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溪贺氏:唐代“诗狂”贺知章后裔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唐诗,很少有人背不上来的,它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86岁时辞官回乡所作的《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谁曾料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在四川广安的华蓥市,竟居住着贺知章的后裔?

家训宗箴,是贺氏族人的传家根本

发现的地点是在华蓥市观音溪镇骑龙村,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贺知章后裔在此,只晓得这里以前有个贺家祠堂。

这里原本属于高坪乡,上世纪末撤乡并镇时,高坪乡并入了观音溪镇。从华蓥市区出发,到骑龙村的路程也不算太远,从华蓥市区出发,车行不足1小时便到了,但高坪的得名实乃不虚,它的确是一座高山之坪,到高坪的路不仅坡陡,弯道也急,但凡大卡车是来不了这里的。


到村上后,由于事前没有与任何人联系,笔者只得下车打听,一问原来的贺家祠堂以及贺氏家谱,村民都建议到村党员活动室找村文书贺宗杰。当找到贺宗杰时,他正与其他村干部一道忙着做扶贫方面的软件资料,“上面催得太紧,我们这一两天忙得气就喘不过来了。”但一听说我们要去看贺氏祠堂和贺氏家谱,贺宗杰没有犹豫,“走嘛,我带你们去。争取抓紧点哈,手头活儿多得很哦!”

贺宗杰如此忙碌却还要挤出时间来陪我们,我也不禁有些歉疚,但更多的是感动和温暖:真的是热心人啦!

“重礼仪,这可是我们贺家的祖训,家谱里面也写得有。”贺宗杰说,他家就有一本家谱,先带我们去看家谱,“不过是一本新谱,是在清代老谱基础上续修的。”查谱得知,观音溪高坪贺氏自入川以来,前后共三次修家谱:第一次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第二次是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第三次则是2000年后,贺氏族人再次续修,并于2015年形成新谱。

关于贺氏祖训,家谱将其分为“家训”与“宗箴”两个部分进行表述,其中“家训”侧重强调族内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做到的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训的底线,其具体由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方面内容组成。宗箴则重点是从宗族整体的角度来讲,要求族内应形成怎样的家族氛围,对外整体上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具体有睦宗族、和乡邻、重师道、课子弟、尚勤俭、肃闺门、端士习、勤耕织、严内外、守妇道、慎继嗣、管葬地、护坟山、勤祭祀、藏家谱共15个方面的内容。

贺宗杰强调,家谱所记的家训和宗箴,是贺氏族人的传家根本,族内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或有文化的人,便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在族内宣讲,对族人的警醒和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笔者对家谱拍照后,贺宗杰又热情地带领我们去看贺家祠堂与祖墓。祠堂今只剩下极少部分,但从尚存的石阶和贺宗杰的回忆来看,当年完好时的规模实乃宏巨,颇有一些气派。贺氏祖墓则相对集中,特别是入川始祖及其后几代先祖的坟墓仍保存尚好。有家谱,有老祠堂遗迹,有入川祖墓,这让笔者的现场走访显得相对充实而有意义。


追根寻源,贺氏受姓始祖为东汉庆纯

根据《贺氏家谱》所援引的清代族谱记载,贺姓的起源时间相对较短,距今不到2000年,是由庆氏改姓而来,其受姓始祖为汉代中叶的庆纯,又名贺纯。

据其记载,贺氏源于庆氏,而庆氏则源于姜氏。商末周初,姜尚(姜子牙)为周文王的军师及最高军事统帅,灭商后,因功封营邱,世代享受诸侯待遇,史称齐国。传至齐惠公时,其有一庶子(正妻之外的妻子所生的儿子)封地名庆,其后裔便以地名为姓氏,即庆氏。

至东汉安帝时,出了一个叫庆纯的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才识超群,名扬乡里,后被推举为贤良,经策论殿试,议治国安邦之策,因学识渊博,深受安帝赏识,拜为议郎,为安帝近臣。后又在辅佐安帝削平外戚邓氏势力中,襄赞谋划,又得群臣协力,一举成功,功勋卓越,群臣钦佩。

公元121年7月,安帝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尊帝父清河王刘庆为孝德皇,改年号为建光。安帝认为庆纯的姓与其帝父刘庆的“庆”有所冲突,便下诏庆纯,以御笔亲改,赐姓贺,更庆纯名为贺纯。由此,贺纯便成为贺姓之始,被贺氏族人尊为贺氏鼻祖。

不过,在贺纯的先祖问题上,今贺氏族人的研究结果又与清代老谱所载有所出入。

清代老谱依据的唐代姓氏专著《元和姓纂》,该书认为,会稽庆氏源于姜姓,乃春秋时齐国的相国庆封之后,庆封以罪奔吴,后在楚灵王伐吴时被杀,到了后汉时,庆封的后人迁徙会稽山阴繁衍,传至庆纯时因避汉安帝父讳,始改贺氏。

今贺氏族人则依据三国时期谢承所著的《会稽先贤传》认为,会稽庆氏源于姬姓,是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僚之子庆忌的后代。公子光刺杀吴王僚时,庆忌正出使郑国和卫国,其妻与子则越过钱塘江逃到会稽繁衍生息。

相比之下,今贺氏族人的研究结果更令人信服,其理由是,成书时间与庆氏改贺姓时间更接近,而且《会稽先贤传》作者谢承与贺纯的孙辈、曾孙辈有过接触--谢承与贺纯第四代孙贺邵是同乡,且同朝为官。


述说先祖,历史上也不乏贺氏名人

按《贺氏家谱》所载,历史上的贺氏,也不乏一些名人。

贺纯之后,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贺齐,早年时曾任郡吏,后来代理剡县县令。当时县吏斯从轻薄放荡、为非作歹,贺齐想惩治他,但县主簿劝他说:“斯从,郯县豪门大族,山越人都附从他,您今天惩治了他,明天贼寇就会前来进犯。”贺齐闻言大怒,当即就斩杀了斯从。斯从的族人党羽便相互纠集联合,聚众千余人,举兵进攻县城。贺齐率领官吏百姓,打开城门发起突然进击,大获全胜,由此威震山越。


贺齐一生讨平叛乱无数,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尤其是在林历山一战中,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史中出色的山地攻坚战例之一,为后世用兵提供了借鉴。

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三年 (208),贺齐迁威武中郎将,时东吴境内丹阳郡的黟县、歙县不断发生地方强族反吴起事,此时,孙权主力正包围合肥,为稳定境内局势,便派贺齐率部前往镇压。在平叛过程中,最艰难的是林历山一带,这里有黟帅头领陈仆、祖山等率两万户人屯守于此。而林历山四面悬崖绝壁,高数十丈,山路危狭,仅容一人,叛众居高临下,难以仰敌,陈仆、祖山两位山越头领凭险扼守,临高下石,贺齐官兵久攻不下,将士忧患,束手无策。为此,贺齐趁夜色亲自察看地形,选择山越人不备的隐蔽缘道,精选轻捷、勇猛之士兵,乘夜以铁戈斩山为梯潜爬上山,再用垂布以援下,士卒兵勇攀缘而上,乘其不备偷袭,且四面俱鸣鼓角,呼号雷动,陈仆、祖山深夜突闻鼓角喊声,惊惧慌乱,不知所措,放弃扼守的山道,逃归大营。吴大军随即登上山顶向敌营寨猛攻,一举歼灭盘踞林历山中的陈仆、祖山叛众,斩首七千级。附近各叛首闻声丧胆,纷纷率众投降,贺齐大获全胜,平定了整个黟歙地区。

因屡立奇功,贺齐深受孙权器重,官至后将军,并领徐州牧。黄武六年(227年),贺齐去世。贺齐的长子贺达、次子贺景也都是东吴名将。


贺齐之孙、贺景之子贺邵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和书法家,历仕三朝,官至太子太傅。吴末帝孙皓凶狠残暴,骄横自负,国家政事日益衰败,于是贺邵上书直言劝谏孙皓要选贤任能,放逐贬退奸佞小人,虚心纳谏,节欲克制,勤于政事,警惕边敌,书表奏上,却引起孙皓的忌恨。因贺邵奉公忠正,孙皓的亲近侍臣也都很畏惧贺邵,于是共同诬陷诽谤贺邵与楼玄毁谤国事,贺邵、楼玄二人都被孙皓诘难指斥。天策元年(275年),贺邵因中风而不能说话,于是以病离职,离职数月后,孙皓怀疑贺邵是假装有病,将他收捕关在酒窖里,拷打千余下,贺邵始终没说一句话,最终被孙皓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贺邵之子贺循,为两晋时期的名臣。贺邵被孙皓杀害后,贺循随家流放到临海郡,直至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贺循才得以返回家乡。贺循节操高尚,童年时即异于常人,言行举止必定守礼仪、懂谦让,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等齐名,并称“五俊”。后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建始元年(301),赵王司马伦篡位,转贺循为侍御史,但贺循以患病为由离职。后来,一些叛将都想重用贺循,但贺循皆不受。叛乱平息后,朝廷多次欲重用贺循,晋元帝司马睿先是登门拜访,后又写信劝说,希望贺循为朝廷效力,但贺循都以各种理由推辞。后经司马睿多次催逼,不得已应召赴朝。但此时贺循已羸弱患病,无法上朝拜谒,司马睿便就地为他加朝服,赐宅第一区以及车马床帐衣褥等物,贺循辞让,没有接受任何赏赐。建武初年,贺循升任太常,朝廷有犹豫不定之事,都向他咨询,贺循也常据礼回答。太兴二年(319)七月,贺循去世,朝廷追赠司空,赐谥“穆”。《晋书》将贺循立传,并称其为“当世儒宗”。

南北朝梁武帝时期云骑将军贺琛,其任尚书左丞时兼职参礼仪事,凡皇帝在宗庙祭祀的诸多礼仪,多由贺琛创定,因其平时神情举止都很优雅,故朝内上下都常称其为“贺雅”。由于深得武帝赏识,后相继升任散骑常侍、太府卿、云骑将军、中军宣城王长史等职。太清二年(548),叛军侯景突袭京师,武帝留贺琛和司马杨曒镇守,但未守住。之后,贺琛又暗中寻找忠义之士起兵反抗叛军,但以失败告终。最后死于风寒,享年69岁。


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其诗文精佳,且书法品位颇高,尤擅草隶,并常与张旭、李白饮酒赋诗,切磋诗艺,时称“醉中八仙”, 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结为“仙宗十友”,还与包融、张旭、张若虚等结为“吴中四士”。天宝三年(744),因病恍惚,求还乡里,玄宗御制诗以赠,皇太子率百官饯行。晚年的贺知章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又因其诗豪放旷荡,人称“诗狂”。

贺知章第五代孙贺凭,年50岁时出任江西吉安府永新令,五年期满即将离任时,永新百姓怀念他的惠德,纷纷扣马勒环,遮道挽留,场面甚是感动。为此,吉安知府特上疏请求朝廷准予贺凭续任,但当时藩镇割据,贺凭感慨世道之乱,便答应永远不再离开永新,于是辞去官职,定居永新。其子贺泰则为金陵将军、武翼大夫。

南宋湖南湘乡县神童贺德英,7岁时便会诗文,12岁时,得知父亲与别人有诉讼之事而被县衙关押,当即赴县请求考试,以赎父罪。县官分别以《诗经》、《春秋》、《论语》、《孟子》命题,令其作论、策、诗、赋各一章,他提笔就写,四题即毕,诗题即毕。县官颇为惊讶,特向知州大人推荐,知州又举荐他入京参加淳祐十年(1250)的神童试。宋理宗赵昀面试于紫宸殿,三场考试下来,贺德英均名列第一。朝官携他向皇帝谢恩,时理宗正在观赏《猿猴献果》画,令贺德英作诗,贺德英随即吟诵。理宗颇为赞赏,即赐金花锦绣,并御赋对联一首:“京阙人家惊地动,湖南童子破天荒。”遗憾的是,贺德英14岁进便夭殇了,县民特将他列入乡贤祠以祀,并在湘乡县城建状元坊。贺德英的家乡在清朝时被称神童乡,民国初年称神童镇,至今仍留下神童湾的地名。

贺岳,明代著名医学家,有《明医会要》、《医经大旨》、《药性准绳》等传世。

贺逢圣,明代大臣、学者,因学问渊博,才华过人,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贺长龄,清嘉庆十三年进士,为官40载,政声斐然。其主修的《遵义府志》被梁启超推为“天下府志第一”。

近现代,贺氏名人也颇多,如贺龙、贺子珍、贺敬之、贺国强等,都是全国上下家喻户晓的人物。

高坪贺氏用贺知章后裔,清康熙年间入川

查阅《贺氏家谱》可知,华蓥观音溪高坪贺氏系贺知章之后。贺知章第20代孙贺载,字德成,始从江西吉安府迁往湖广永州府福田乡。贺载迁湖广后,仅传十代,便发展到数百余人,族人之繁,难以备录。


观音溪贺氏从湖广入川始祖为贺世隆、贺世茂两弟兄,系贺载嫡传后裔,入川时间为清康熙年间。一是康熙壬寅年(1662),贺世隆入川,迁于顺庆府岳池县资马乡书台里六甲,地名邱家嘴(今为华蓥市庆华镇邱家嘴村);二是康熙十三年(1674),贺世隆胞弟贺世茂入川,先是落业岳池县资马乡书台里大庙山(今岳池县中和镇大庙山村),不久搬到周虎坪(今华蓥市观音溪镇高坪)定居。

关于贺世隆、贺世茂两兄弟入川,今其后裔岳池县伏龙乡打渔滩村贺氏所藏家谱还有这样的记载:“三圣祖之子世隆、世茂上川来,世隆云流到华蓥乡邱家嘴,世茂云流到中和斑竹山,后因两兄弟赶黎梓卫(今中和镇),兄弟俩才遇着。后经商量,世茂才搬到高坪梯子岩上面的贺家祠堂。”

如今,世隆、世茂后裔繁衍之盛,观音溪《贺氏家谱》载:“后裔达六千余众,不仅成为华蓥望族,而且广布周边区市县,迁外省(国)者也为数较多。”而其后裔中,也是能人贤才辈出,如:晚清时期的贺大璜、贺明良二人,参与清政府组织的川滇藏区平叛,后在雅江县三道桥落户安家,民国时期,两人先后出任保长,共同开酒厂办学校,为当地经济发展,文化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雅江县享有很高的威望;贺绍清,1940年报名参军,远征抗日,先后两次入缅作战中,参加了同古保卫战、期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之战,抗战胜利后,又随部队起义编为解放军,参加解放战争,解放后先后任中和区武装政长(即今武装部长)、华蓥乡副乡长等职……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