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黄兴国列传

黄兴国者,浙江象山人也。以能吏著于世。


少时,兴国才智卓绝,机制应变,出口成文章,下笔有华名。名重于乡间。初,为乡间小吏,不过十八。


乙丑,迁象山县令。象山濒海,民皆以渔为生,穷窘。兴国唱工业,遂渐富。兴国而立,民皆曰能。


庚午,迁除台州太守。兴国复以经济为重,兴私民,民有余资而藏,曰富。兴国尝曰:民有能而官不烦,乃治。左右皆惊而民称快。当是时,各州地改市风气,而台州偏远,本不能行,而兴国上下交通,终至台州改市。


戊寅,宁波太守许运鸿者行赇有罪,兴国除之。象山者,宁波属地也。兴国锦衣而归,故旧亲朋皆以为荣,曰:吾等本以为兴国能,不意竟如此之疾耶。


兴国明智,以为运鸿虽罪,然其所唱于民有功。于是许规黄随。疏浚港口,勾连内陆,引浙江腹地为己用,以港勾连世界,于是,宁波货易四方,通于世界,其勃兴,各方引为侧目。


兴国曰:国企受于制,非售无以为继焉。于是明码标价,皆货于民下。余不过五也。人谓之曰黄卖光。贾国资而益民私,于当时,非轻易也。


宁波偏垂于东南,地狭小,向以战事为重,而民多不用。于是,人弗知。兴国以为欲兴经济,必先人才。于是著“一号工程”,实为求才也。博士、硕士、本科,凡之宁波者,皆有盘缠奉上。不乏一游者,人垢之。兴国曰:宁波偏局,人不知,能一游亦不失为益也。况人才至而留,亦多矣。兴国亦尝学刘备,三顾茅庐请英才,传为佳话焉。


癸未,转天津。四年,迁巡抚。兴国曰:津门港口优良,不兴,皆在制也。当以港口先。人曰:港口虽要,然受制四方,内不能兴,则港口奈何?兴国笑曰:宁波可,津亦可。几年,果跃至四也。


而滨海阔建勃然,兴土木,聚龙头。国家引为重,乃成战略。津首冠天下,兴国之功也。曰:尝看深圳,再看浦东,今看津门也。又曰:昔日孔雀东南飞,而今大雁北回归。


十一年,代督津门。津门,拱卫京师,督津门者,皆阁也。人皆以为兴国有望焉。乙未,津港爆,死伤者众,而兴国慌乱,未现于当时,为人诟。未几日,兴国曰:余治不严,以致如此,是首责也。或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代而不正,是疑,危矣。


丙申,有司告曰:兴国有罪,已查办也。


兴国知宁波,虽能,亦有秽名。有京师纨绔如,以白书求金,兴国允之。然周时奋不可,以为白书不值。兴国怒,以赇枉之。时奋者,博学多才,通古今、知雅俗,而民望颇著。后至冤死。人或诗之曰:太白山前一星沉,悲情阵阵上九阍。春晖日曦写丹青,秋风月瑟叹离魂。周郎每不遇明主,贾生空迁赋冤声。嫉贤摧能岂兴国?唯我战友哭时奋。以为时奋冤枉,而为之哭者多矣。


后除津门,以为有事者甚众。兴国将行,于剧院观歌舞,临座空寂乏人。以至于送行者寥寥。巡津门,亦有不清。有马云兰者,或罪于刑,或曰:玉兰,小人也,本不足挂齿,无非兴国也。于是间或有传兴国事发。而久代不正,流言渐著,竟成谶也。


上督浙江时,亦知其能治。今御极,人皆谓兴国无事,不意获罪焉。天下惊异。


太史公曰:兴国聪明,勤政,治事颇著,名望甚高。象山、台州、宁波、天津,皆有流传。曰能吏。而终至系之,何也?政也。太宗尝诏曰:坏政,能使良人坏事;良政,亦能使坏人良事。民盼良政久矣,而兴国亦望之久也。良政不至,则兴国、熙来多矣。良政行,则兴国无忧。国乃兴。为政者,不可不察。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