗谷”、“扫地王”、“满天星”等八营共十万人进入商州,同一日克山阳、商南、镇安,杀山阳知县董三谟。

    
崇祯七年(1634) 四月,起义军“曹操”(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自四川返陕,驻兵汉中、商洛。五月,五省总督陈奇瑜与郧阳抚治卢蒙升合兵于郧西、上津,围剿起义军。

    
崇祯八年(1635) 正月,洪承畴调重兵出潼关,会战农民军。李自成等由河南入陕,经商洛入汉中。四月,洪承畴命曹文绍直趋商洛。七月十三日,“扫地王”、“黑煞神”、“爬山虎”等两次攻取丰阳关(今漫川关)。十四、十五日,明游击周仕凤领官兵六百往照川堵截。二十日,明军从土地岭、蛮王洞进攻,农民军转移汉南。

    
崇祯九年(1636) 七月,农民军“混十万”等进驻商州与山阳之间的东西牛槽一带,明总兵曹变蛟抵商州防御。

    
崇祯十一年(1638) 十月,李自成南原大战惨败,潜入商州以西杨家斜,其打粮部队常活动于山阳小河、砚池河。

    
崇祯十二年(1639) 冬月,张献忠进军商洛。李自成出兵路过山阳银花,攻打白河县城。

    
崇祯十三年(1640) 大旱,斗米值银二两,饿盗四起,官衙民舍尽成灰烬,县城阅岁绝人踪,茂草深数尺。

    
崇祯十五年(1642) 有白脸狼飞走如骛,噬十三人,一日被一对夫妇砍死。

    
崇祯十六年(1643) 十月,李自成遣军取商州,杀商洛道黄世清,俘山阳知县支廷谏解商,另派魏某任山阳知县。

    
清代

    
顺治二年(1645) 知县赵廷臣调查户口,全县仅八百余户,故攒明末二十个里为两个里,各领十甲。

    
顺治三年(1646) 李自成起义军余部刘二虎、郝摇旗率兵二千袭入武关,月余破州城,商洛道袁生芝自杀。后得知制台派郝统驰援,刘部经山阳绕城东去,越薛家沟南下湖北。

    
顺治四年(1647) 六月,西乡遭雨雹,屋折树拔,苗尽土壅。殍漂三日,

    
顺治六年(1649) 蝗飞蔽日。

    
顺治十五年(1658) 裁丰阳巡检司。

    
康熙三年(1664) 蜀僧超古运载一批经书由汉水上溯漫川,雇工匠于砧子石凿洞藏经。

    
康熙六年(1667) 地震竞日乃止。

    
康熙十四年(1675) 吴三桂部伪将军汤某,率兵由兴安入山阳,次年正月陷县城,烧杀掠掳。八月,陕西总督哈占派参将拜恩哈率兵来击,夜战于城东甘沟口。汤部退却时,带走所掳男女数百人。

    
康熙十九年(1680) 银厂沟有人冶银。

    
康熙三十年(1691) 大旱,麦收五分,斗米值银五钱有奇。

    
康熙三十一年(1692) 水泉大涸,城民汲水三四里远。

    
康熙三十三年(1694) 知县秦凝奎修第一部志乘,名《山阳初志》。全志三卷,三万多字,简约记载清以前山阳史实。

   雍正八年(1730) 知县朱文灏创建山阳第一所义学,免费供附近贫民子弟上学。














    乾隆七年(1742) 四月雨始七月止,因涝歉收,人食树皮革根。

    
乾隆二十年(1755) 大批“下湖人”(江淮流民)来山阳落户。据《山阳县志》记载;“新附之民,湖广、江南、河南共二千余户,江西、福建、广东共百余人。”

    
乾隆三十年(1765) 全面整修县城。共耗银一万五千余两。

    
乾隆四十二年(1777) 四月十二日,风雹齐来,鹃岭至色河禾苗将尽。

    
乾隆四十三年(1778) 六月,捷峪沟水涨十五丈,水田为沙所压,房屋尽塌。

    
乾隆四十四年(1779) 知县王荣棨令搜藏经洞,得藏经460部,初藏于县衙,后遭兵燹,损失殆尽。

    
乾隆五十二年(1787) 秋,县河水涨十余丈,冲崩水田无数,淹没人畜甚众。

    
乾隆五十九年(1794) 知县何树滋筹资鸠工,整修南河堤,淤地百亩。其中80亩交由文昌宫管理,年收租金134两,用于社学师资津贴和学生经费补贴。

    
乾隆六十年(1795) 山阳创建社学10所。

    
嘉庆二年(1797) 白莲教起义军分三路讨清。中路王聪儿、姚之富二月到山阳,经牛耳川过镇安。

    
嘉庆三年(1798) 三月,白莲教起义军在山阳砚池河遭明亮、德楞泰阻击。王、姚在郧西甘沟阎王扁被围,英勇不屈,跳岩牺牲。四月,王、姚余部聚镇安、山阳间,声称“为王聪儿报仇”,向清军大举进攻。

    
嘉庆四年(1799) 六月,李全率白莲教军攻克山阳、商州,为明亮所击西去。

    
嘉庆五年(1800) 三月,白莲教起义军余部杨开甲、辛聪率数千人来山阳,拟东向河南。时清将杨遇春率兵三千守龙驹寨,阻击起义军东进。两军战于照川小分水岭穿洞垭,义军败退。

    
嘉庆六年(1801) 正月,清军德楞泰与经略合谋,分击白莲教军余部高天升于山阳,高部向南败退。

    
嘉庆十七年(1812) 江南流民来山阳落户者赵某,将江西巴茅草移栽漫川前店子,此草根系发达,生命力强,利于保护田埂。

    
道光三年(1823) 编审户口,县民增至107700人。

    
道光十二年(1832) 七八月皆雨,久涝成灾。

    
道光十五年(1835) 蝗虫成灾。

    
道光十六年(1836) 户家原人傅诗在礼泉县任教谕时,获欧阳询书虞恭公碑运回山阳,拓刻者接踵,一时纸贵。

    
咸丰六年(1856) 高坝店人程豫考取进士,后派任四川成都布政使司布政使。

    
咸丰八年(1858) 蝗飞蔽日,县民大饥。

    
同治元年(1862) 太平军西征到山阳。四月,赖文光令天将罗金珠围攻山阳县城,俘杀知县恒椿,捣毁孔子牌位,焚烧毓秀门。十天后,太平军主力驰救卢州,罗部弃城东去。

    
同年十月,陈得才受李秀成之命,再次远征入陕。十二月十二日直趋陕南,主将张第才配合川滇农民起义军蓝二顺分兵攻取镇安、山阳。山阳知县匡久安弃城逃。

    
同治三年(1864) 天京告警,陕南太平军急作救援。二月十日,陈得才、赖文光、蓝成春由宁陕、镇安、山阳出商州。梁成富等由石泉、汉阴出郧阳,于漫川关遭清军阻击,败退安徽。

    
同治五年(1866) 西捻军梁王张宗禹率众六万入陕,镇安茅坪、阳山观回民,闻风揭竿而起,东进山阳九里坪,旋因关中回民起义军经左宗棠重兵镇压,镇安回民孤立无援,相率西退。

    
同治八年(1869) 地震。

    
光绪三年(1877) 春夏大旱,禾苗尽枯,斗粮千文,树皮草根,掘食殆尽。有捕杀肥胖之人,分而食之。知县高伟曾严令“割食人肉者,枭首示众。”所枭之首,亦被偷食。

    
光绪七年(1881) 知县沈启黔仿行曾国藩组织团练法,将山阳东、西二里,划分成89团,团设团总,下辖百长、牌头,加强基层统治。

    
光绪十三年(1887) 漫川街骡帮会馆、北会馆相继建成,建筑工艺精致。

    
光绪十六年(1890) 宽坪董家沟人吴怀清赴京殿试,为三甲一等,例授翰林院庶吉士,参与编纂国史。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山阳知县刘赓年废丰阳书院,改建山阳县第一高级小学堂。

    
光绪三十年(1904) 墙板和筑土墙技术传入山阳。平民建房,以筑土墙取代土坯墙和篱笆墙。

    
宣统元年(1909) 夏大水,河岸地水毁五六成。

    
宣统二年(1910) 十一月,北斗星开阳、瑶光之间出现哈雷慧星,历经十余夜。

    
宣统三年(1911) 1010日武昌起义爆发。山阳江湖会首领徐奎闻讯,于1026日(九月五日)密集各乡会众三百余人,攻进县衙,软禁知县王沛芬,打开监狱,放走囚犯,衙署纵火烧毁。次日组成军政局,发布《告示》,宣布光复。

    
中华民国

    
元年(1912)

    
二月 县衙改称县署,知县改称知事。

    
三月 袁世凯窍取总统宝座后,为粉饰门面,成立参、众两院,山阳奉令选举一名众议员。县绅张西江和杨诗淅分别贿买选票。杨诗淅获胜当选。

    
四月 省派甄士仁率兵来山阳,镇压江湖会,捕杀该会头目王满、段洪升、涂有等人。

    
七月 山阳邮政代办所成立。

    
三年(1914)

    
正月 银元在山阳市面流通,取代银锭。

    
二月 白朗军过境。二十七日由商县到山阳,连营数十里。驻城二日,街市为墟。二十九日破武家嘴寨、鸡冠河寨,死人尤众。

    
五月 二十七日白朗军复由镇安来山阳。北洋陆军张连升尾追于后,陕军彭四海由商县来击,交战于城北仙人龛,白军东退,经竹林关回河南。

    
五年(1916)

    
一月 袁世凯篡国称帝,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改是年为“洪宪”元年。时在南京海河工程学校上学的学生张帜回县后,在县城高小发表题为《总统瘾过了,皇帝梦未圆》演说。全县出现“洪宪洪宪,昙花一现”民谣。

    
冬月 龙山河天主教堂“圣母山堂”、“十字山堂”建成。

    
六年(1917

    
二月 商县土匪赵月田、刘伦辈聚众二千,经火神庙流窜高坝、漫川,抢劫民财。知事白建勋督率民团三百余人,激战于石窑子,擒获三十余名,解送商县正法。

    
七年(1918)

    
春 靖国军樊钟秀派马瑞旺驻军山阳县城,买物不给钱,商铺多停业。樊匪夜间纵兵抓人,称之“拉肉票”,勒索钱财,先后绑押百余人,勒索银元八千多。

    
四月十二日 卜吉沟山洪骤发,冲破石堤,由禹王宫直射东关,冲毁商店数家。

    
十月 小河、二峪河农民聚众反抗“拉票”,马瑞旺以一连之众前往“征剿”,遭小河民团痛击。马军退时,烧毁沿途十余里之民房。

    
八年(1919)

    
二月 挪威基督教牧师诺慕夫妇来山阳,在城隍庙东侧购地建造福音堂传教。

    
九年(1920)

    
春 豫军郭金榜被省督阎相文收编,驻军山阳、镇安,拉票摆赌,苛捐勒索,地方困于支应。

    
夏 小河口大刀会与镇安皂河沟“神团”联合,反抗豫军勒索,战于县西武家嘴败北。郭金榜统军在峒峪口、色河铺大肆烧杀,所过之处十室十空。

    
十月 二十七日下午,城郊地震,历半小时始息。城北莲花山东垭崩裂十余丈,西街倒房二十余间。

    
十年(1921)

    
春 山阳知事路大遵发布布告,剪除男子发辫,男蓄辫者大减。

    
四月 北洋陆军第七师团长魏明山,取道竹林关袭击山阳,民受骚忧。

    
十一年(1922)

    
三月 河南内乡人石玉泉率土匪武装驻扎县城,强令农民种鸦片,以每亩抽收烟款十元充作军需。县财政局长王志敦助纣为虐,成立山阳钱局,用土纸石印“丰阳塔官贴”,强行流通市面,发行数额达十万余串,折合银币一万元。一时纸票满天飞,官贴实成废纸,民怨沸腾,王志敦因此罢官,并被处决。

    
十二年(1923)

    
十月 有浑名“老洋人”者,率河南土匪数千突陷漫川关,取道板岩、九甲湾,绕黄龙庙出唐家河。沿途掳掠烧杀,无恶不作。

    
十三年(1924)

    
冬月 豫匪陈四麦率杂色便衣土匪约二千人窜至山阳,驻城半月,每日挨户派饭,并四出拉票,勒索银元烟土。

    
十二月 陕西姚震乾旅来山阳进剿豫匪,陈四麦率部逃,姚部仅在漫川擒获余匪李经邦、武和尚等处死。

    
十四年(1925)

    
春 湖坪老林土豪劣绅挑动农民互相杀戮,加之上年歉收,粮捐无出。知事周翰率张营征剿,使民更处水火。

    
八月 省派督学来山阳,督建高级小学三所。

    
冬月 镇嵩军憨玉珍部袁宝德旅盘踞山阳,大量征派粮款,勒索苛捐杂税。

    
腊月 镇嵩军刘镇华率部五万围西安。一部经竹林关、山阳县城,历经两月余,人民春节备用品及城郊猪羊被攫掠一空。木柴供应不及,即取家具取暖做饭,沿途门窗烧毁无遗。

    
十五年(1926)

    
三月 知县周翰组织天足会,发布布告,严禁妇女缠足。天足会动员幼令女童及时放脚。并成立缉查队,没收大量裹脚布,缠足陋习,逐渐敛迹。

    
八月 小河口农民金克银、熊良兴等不堪衙役坐地催收粮款,约合二峪河宋老四、峒峪河史隆元等成立“大刀会”,宣称暴动。袁宝德闻讯,直捣小河口。立足未定,暴动农民漫山遍野拥至。宋老四驾着两门土炮,尾追至三里店。袁宝德急调武明歧营助战,双方在云台山前河滩摆开阵势。相持约两小时,大刀会溃败。武明歧追至小河口,破洞寨、烧民房,杀戮甚惨。

    
十六年(1927

    
春 陕西陆军第五混成旅长姚震乾率部进驻山阳,实施军阀割据。军需给养,仰赖民间,每月索支8000余元,田赋增至30余倍。

    
十七年(1928)

    
二月 县署改称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县政府机构实施废房立科。

    
十八年(1929)

    
春秋大早,全县歉收,关中赤地千里。大批饥民拥进,一时粮价飞涨,包谷斗价36串。县长方之屏强捐粮食50余石,在衙前设立“舍饭场”,每日就食饥民千余人,榆树皮被剥食殆尽。

    
冬 调整基层区划,变里甲为区村,全县划为5个区、89个村。

    
十九年(1930)

    
春 商县夜村唐靖在大山歧一带扩充势力。

    
三月初七 唐靖率百余人突来山阳,捕获民团武装,占据县城,小住三日,转回大山歧。

    
夏 麦未扬花,蝗虫陡生,为害不已,夏粮无收,秋苗同尽,某夜始行东去,月光为之一暗。

    
十月 唐靖纠合古鼎新、陈月天等部,共约千人,屯据县城,设立赌局,强令农民种鸦片。杨虎城派员收编,委为“陕鄂边防军司令”,唐以“听选不听调”为条件,企图长期盘踞,

    
七月十三日 袁家沟农民阮英臣聚众成立大刀会,再次暴动,与二峪河农民朱国发联合抗粮抗捐。

    
秋 天坑梁农民阮开科在黄龙庙组织红枪会,凭高山寨之险,多次击败唐靖部张自强营。

    
冬 大雪之后,连朝多霜,树枝积霜厚寸余,过午不能全消。鸡鸭多冻死,石榴树冻死无遗。

    
二十年(1931)

    
春 中共陕西省委执行委员陈征回山阳,以山阳县禁烟委员身分进行革命活动,在故乡照川秘密组织武装暴动,遭恶霸王炳初杀害。

    
九月 河南巨匪李长有率众数千,窜到县城,不论贫富老幼,全部绑架,称为“叶子”。施刑吊打,勒索银元烟土。妇女被污,不计其数。驻城三天,纵火烧房三十多家。县城经此浩劫,十年未能恢复。

    
冬 杨虎城将姚震乾诱往西安枪决。

    
二十一年(1932)

    
春 唐靖受张瑞屏之约,合剿川匪王三春,唐败兵郧西,被流弹击杀,余众由古鼎新、陈月天分编。

    11
11日 红四方面军进至漫川关。胡宗南派四十四师萧之楚部尾追,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带领下,打开狭谷通道,越过鹘岭,西进凤凰嘴,到四川通江创建川陕根据地。

    11
25日 红三军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部经丹凤石槽沟进入山阳照川,同月29日由漫川关去湖北郧西。

    
二十二年(1933)

    
春 县长王协时发令禁种鸦片,违者处死刑,曾先后枪毙数名偷种者,种鸦片始有减少。布告宣称:从民国二十四年九月起,禁吸鸦片,逾期吸食,即以死刑处治。

    
二十三年(1934)

    
三月七日 杨虎城巡视陕南,由汉中经镇安到山阳,次日在禹王宫召开千人大会,杨即席讲演,对山阳人民疾苦多所述及。

    
六月 县长惠济时率县保卫团和侦缉队征剿袁家沟口阮英臣大刀会和阮开科红枪会败北。

    
七月 中国国民党山阳县党务指导员办事处成立,在机关、学校和商人中发展国民党员。

    
八月 县立女子初小三所,女孩始有上学机会。

    
九月 山阳与商县因申家垤、银花等交界处之插花地畔纠纷引起械斗、诉讼。直至民国三十四年才调解、调整结案。

    
二十四年(1935)

    
正月 初八(211日),红二十五军西征主力部队从黑山到达小河。收编阮英臣大刀会为鄂陕抗捐军第四游击师;收编阮开科红枪会为鄂陕抗捐军第九游击师,成立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和中共山阳西区委员会,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

    5
11日 红二十五军一部同阮英臣、阮开科游击师包围山阳县城,激战三昼夜,攻陷苍龙山东端碉堡,占领东西关街坊,县长惠济时夜缒南城逃跑。当城垣将陷之际,红军接省委指示撤围。

    7
月 红二十五军在袁家沟桃园岭伏击国民党第十七军警备旅,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官兵一千四百多人,击毙三百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

    
二十五年(1936)

    
三月 山阳邮政代办所升为三等邮政管理局,内设长途电话管理所,开始承办电信汇兑业务。

    
四月 国民党省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派陈如心率领“别动队”60余人,驻扎山阳,强制民众操练,动辄拳打脚踢,苦不言状。
   12月 西安事变发生后,别动队仓惶撤离。

    
年底 别动队在河南收集地方武装刘子杰部,经竹林关进犯县城。山阳县长李惠亭出走,县保卫团守备赵鸿鳌投降,团长黄奕烈被俘身死,刘子杰骚扰数日而去。

    
二十六年(1937)

    
夏 陈月天受编为“剿共义勇队”,驻防山阳。

    
七月五日 古鼎新乘陈月天去省开会之机,纠集商县旧部千余人,围攻山阳县城,激战两昼夜,城破。捕杀陈部营长王德朝等人,收去大批军械,陈部从此一蹶不振。

    
七月 县保安大队副雷震川挥霍军饷,县长韩光裕将其革职,引起雷队哗变,枪杀韩光裕于县衙。

    
八月 北街小学师生连日集会游行,刷写标语,印发传单,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八月 从初二起,大雨七日,洪发河涨,水田尽成沙石,冲毁房屋2500间,淹死大牲畜1 300头。

    
十月 乡村区划改为保甲建制,全县划为9个联保,229个保,2321个甲。

    
二十七年(1938)

    
正月 山阳县兵役科向各乡镇征兵。由于国民党反动统治不得人心,人多不愿应征。于是征兵变为拉兵,绳捆索绑,形同囚犯,大批青壮年外逃规避。

    
四月 王志胜、胡保安、李斌等大股土匪,在城郊、高坝、漫川三区抢劫。

1 个评论

二十九年(1940) 四月 国民党山阳县党部成立,并开始建立基层组织区党部。 八月 陕西省建设厅矿产测勘队李钧衡带领队员对山阳露天矿藏测勘结束。报告称:鹃岭南产沙金,淘沙十担可得金二三厘。 三十年(1941) 正月 山阳县土地陈报处清丈土地,以增加田赋。历经年余,清丈完毕,总计田数,为商洛各县之首,舆论大哗。 四月六日 普降黑霜,麦苗尽萎,灾民以树皮草根为食。 八月初一 山阳日全蚀。从上午八时起,历经三小时,星斗满天,鸡鸟归巢,人影昏暗。 十月 山阳实施“新县制”,将19个联保改为乡镇,实行男女同校。 冬 三青团陕西支团直属山阳区队成立。 三十一年(1942) 二月 山阳县银行成立,以摊派方式筹措资金,经营信贷为豪绅把持,普通商民无法问津。 夏 县田赋粮食管理处按清丈田数增加田赋,改为实物交纳。民怨沸腾,要求核实。 秋 省田粮处派员来山阳,对土地清丈进行复查,核定赋额52 141元,较前减少30 444元。 冬 山阳县卫生所成立,始以西药医病。 三十二年 (1943) 正月 大刀会头目祝和均和肖兴发等相约,为反抗乡丁强征暴敛,带领白马塘、黄龙庙大刀会成员,于十一日晚分别攻打唐家河乡公所和九甲湾乡公所。县长金铎率800人往剿,诱杀祝和均等十余人。 春 山阳电报局成立,开始办理电报业务。 八月 游击队张奎率领战士十余人,化装为国民党专署视察员,到照川乡公所,打死乡长卢金启,缴获长短枪十余支,获钱币一皮箱。 九月 三青团山阳团务筹备员办事处成立,大批发展三青团员。 三十三年 (1944) 五月 山阳县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动员知识青年从军。计征集学生65人,空运云南曲靖,编入207师。 六月 炎暑异常,酷热不雨,禾苗多枯死,全县秋收四成,被灾人口六万余。 八月十四 城郊积雹五寸余,秋禾损伤殆尽。 九月 山阳县司法室改称山阳县司法处,开始独立行使审判权。 三十四年 (1945) 正月 西安国货公司总经理杨北海回县,组织山阳县临时参议会,杨任议长。 七月 谭道鹏密结农民李昌连、谭家林等,击毙照川恶霸王炳初。 八月 谭道鹏组织38人,袭击郧西县香口沟乡公所,杀死石佛寺恶霸陈国让,缴获长枪30多枝。 十月 山阳县参议会成立,陈希虞当选参议长。 三十五年 (1946) 7月中旬 中原部队突围到商洛。司令员李先念决定留政委郑位三和陈少敏等在山阳桐木沟养病。胡宗南急调九十师来山阳堵截。8月6日双方在鹃岭铺激战,中原军取道磨沟北去。 8月3日 豫鄂陕边区第三分区在中村吴家坟成立,同时成立中共山阳县委和山阳游击大队,共有游击队员297人。 9月16日 中共郧山县委在本县龙山成立,同时成立郧山支队,扩大游击武装。 10月中旬 中共山阳县委在银花成立山阳支队。 十月 胡宗南派谢辅三、陈蔚南为剿共指挥官,只身到山阳。纠集地方武力,清剿游击队。 三十六年 (1947) 三月 县长赵叔彦率县自卫队、保甲共1600人,对中村、银花、天桥、西靳河等地轮番清剿,历时三月之久。郧山县长郑志敏叛变,游击支队长孙宝元及战士30余人被俘,有20多名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八月 三青团山阳分团部成立,辖11个区队,46个分队,计有三青团员858人。 九月 山阳县银行因法币贬值倒闭。 十月 中村、宽坪、漫川、照川等地游击区纷纷成立农会,斗争地主恶霸,实行土地平分。 11月11日 刘金轩率解放军纵十二旅三五、三六两个团围攻县城。县长王宏达以下官兵1200人全部被俘。13日,公审处死王宏达。15日解放军放弃县城去镇安。 年底 国民党组织与三青团组织合并,三青团员登记后即为国民党员。 三十七年 (1948) 一月 胡宗南调林泽长部驻防山阳,县长赵作新在商县成立的流亡县署随军到县城。不久即出击漫川,在狮子尾进入游击队伏击圈,几乎全军覆没,余众用燃火弹突围。 三月 林团奉令撤回关中,赵作新挽留沈步云营暂缓撤军,游击队得悉后连夜将县城包围。林泽长闻讯,复由商县驰援,双方短兵相接,伤亡甚众。 八月 县署命令收回法币,发行新币“金圆券”。由于当时政权岌岌可危,金圆券亦失去信用,物价狂涨。 十月 县东古镇竹林关划归龙驹寨设治局。 冬 胡宗南军始向陕南撤退,大部经宝鸡退守汉中,一部经山阳退往安康。 三十八年 (1949) 春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军压境,胡宗南军大股撤退安康。 五月 县长江泽春闻西安解放,惶惶不安,于端阳节(6月1日)率自卫团离开县城,驻守九岔沟、小河口一隅。 六月 初三(6月28日)游击队大部开进城。江泽春继向镇安撤退,山阳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6月29日 中共山阳县委机关和山阳县民主政府机关由漫川迁县城,接管国民党政权,开始执政。 6月30日 山阳县民主政府改为山阳县人民县政府。县城及各大乡镇群众集会游行,欢庆全县解放。 7月 陕北根据地秧歌队来山阳演出,秧歌、花棍迅即传遍全县,城乡人民沉浸在欢乐气氛中。 秋 县政府派出工作组,推行减租减息,要求减少25%的收租量,取消押金制,规定借贷利息最高不得超过10%。有950户土地出租者减租273万斤,500户高利贷者降低利息,减轻4000多户佃农的负担。 11月 重新改置基层区划。全县组建8个区,改民国末年的98个保为98个村,1861个甲为1861闾。 冬 城乡普建农民识字夜校,开展扫盲活动。 1950年 1月6日 山阳县人民县政府改称为山阳县人民政府。 2月 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健全县区行政机构与改造村政权的命令》,将全县划分为8个区,85个乡,乡下设行政村,自然村。 3月7日 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邀请各界人士代表,召开山阳县第一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协商选举山阳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 3月 县农会成立,制订《山阳县农民协会简章》,组织农民减租反霸,发展生产。 3月 县派工作组到十里铺张家涧乡进行土地改革试点。 4月 一小撮土匪、恶霸和国民党残余部队相勾结,在山阳、丹凤、商南交界处造谣惑众,杀人越货。商洛军分区与三县中队联合往剿,半年始平,消灭残匪百余人。 夏 发行胜利折实公债,全县认购1000份。 6月 五个区降雹,440间房皮砸成空洞,损失粮食2000石。 7月 山阳县人民法院成立,独立审判民事、刑事案件。 8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阳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12月 土地改革在全县推行,首先组织贫农诉苦,控诉剥削。 1951年 3月 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反革命活动。经过查证落实,一举逮捕587名有破坏活动的罪犯。对罪大恶极的124人判处死刑,震慑坏人,维护社会治安。 3月14日 全县15万人响应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号召,签名拥护和平。 5月1日 全县17万人分别游行示威,抗议美帝侵略朝鲜。 5月 中共山阳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 7月 333名青年申请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10万名妇女连夜赶做鞋袜20多万双,赠与赴朝战士,以示慰劳。 秋 山阳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全县划定地主810户,富农449户,小土地出租508户,中农17871户,贫农16616户,雇农2286户。按照政策规定,没收和征收地主、富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的部分耕地,计46731亩,分给27000户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和少数中农,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9月 省电影放映队来山阳放映《白毛女》、《翠岗红旗》,此为电影进山之始。 9月 山阳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山阳县妇女联合会。 1952年 春 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展“三反”、“五反”运动。查处偷税漏税、贪污盗窃等问题。先后处理有这方面问题的干部115人,其中法办11人,开除公职28人。 8月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山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团县委领导成员。 9月 中国共产党山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于25日至29日在县城召开。大会通过关于开展互助合作、查田定产、乡村民主建政等工作报告,选举9名委员,组成首届县委。 10月 县委、县政府督促各乡组织农民,自愿互利,成立互助组。当年办起互助组3700多个,入组农民占一半以上。 冬 查田定产结束。丈量全县耕地为79万亩,分等定出产量,逐户填发土地证。 1953年 1月 山阳县供销合作首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县供销合作联合社。 3月 县政府分片集中乡村干部宣讲《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到年底,计有3000多名青年男女废除婚约;有1200多名已婚夫妇通过政府,办理离婚调解书。同时处理虐待妇女、干涉婚姻自由、不让童养媳解放等方面的案件70多起,开始体现婚姻自主。 5月 9至12日,20个乡降雹,低洼处积雹盈尺,次日尚未化完。 5月 取缔反动会道门“一贯道”,对一般人员进行教育,对道首予以惩办。 7月 国家工作人员待遇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鉴于当时市场物价浮动性大,干部逐人评定工资分,本县干部最高310分,最低85分。每分所含实物麦八两、布二寸、油半两、盐二钱、煤二斤,按时价计发人民币。 8月 山阳县首届全民体育运动会于县城举行。竞赛项目有篮球、射击、拔河、田径等,参加运动员不足二百人。 10月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民交纳公粮(农业税)后,每人留足362斤口粮和一定数量的籽种、饲料,多余粮食卖给国家。同时对缺粮户实行计划供应,取缔粮油集市贸易。 11月 开始成立信用合作组织,到1956年,各乡镇全部建起信用合作社,方便农民存贷。 1954年 3月 进行首次普选。登记选民134611人,依法剥夺2189人的选举权。共选出人民代表1473人,由人民代表选举产生各级政府机构领导人,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5月 进行区划调整,区增多,乡划小。全县划分15区,98乡。 7月7日 山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禹王宫举行,会期5天,与会代表174人,选举产生县长、副县长,讨论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9月 遍遭水灾,冲地万余亩,毁房4000间,死30余人。 12月 山阳县检察署改为山阳县人民检察院,正式成为法律监督机关。 1955年 秋 农业合作化运动进入高潮。至年底,全县办起初级社1538个,入社户达79%。 冬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当年报名应征青年数千人,实征200多人。 1956年 4月 区划再次调整,15个区并为8个区,98个乡(镇)并为65个乡(镇)。 5月 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7月1日 国家工作人员实行统一标准工资制。山阳为三类工资区。 9月1日 山阳县人民政府改称山阳县人民委员会。 10月 突击升建高级社。 11月29日 《山阳报》创刊,八开、两版、五日刊,按照“大家报纸大家办,大家写稿大家看”原则,旨在传播本县新闻。 冬 架子车进入山阳城郊使用。 1957年 春 马鹿发现独角怪兽,身大若象,蹄印如碗,休息时以角勾树,躯体悬空,半月之内,噬牛三十余头。不久遁去。 3月 商县至漫川公路通车,全长130公里,为本县第一条公路。 8月 县委安排自上而下开展整风。不久反右派斗争开始,即将整风与反右结合进行,对当时出现的一股反党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批判。在处理阶段,误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敌我矛盾,错将58名干部划为右派。 9月 积极响应中共商洛地委关于“商洛地区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号召,开始大面积播种核桃。前后三个月,播种(包括直播和育苗)核桃555石,每户平均0.9升。 1958年 2月 山阳审干结束。第一批于1954年7月至1956年底,主要审查党政干部;第二批于1957年7月至1 958年2月,主要审查事企业单位干部。对500多名干部作出历史结论,对百名干部分别给予纪律处分。 5月 12日下午全县普降大雪,高山地区连续下雪15小时,因雪成灾粮田8500亩。 6月 山阳至镇安公路通车。 6月 全县学习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制订“大跃进”计划,并立即付诸实施。农业上盲目提出“苦战三年实现水利化”口号,数十处大中型水利工程同时动工,结果事倍功半。工业“跃进”更为盲目,数月之间办起大小工厂4000个,上劳5万多,当年总产值仅272万元,得不偿失。尤其大炼钢铁,消耗木炭难以计数,浅山林木几被伐光,仅仅炼出700多吨生铁。 7月 连降大雨,河水猛涨,冲压耕地5万多亩,损坏房屋3000多间,死50多人。 8月 水草坪赵正炳、陈继武组织“救命军”,网罗成员80余人。峒峪口王金珊组织“天平党”阴谋叛乱。经民兵告发,旋被瓦解。 9月 山阳县中学设高中班。 成立山阳县师范学校。 秋 全县11万亩秋田发生虫害,其中重灾万余亩。 10月1日 山阳县广播站开始向全县播音。 10月 普遍推行公共食堂制。全县共办食堂5200个,95%的人口进入食堂吃饭,群众深感不便。 11月 实行人民公社制。经两个月仓促工作,组建15个人民公社,无偿调用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这种“一大二公”的组织形式,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挫伤农民劳动积极性,妨碍生产发展。 1959年 春 “大跃进”中所办厂矿和水利工程纷纷“下马”,“大兵团作战”、“挑灯夜战”劳动方式收敛,农村实行“劳逸结合”。 夏 旱灾涉及30个管区,93个大队,秋田减产三四成。 9月 县委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反右倾”斗争,错将7名干部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错对40多名干部进行批判,后于1961年秋甄别平反。 11月 全县抽调劳力5000人兴修磨沟水库。历时一年五个月,因技术事故被迫停工。徒耗劳动日75万个,损失资金76万元。 1960年 春 粮食供应紧张,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口粮田30斤减为27斤,农村人口每人日均不足一斤原粮。食堂实行“低标准,瓜菜代”,群众生活极其困苦。 5月 老沟水库竣工,库容22万方,可浇地千亩。 6月 进行宗教改革,强令天柱山道土、道姑还俗。 7月 县发电站建成,机关始用电照明。 秋 板岩周成龙组织“山洛突击队”,漫川党焕杰组织“救穷队”,洞沟张永锡组织“救命党”,企图抢劫银行、粮站。经群众告发侦破,分别瓦解。 10月 山阳县卫生院改为山阳县人民医院。 冬 县委贯彻中央关于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一平二调”(平均主义,无偿调用生产队及社员财物)错误。至第二年秋,全县共向生产队、社员退赔、兑现1186万元。 1961年 正月初四 漫川公社板庙管区农民聂文财杀妻烹食,闻者震惊。 4月 农村食堂普遍解散。 5月 省地工作组进驻由阳,调查解决“山阳问题”。6至7月,工作组和各级党委一道,用整风方法,检举揭发当时县委的官僚主义和部分领导成员严重违法乱纪问题。 7月11日 县委书记巩全照持手枪自杀于室。省委认为巩自杀是咎由自取,对其开除党籍。整风后,改组县委班子,发动群众生产自救,有效制止“三多”(疾病多、死人多、外流人口多)的继续发生。 8月 调整公社体制,将公社划小,撤销管区,设县派出机关区工委。全县共划7个区工委,62个公社。公社以下为生产大队、生产队。 10月 核算单位由公社、大队下放到生产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政策,给社员划分少量自留地,开放集市贸易,允许社员经营少量家庭副业,农村经济开始复苏。 12月 历经七年的机关肃反工作结束。共肃出反革命分子、坏分子133名,分别给予开除、劳教或管制处分。 1962年 3月10日 《山阳报》停刊。 夏 大旱百日,全县有23万亩庄稼遭灾严重。 秋 县委、县人委动员干部、工人退职返乡,支援农业生产。全县撤销合并20多个行政机构,下放338个企事业单位,裁减职工1672人,动员居民1260人下到农村当农民。 1963年 8月 全县抽调干部500余人,分赴各大队、生产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12月 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集中查处农村经济问题,撤换一批违法乱纪的大队、生产队干部,帮助一些核算单位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1964年 春 山阳县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兴起学习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 秋 雨涝两个月,全县36万亩农作物受灾,倒房5000多间,中高山地包谷秋封。 12月 山阳县第一次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山阳县贫下中农协会。各生产大队同时成立贫协小组,组长可以列席参加大队党支部和管委会会议,代表贫下中农实施对领导班子的监督。 1965年 春 层层召开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制订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和社员余缺兑现工作。 冬 首次组织区乡干部赴山西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回县后大修土坎梯田。由于本县气候湿润,土坎梯田经冬冻、春雨后,崩溃净尽。 1966年 6月底 山阳县“文革小组”成立,“文化大革命”自上而下展开。随着外地学生来山阳串连,本县不少单位也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 7月中旬 全县1300名教师会集县城整训。会上揪斗所谓“有问题”的教师80多名。 8月 中共中央《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公布后,被批斗的群众纷纷要求平反。 9月 多数学校停课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近万名学生佩带“红卫兵”袖章串连。 1967年 3月 上海“夺权”消息传来,五花八门的“战斗队”纷纷成立,将“当权派”揪出批斗。县委、县人委领导干部全被“打倒”,县机关陷于瘫痪。不久,区社“造反派”也将大大小小的领导干部“罢官”,县区社三级均被夺权,由武装干部和造反派头头负责“抓革命、促生产”。 7月3日 县委机关的“捍战团”、人委机关的“急先锋”和县中学的“七三师”等战斗队联合成立“大联委”,社会上称其为“七三派”。 8月 县委机关的“反到底”、人委机关的“红军”和县中学的“八一”等战斗队联合成立“总指挥部”,社会上称其为“八一派”。两派互指对方为“保皇派”,舌辩笔斗,了无休止。 9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山阳县人民武装部负责人公开表示支持“七三派”。“八一派”不服,派性加剧。各派为扩充势力,纷纷同区社联合,很快形成全县性的两大派别。 10月 银花至照川公路通车,全长51公里。 12月 12日晚,“七三派”头头在人武部负责人的默许下“抢去”人武部库存的大部分枪弹。第二天,人武部贴出《通令》,诳称:枪弹被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社会上牛鬼蛇神抢去。 1968年 元月 洛峪张坤山与四川黄常兴串连组织“中青军”,乘“文革”动乱之机,进行反革命活动败露。主犯7人,杀2人、关3人。 2月 24日,“文革”政权县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实行“一元化”领导。27日早,“八一派”“烈火战斗队”数人乘空卸下县革委会挂牌,执往卜吉河砸毁。28日,县革委会召开声讨大会,冤斗县委副书记王有春等人,并将砸牌行为定为“反革命事件”,四处查捕砸牌人。 夏 县革委会成立“武卫队”,试用战备电台,还于6月4日组织城区数万人游行,被捆绑游斗者200多人,当场打伤30多人,打死4人。上行下效,葛条、板庙、中村、照川等地武卫队刑讯逼供,挟嫌报复,制造5起假暴动案,株连无辜700多人。 6月 县革委会召开农民代表会议,号召贫下中农管理一切。 10月 县革委会部署,深入清理阶级队伍。几个月内,全县共清出“九种人”(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叛徒、特务、顽固走资派、国民党残渣余孳)数千人,补划地主、富农成分千余户,制造大批冤假错案。 1969年 春 本县首批动员172名居民户口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川道公社插队当农民。此后10年,共安插到农村的城镇知青823人。到1978年,绝大多数都回城安置工作。 夏 刘治娃在中村、王阎网罗匪徒,进行“打、砸、抢”活动,县人武部组织民兵捕获,案犯83人,杀关管20人。 秋 入伏至秋未落透墒雨,大片土地断青,减产1500万斤。 1970年 2月 推开“一打三反”运动。夏季,财贸系统从农村招收570名临时工顶替工作,以便集中职工,清查经济问题。共清出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问题的1300多人,贪盗金额30多万元。由于运动中曾出现逼供现象,后来有些真有问题的人也翻了案。 7月上旬 伍竹、黄龙等十多个公社连受三次风雹袭击,农作物成灾面积14000多亩。 10月 二峪河煤矿投产。 冬 在中央北方农业会议推动下,本县进入“农业学大寨”高潮。组织大批干部去大寨参观。回来后即收自留地、自留树,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1971年 秋 结合“批林整风”在机关和事企业单位开展“三批一清”(批极左思潮、批资产阶级派性、批无政府主义,清查“五一六”分子),干部职工中资产阶级派性和无政府主义思想有所收敛。 1972年 元月 县革委会组织计划生育工作队,深入农村,边宣传,边动员,边施行节育手术。当年放置避孕环者1万人,施行引产和绝育手术者2000人,节制生育初见成效。 夏 入伏后50个公社亢旱40天,16万亩秋禾减产,中小河断流,山区人畜饮水难。 秋 小河铜矿恢复生产。 11月5日 百里县河治理誓师动工。县革委会主任刘长凯任总指挥,上起鹃岭、下官坊,下至色河泰山庙,上劳三万余人。经四个冬春,投工200万个,修堤5万米,新增河滩地1662亩。 冬 县水泥厂投产。 1973年 3月下旬 宽坪桃园沟内有数百只狼聚集一起,为期9天,占地数亩。昼有飞机掠过,群 狼对空嚎叫,闻者悚然。县人武部组织民兵捕剿,狼悄然散去。 5月 县饮食公司服务楼建成,此为山阳第一座砖混结构楼房。 7月 恢复山阳县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国家审判机关职权。 12月 漫川薄岭改河造田工程完工。历时8年,投工47万个,斩断S形山岭,逼水直流,在下段河滩上造田1200亩,新修环山渠15里,扩灌1500亩。 1974年 5月 丁家山锑矿投产。 10月1日 山阳电厂发电,装机容量150万伏。原设计用本县二峪河煤,由于此煤硫重,改用外地煤,成本高,后于1978年停产。 12月 县氮肥厂投产,总投资1000万元。生产碳酸氨,缓解化肥紧张局面。由于成本高,耗费补贴多,1980年停产。 1975年 2月 县革委会作出决定,“五年工作四年干,四年建成大寨县”。抽调500名干部长期住在农村蹲点、包队,加强农村工作领导。在学大寨和建大寨县过程中,全县修成石坎梯田20万亩,初步改善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条件。但有些地方盲目合并核算单位,割“资本主义尾巴”,一些穷队更穷了。 5月 县酒厂建成投产。 夏 城郊、宽坪区降雹大如拳,万亩秋禾受损。 7月 县革委会主任李孝林亲自指挥,集中鹘岭、钟岭、赛鹤岭附近万名劳力治理三岭。历时月余,投工20多万个,沿山坡等高线开挖条田、垒石坎台田。第二年春,于条田和台田中栽上漆树或花椒树,邻近数县来人参观。可惜未落实管护措施,半数树苗枯死后未再补栽。 1976年 春 县政府大楼建成使用,县革委会机关由城内中街迁居城外北新街。 秋 各生产大队普遍建起医疗站,计有“赤脚医生”近千人。医疗站自种自采中草药,在本队治病不收钱。 12月 翠屏山电视差转台建成转播。 1977年 春 县委“清查办”成立,清查打砸抢案件,经两年多工作,对全县在“文革”期间致死、致残的300多人的问题基本查清,对500多名犯严重错误的人分别作了处理,对50多名罪行严重的人分别判了刑。 10月 县河桥建成,此为山阳县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 12月 商县至山阳35千伏输电路建成使用,网电引入山阳。 1978年 春 使用直升飞机于鹘岭、流岭上空撒播油松种籽,是为山阳飞播造林之始。 7月 恢复山阳县人民检察院,正式成为法律监督机关。 8月 全县大旱,早玉米减产,晚玉米无收。 12月 户原大桥建成通车,桥长126米,为本县第一大桥。此桥建成后,方便了金钱河两岸的山阳县与镇安、柞水县的交通运输。 1979年 元月 对“五类分子”(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右派分子)全部摘掉帽子,取销管制,给予人民公社社员待遇。 5月 平反纠正冤假错案。到1981年,对反右派、反右倾、“四清”和“文革”四大运动中受处分干部的案件进行全面复查和彻底纠正。对错处、重处700多人进行平反,对能工作的安排工作。 秋 县城居民普遍使用自来水。 冬 全县推行米尺和公斤秤,推行标准计量。 1980年 5月 西沟水库和薛家沟水库峻工,为山阳两大水库。西沟水库总库容108万方,薛家沟水库总库容117万方。 6月 县委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对要求复查的“历史老案”进行复查。复查结果,对410人改变了处分,对200多人修改了结论。 7月 阴雨持续,15个公社的1.5万亩小麦霉变,250个生产队无麦种。 9月 恢复中共山阳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1981年 1月 在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成立山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同时,撤销县革命委员会,重新建立县人民政府。 夏 中村区会计谢家富贪污民政事业费4万多元以及毒死前妻、另觅新欢的罪行败露,被判处死刑。中村区委书记杨含智以渎职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谢犯用吃喝拉拢等手段,苦心罗织起来的“关系网”被摧毁。县委以此案例,总结教训,在全县党员、干部中进行反腐蚀教育。 7月 全县遭鼠害,早玉米减产五成。 8月 本县始行耕地承包。按质量划分等级,按人口划块到户,按面积承包上交。第二年,全县普遍划地到户,农民拍手称便。 9月 气温比往常早一旬下降,霜冻提前二十天,晚玉米全部秋封。 12月 色河至漫川公路通车,全长78公里,县城至漫川形成东西两条环形公路。 1982年 3月11日 18时42分,晏马发生4.5级地震,为建国后最大地震。 8月 继续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按照农民申请,将204万亩山林划分到户经营。其中自留山27万亩,造林山52万亩,管护山125万亩。 10月 桐木沟铅锌矿转为县办,在建规模日处理选矿石200吨。 11月 山阳县中医院成立。 1983年 秋 三个月连降四次暴雨,洪水猛涨,溃堤367公里,毁路508公里,淹地7万亩,倒房4千间。 10月4日 中法地质专家一行15人顺商山公路来山阳,途中遭遇特大暴雨。下官坊上下,山洪突发,河水猛涨,公路崩垮。伍竹道班工人师约记背着法国地质专家、考察团团长马托耶 过水深流急的牛槽沟,马托耶教授脱离险境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称赞中国人好。 12月 山阳县妇幼保健院成立。 1984年 2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阳县第一届委员会成立。 春 县区乡抽调大批干部,下到各村各户,帮助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将6万多亩陡坡地退耕还林,种树种草,腾出大批劳力办乡镇企业。当年外出从事劳务建筑的达2万多人。 秋 撤销人民公社制,恢复乡村建置。全县共划60个乡、4个镇,477个行政村。 10月 推行利改税政策,将国营企业上交利润改用税率固定下来,以减少企业吃“大锅饭”倾向。 1985年 2月 层层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发展商品生产,疏理流通渠道措施,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当年乡镇企业总收入4225万元,比1980年增长12倍。 3月 山阳县保险公司成立,开办保险业务种类十余种,当年投保总金额4669万元。 8月 《山阳县志点释》印刷,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内部发行。 12月 经省地教育部门检查,本县7~11岁适令儿童入学率为97%,13~15岁校外少儿普及率为95%,基本达到教育部关于普及初等教育的标准。 1986年 9月 西安康华制药厂山阳分厂建成投产,利用当地资源生产青藤碱。年提取盐酸青藤碱600公斤,生产风痛宁3000万片,为全国生产风痛宁最大专业化厂家。 10月 县水泥厂扩建峻工投产,建成年产两万吨水泥的机械化生产线,扩建后年产值由原规模的55万元提高到120万元。 11月 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本县“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1987年 6月 4至5日,大雨成灾,冲毁河堤、公路各700公里,毁地10万亩,倒房5396间,死70人。漫川下街和银花街房屋倒塌几尽。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时赶往灾区,组织抗灾救灾。 7月 桐木沟铅锌矿正式投产,年产铅锌精矿金属量4000吨,产值300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 10月 台胞张言祯、徐士明先后回城关、西泉探亲,此为建国后台湾同胞回山阳之始。 12月 28日7时,城关小学循例于星期一集合师生升旗,由于西楼梯门锁死,800多名学生分从二三四楼一涌而下,在东头一二楼梯之间挤压成灾,死28人,伤58人。 1988年 12月 在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山阳酒厂生产的丁香葡萄酒、野刺梅酒获银牌奖,野山楂酒获铜牌奖, 12月 县加工纸厂生产的铝箔纸板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国家专利局“实用新型”专利。该产品用于电冰箱壁板,可降低成本,节约外汇。 1989年 3月 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计育节育抽样调查中准确及时,获“国家级红旗单位”称号。 8月 县矿业开发公司和县酒厂成为商洛地区利税大户之一,经行署批准,升格为副县级企业。 12月 县外贸公司因经营彩电、麻袋亏损,债台高筑,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倒闭,被迫申请破产。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