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县历史名人

内容摘要:陕西富平县历史名人辈出,从秦代王翦,明代杨爵,民国胡景翼,习仲勋等。
    秦始皇在攻灭韩、赵、魏三国之后,赶走了燕王,又急欲灭楚。就问秦将李信攻取楚国要用多少人,李信答“不过用20万人。”又问王翦,翦答“非60万人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了,怎么这么胆怯;李将军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便命李信、蒙恬率军20万攻楚。王翦托病辞职回频阳养老。李、蒙分路出师之初,大破楚军。不料在李信率军向西准备与南路的蒙恬在城父会合时,被日夜尾追的楚军打得大败。始皇大惊,亲自乘车飞驰频阳起任王翦,并答应老将军的要求。于是王翦率60万大军出发。楚国闻讯,动员国内全部军队抗秦。王翦一到,就构筑坚固工事守卫阵地,不理睬楚军的挑战。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沐浴,并用丰盛的饮食抚慰他们,和士兵一道用餐。过了好久,翦问:“军营中在玩游戏吗?”回报“正在做投石、跳跃活动”。王翦说:“士兵可以用了”。楚军由于屡次挑战而秦军不出,便向东方撤退。王翦乘势挥军急追猛攻,大破楚军。追到蕲县(在今安徽省宿州市东南)以南,杀楚将项燕,楚军全面败逃。一年以后,俘虏了楚王熊负刍,终于平定楚地,设置了郡县。接着又向南征讨百越(部族名,当时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部落的君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了天下,王氏、蒙氏功劳居多,声名流传于后代。
    王翦子王贲、孙王离,皆为秦名将。《战国策》、《史记》有传、记。
    张紞(?~?) 明边省大吏。字昭季,号庵,雷古坊中张村人。明洪武初,选拔为经明行修,为京兆教授。后历任东宫侍正、通政司左参议、通政使、布政司左参政等官职。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用武力平定了云南,朱元璋下诏派张紞主持云南政务:“今命卿西南方面重任,君子道兴之所然。且云南诸夷杂处之地,若欲治安,非出群之材不可。卿必忠可格天,诚可会人,朕之生灵是幸”(见《云南机务钞黄》)。云南聚居着20多个少数民族,自然资源丰 富,文化教育落后,历来为中原统治者目为“蛮服”之地。元代仅以当地土官、头人统治。明初复经战乱,人心惶惶。在这样复杂纷乱的形势下,张紞承担了安抚、镇慑、宣教、开发的重任。竭智殚思,因势利导,制定法令条格,整顿土地贡赋;兴学校,倡礼治;奖惩分明,约束军、吏;严法重教,务变其俗,各族遵服。洪武 二十年(1387)春入京述职,皇帝特赐玺书:“西南诸夷自生衅端,发兵讨平,命官抚守,尔张紞者首行。今五年矣。言出则诸蛮耳入,令布则诚信相孚,奠安黔南,亦五年矣。今年来朝,不待考而朕知其功出天下十二牧上,惟紞为最。复命仍治黔南!”(见《云南机务钞黄》),特令吏部免于考核,调任左布政使。云南地方逐步安定,政制渐入正轨。贡赋钱粮,除军需民食外,一时还不足缴纳数额,且阻于交通,输送艰难。张紞体恤民困,上书呈清破例准以金、银、锡、贝、布、漆、丹砂、水银等土特产物代纳秋租。开拓了工矿,充实了府库,解除了民困。七年中,云南屯辟耕田30余万亩,凿铁池河灌田数万亩,外逃土民复回者5000余户。张紞在云南17年,开展政教风化,安抚20多个兄弟民族,发展兵工农商,摆脱了土酋奴隶统治的桎梏,出现了小农经济自由耕作的初期规模。此后不久,云南便被正式列为13省的序位。张紞是距当时一千多年前诸葛亮征服“南中”以后的第一位开拓者。
    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召紞为吏部尚书。参与了削藩、改制等不利于宗室的政治活动。燕王朱棣推翻了明惠帝,即位南京(即明成祖)后,张紞被列为朝中奸臣29人之一,解除职务,月给半俸。紞乃自缢,妻子投水死。云南、富平有祠,《明史》有传。
    杨爵(1493——1549) 明臣。字伯珍,号斛山,老庙笃祜村人。家贫,耕读自励。品学兼优,被选入可以参加举人考试的预备行列,曾跟朝邑名儒韩邦奇学习。平时除重视经国济民之才的蓄备外,还特别看重人品节操的修养。
    明嘉靖八年(1529),中己丑科进士,朝廷初授八品京官行人职(皇帝特派员),出使过几个藩府,察看了民间疾苦。因上书说:“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饥容),挈筐操刃,割道殍(路尸)食之……”皇帝览后“俞旨”(表示肯定)。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因母年老,要求归养。母丧,守墓三年;其间“推车粪田,妻馌于旁,见者不知其御史也。”守服期满,仍赴朝廷任御史职。
    嘉靖帝朱厚熜在位期间,纵容宦官,横征暴敛,淫乐无度,经年不视朝。这种局面长达10余年之久,无人敢直言进谏。 杨爵愤而上书,痛陈朝廷“任用非人,兴作未己,朝讲不亲,信用方术,阻抑言路”等五事,希望挽救“失人心、致危乱”的危局。不料触怒皇帝,被捕入狱,打得血肉狼藉,昏死一夜才醒过来,旋又镣铐禁锢,并命宦官伺察言动,五日一奏。禁止家人探望,不收纳饮食。主事周天佐、御史浦鋐上疏救爵,被打死狱中,从此再没人敢救。二十四年(1545)八月,方士扶乩预言祥异,隐关刑狱。皇帝“敬领神命”,释放杨爵等人出狱。但不到一月,尚书熊浃上疏言“扶仙之妄”,又下令东厂追捕归案。杨爵回家才十天,捕吏又到门前。爵与捕吏共进便餐后就要求上路。捕吏说:怎么不安排一下家事?爵“呼妇曰:‘朝廷捕我,我去矣!’”转身便走。乡邻围送,人人泪下。杨爵在狱中,与同系难友员外郎刘魁、给事中周怡切磋学问,著成《周易辨说》、《中庸解》等书。嘉靖二十六年(1547)十一月获释。
    杨爵回家两年就逝世了。临终之前,自作墓志铭:“平生欲作天下第一等人而志不逮;欲为天下第一等事而力不及!”穆宗隆庆朝,复官,追赠光禄卿,任一子为官。神宗万历朝,赐谥忠介。县城、故里均为立祠。《明史》有传。
    孙丕扬(1531~1614) 明臣。字叔孝,号立山,流曲镇南街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初授行人(掌传旨、册封等事),因严嵩当权,辞不就任。四十五年(1566)升御史,巡察了顺天(京畿)、居庸关、淮安、扬州等地,与邹应龙等揭发严世藩不法,朝野大快。巡察江北地区,有“发奸如神”之誉。任大理寺(最高法院)右丞,因揭露首相高拱,落职候勘(审察)。万历元年(1573),升右佥都御史,检查边防关隘,增修敌楼300多座,筑边墙(长城)万余丈。因拒绝为权阉冯保修建牌坊,违忤首相张居正,托病引退。万历十二年(1584)后,朝廷以孙治边有功,升副都御史。万历十五年(1587),河北各省大饥,孙丕扬曾把蒲城、富平、同官一带灾民充饥的石粉,进呈万历皇帝。谏言宽赋节用,罢额外征派和不急之务,以救民命。万岁感纳其言,颇有减罢。
    不久,任刑部尚书。已往狱中有许多长期得不到判决的囚犯,由于文书案卷处理传递缓慢,有些囚犯在等候判决中就饿死狱中;加之规定五年才会同检查一次刑法执行情况,所以许多冤案无法及时申诉。丕扬决定大案刑部受理后,次日即交大理寺;大理寺审实,次日即报刑部。外省每年春季开始,按察司(当时为省级司法机关)审理省城案件,同时派监司(官名)下州县督理地方案件。所有积案逐个审察,最长不得超过两个季度。轻犯当即释放,重犯上报刑部。又书面建议省刑、省罚各32事。经过这番整顿,一时刑狱大减。流传至今的“孙丕扬,不转堂”!便是民间对他严法重狱的讴歌。
    万历二十二年(1594),拜吏部尚书,挺劲不挠,百僚不敢以私谊请托。一时盛称无私。万历三十九年(1611)九月,年已78岁。大计(审核考诠)外吏,升、迁、奖、惩都很得当。又上疏推荐退隐林下的贤能如沈鲤、吕坤、顾宪成、赵南星、冯从吾、高攀龙等40多人。一生廉直严法,晚节自持益厉。归老后,家居二年卒,年83岁。赠太保,谥恭介。葬于流曲镇北里许。《明史》有传。
    李因笃(1631~1692) 字子德,号天生。祖籍薛镇乡韩家村。先世为盐商,父映林,27岁殁,明末东林派学者冯从吾的私淑弟子。因笃三岁丧父,随寡母田氏依外祖父就读。11岁应县童生试,获冠军。稍长,游学关中。明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潜心治经史诗文,绝意科举仕进。结交华阴王宏撰(山史)、周至李颙(二曲)、眉县李柏(雪木)、明宗室朱子斗弟兄和太原傅山(青主)等明末名流,论辩学理,切磋诗文,以“林下隐逸”,优游世外为标榜,避免与统治者接触。清顺治十五年(1658)前后,泾(川)固(原)道尹清苑(河北省)人陈大年聘为家庭教师。从丘原(内蒙古河套平原)至雁门,前后9年。康熙二年(1663),在代州(雁门)与反清复明活动家、思想家、学者顾亭林(炎武)订交。在代州东、五台山北、滹沱河上游地方,共同经营“民屯”垦荒。康熙七年(1668),顾亭林因文字狱牵连,在济南入狱,在朱彝尊、颜广敏和李因笃的一力营救下,顾被囚7个月便获释。康熙十三年(1674),富平县知事郭传芳(字九芝,大同人),原与傅青主、李因笃相交极密。此际,以讲学宏教名义,相邀李二曲来富平。随后,李雪木、傅青主、王山史、顾亭林等,都曾先后来富平,参与辩析学术理论,阐发各自观点,讲学质疑,诗文唱和的学术活动。被誉为“关学大兴”的盛会,震动关中,影响及于京都、江南。
    康熙十七年(1678),开“博学鸿儒科”。李因笃应征进京,次年应试及格,授官检讨。因母老,上疏陈情37次,坚乞归养,才得回家。当时他与李二曲、王山史、三原孙豹人,被王渔洋(士禛)誉为“卓然自挺于颓俗之表”,不受清廷笼络的“关中四君子”。
    他能诗,格律严谨,意味醇深。《受祺堂诗集》刊出后,风行一时。他一生著述很多,现保存有《广韵正》4卷、《汉诗评》10卷、《受祺堂诗集》35卷、《受祺堂文集》15卷和《续刻受祺堂文集》。
    张青云(?~?) 字衢九,号楠亭,薛镇乡马张寺村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武进士(探花),以汉人入宿禁卫“乾清门行走”。十八年(1813)任游击,派往山东,协剿天理教农民起义军,迭升参将、副将。道光十四年(1834),护理曹州镇总兵。军功以“剿贼”与催督运河北运漕粮而著绩,调高州(今广东省高州县、茂名市境)镇总兵,署广东陆路提督。十九年(1839),调补四川川北镇总兵,防范川陕边镜“匪盗”。二十一年(1841)三月,率兵2000名赴粤堵御英军。时鸦片战争爆发将近一年。张青云率所部至广州,香港已被占领,虎门各炮台失守,英陆军司令易人,进攻省城。清廷命奕山为靖逆将军,主持广州战事。广州外围炮台,又被英军大部分摧毁或占领。仅以城北的四方炮台,东炮台与西炮台,守卫孤城。英军舰从东南攻来,炮火密如雨注。正对英舰的东炮台和四方炮台守将,望风逃窜,退入城内。张部据守西炮台,四面受击,独力难支。将弁们请求提督暂避其锋,张青云怒斥官兵:“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敢有言退者,斩!”他亲自点燃八千斤大炮,猛轰英舰,英军纷纷落水;中炮船舰,仓惶逃去。广州103乡农民和丝织工,包围四方炮台,和陆续赶来的400余名群众,收复四方炮台,赶走了陆上英军。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广东的战火,暂告平息。清廷实授张青云广东陆路提督,赏戴花翎,以示宠异。
    张青云从抗英海战中,取得切肤教训:“夷(英)船大而且坚,(水)师船薄而又小”。“夷人制炮,未铸,先炼十年之铁;将铸,又参三分之银……,永无裂炸之虞;夷炮千斤二里(射程),师炮千斤一里。(我)军营制炮,谁为炼十年之铁,谁为添三分之银?只知炮台之多,而不知炮台之固……;只知炮台之前面,而不顾炮台之后面……;水陆所以不敌。且英夷用人,每施重赏,故内地盗贼,多为之用。军营兵丁勇壮,工食皆有定额。一则重赏而多勇夫,一则循例而难奋勉,此人力所以不敌也。”以疾归老。
    赵致祺(?~?) 字祥甫,清末、民初人,为元代陕西行省劄副管领石匠提领赵信后裔。原籍方井村;元末,徙居今宫里乡南陵村赵堡。累代操石刻工艺,于今600余年,堪称“镌雕世家”。致祺幼年,潜心读书,观摩父辈手艺,勤苦自励,钻研窍要。就业不久,镌刻雕镂,即形象逼真,仪态自如,神韵隽丽。光绪年间,他和刘生荣等石刻名手,应项城袁保恒邀,在开封相国寺,镌刻历代名碑达数年之久。清末关中书法家三原贺瑞麟的大部分书法碑碣,指名必由赵致祺专刻。其中《赵士善墓表》,是他和刘来福精心雕刻,最能反映书法、刻工的风格、神韵,为流传最广的双绝之作。贺氏为他特撰一联:“数行修竹三间屋,士农勿改旧家风”,结为翰墨金石交。他与刘生荣、刘来福、杨家、刘先乙5人被誉为关中石刻高手中的“五虎上将(匠)”。自汉、魏以至明、清历代名家书法、碑帖,他悉心临摹,各体书法,擅名当时。刻过的书法原稿,涤尽油污,页页珍藏。翻刻、摹刻的名贵碑帖,纸、墨、体、神,俱能充分保持原作的独物风格。如汉魏的古朴质实,钟(繇)王(羲之)的俊逸斑烂,颜(真卿)柳(公权)的骨肉遒劲,虞(世南)欧(阳询)的崚峥端方,宋、元以下的清沏秀丽,神韵各擅,几可乱真。现在还能看到的岳(飞)武穆书(诸葛亮)《出师表》复刻,剑拔弩张,锋芒闪曜,就是赵致祺工艺造诣的代表作。
    他的雕镂技艺,无论线雕、浮雕、镂雕和透雕,更刻意致力于生动神似。富平宫里乡涧头堡关帝庙的关羽石像,威武森严,美髯欲飘,是他和几位名手的合雕杰作。晚年,西去青海,为喇嘛教名刹塔尔寺镌刻汉、藏文字合璧的碑碣经幢,为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其炉火纯青的雕刻工艺,留下了与金瓦寺共垂千古的艺术名葩。
    武 淑(1850~1921) 女,字怡鸿,号仪光阁主,祖籍今南社乡新南社村。父镇西,曾任湖北省嘉鱼县令,清咸丰后期卸职还乡。武淑幼读家塾,喜学诗画。在她的《仪光阁诗稿》中,《咏雪中梅·并序》列为首篇:“咸丰丁已十 月,园梅新放,霏雪满阶。先君招马香轩姻丈饮。余方八龄,姻丈以即景命题,冲口哦二十字,工拙不省也。抚今追昔,忽忽六十年,录此以志孺慕。”“户外寒光逼,先生踏雪来,逡巡梅树下,泳絮愧无才。”其夫吕申(字子,临潼人,翰林),游宦外省。武淑因得遨游山川名胜,以诗文书画,酬和官场。
    宣统元年(1909),应陕甘提学使余坤聘,任陕西省女子师范学堂首任监督(校长)兼教席,为当时陕西妇女主持教育的第一人。创业伊始,困难重重。让髫龄少女抛头露面离家上学,时俗讥为“大伤风化,悖俗萌乱”,这就出现了生源问题;新开的数理体音课,要与传统经史并重,也受到落后势力的攻击。于是,体制的改革,习尚的移易以及教席的选聘,设备的购置,计划的草拟,规章的制订……都纷至沓来,逼她定夺。年近花甲的武淑,不畏困难,勇当中流,日夜辛劳,周旋擘划,开创妇女解放与教育事业,三年如一日,奠定了女子师范学堂的宏观伟基。也为全省各县开办女校,树立了榜样。由于武淑的竭智尽职,女子师范学堂很快博得了社会的积极支持。长安县知事杨善珍,特为女师购置了全省学堂中的第一架钢琴。
    宣统三年(1911),辞女师监督,息影家园,教授子女及几个生徒,重温诗画生涯。约于民国10年(1921)前后逝世。所著《仪光阁诗钞》、《仪光阁杂著(文集)》,与其夫吕申著《华洁馆诗文集》,由其弟武澄编成四卷,于民国十年(1921)在西安自费刊印(省图书馆有存)。《诗钞》中古、近体诗142首,词4首。《杂著》中,考、铭、赋、传、论、记各体共21篇。《孟母考》辨析姓氏、文字。《西铭解》评判儒墨主流与宋明理学的纠葛。《田获三狐解》剖析《易》卦。《王猛论》和《诸葛武侯将略非其所长论》论述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独具特识,略无顾忌。绘画无遗存。
    张鹏(1867~1944) 字扶万,号壹翁、在山主人,今齐村乡董南堡人。少从咸阳刘古愚,肄业味经书院。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二十四年(1898),加入康有为成立的“保国会”。三十四年(1908)至民国31年(1942),先后任山西省长治县知事,北京中国银行秘书长,国立北平研究院、陕西省政府合组陕西考古会委员长,陕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晚年息影田园,倡修水利,疏通文昌渠,创办文王庙小学,抚辑远近逃难来的灾民落户务农。豪绅、污吏畏其威,贫苦乡邻受其泽,碑石虽毁,口颂仍传。
    毕生治学严谨,博考详证,著述释辨,皓首穷经。自汉、魏六朝以迄民国时期的经、史、律令与文物,多有质析。倾意康有为大同主张,为近期公羊学派的名家。遗作已刊与原稿约50余种(目录见县志《附录》),《唐代日人往来长安考》、《鱼豢魏略补遗》、《阿姆河考》、《关陇丛书》与《晋令辑存》等,尤为力作。
    焦子静(1878~1945) 名冰,东上官乡焦家村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入陕西省布政使司为吏员,嗣任经承,主持驿传房,兼管三原驿站。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号召,举国响应。焦子静和他的同志、朋友们,为了宣传革命思想,联络有识之士,积聚力量,组织了“自治社”。光绪三十一年(1905)参加了同盟会,负责组织任务,以井勿幕为支部长的同盟会陕西支部很快建立起来。进而在关中各县分头推展活动,革命工作,大有进展。他所任职的驿传房——在布政使眼皮底下的官方传递公文的枢纽机构,既有衙门的招牌,等闲人不敢肆扰;又有官方机密消息来源、便利的驿传交通传递和可以挪措的官家经费,是开展革命活动极为理想的秘密基地。设在西安南院门(后迁竹笆市)的公益(后名酉山)书局,是他和张拜云、吴宝珊等以公开方式合法经营的一个积极适应“新政” 需要的工作“据点”。书局利用出售学堂需要的文化教育用品,宣传“新政”思想,转运、散发、翻印日本、上海发行改装的革命书刊。 以民党为核心的陕西革命力量,一贯主张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在西北的政权,为了准备武力,培训人才,焦子静以富平会馆为校址建立私立健本学堂,聘请当时一些名流任教。各地向往革命的青年,在这里研讨学问,议论时政,较量拳术,交心缔盟,为辛亥起义准备了骨干。陕西后来的不少民主革命人士,都与健本学堂和公益书局有关系。人们常说的“(井)勿幕曾吃公益(书局)饭,(胡)笠僧原是健本(学堂)生” ,就是当时实况的生动描述。
    辛亥西安发难,他星夜驰赴富平,策动党人应援省城。陕西军政府建立后,受命出任督办河北团使,兼游击司令。
    民国2年(1913),子静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袁世凯窃国盗权,国会不受胁迫,被非法解散。子静受孙中山密命,负责从西北准备讨袁。乃返陕。袁世凯死,黎元洪继任总统,国会复开,焦子静重返北京,出席众议院会议。段祺瑞鼓动“督军团”,要挟黎元洪解散国会。子静复回陕筹组讨逆军。民国6年(1917)9月1日,广州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军政府成立,护法开始。子静去上海谒见孙中山,筹商方略,受委西北护法招讨使。子静辗转赴云南,说服西南、西北七省靖国联军总司令唐继尧,先后派出部分滇、黔、川、鄂等省部队,应援陕西靖国军。南北停战,去北京参加国会。曹锟贿选总统,拒绝南下,焦就联军第八军军长的委任。
    民国16年(1927),受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聘为高等顾问,联络山东同志,组织游击队,壮大北伐力量。民国18年(1929),陕西大旱,灾情严重,子静在上海任陕西赈灾会主席,向各方呼吁,筹集赈款,及时陆续以实物、捐款转输陕西救济。民国20年(1931)后,返寓西安,多年身心劳瘁,渐成沉疴。于民国34年(1945)7月,赍志以殁。
    李介民(?~?) 今洪水乡米家村人。幼年随乡邻赴新疆伊犁,当过商店学徒、机关职员。20年代初,在苏联境内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回到伊犁秘密活动。新疆当局搜捕党人,得同乡伊犁道尹许国桢资助,逃回富平。
    1927年前后,在中国农民运动高潮期中,他在平定联(今洪水乡北部)组成农民协会,设办公处于北庙(今米赵学校),挂起“富平县平定团农民协会办公处”牌子,镌刻公章,公开活动。曾发动群众示威游行,“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土豪劣绅!” ……的口号声,响遍了北起岔口堡、南至康家洞一带的村村堡堡。游行队伍所过之处,捧茶送水,欢声雷动。反动当局,勾结驻军,逮捕了李介民,破坏了农民协会。李家花钱赎人,直至破产,李介民还在狱中。拖了很久,才被保释出狱。后在乡间行医,不久去世。
    景志伊(1880~1964) 字莘农,号恧翁、柏叶庵主。今城关乡寺后堡人,生于其父景天相湖南衡阳知府任中。甲午(1895)中日战争后,回原籍应试,被选送三原宏道书院。倾心于刘古愚力倡西学、钻研时务,以富国强兵对抗列强的政见,潜意奋发,苦下功夫。与于右任、郭希仁、张鼎昌等,被刘氏引为得意门生。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京师大学堂进士馆法政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汴梁(河南开封)举子试,不第。光绪三十二年(1906),入协和医学堂(协和医院前身)。毕业后,在北京行医。与当时名医肖龙友、孔伯华、施今墨等,探讨中医、药学经典理论与近世各家的优长偏执,参证取舍,开拓了他独擅、多面的医术道路;方法则汲取现代(西)医学的科学成就,论治则严守中医的整体辨证。恪遵经方规范,妙于化裁,巧用单方、验方;用一把“草草儿”(鲜药)立治危症“虎烈拉”;针灸可治的病,尽量不用或少用药物。理、法、方、药首重理,望、闻、问、切尤精于望。
    民国2年(1913)回陕,继续精研医学,博涉文史经政星历及近代科学,并执教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孙蔚如、赵寿山,早期革命中就义的王文俊、石义安等,都是他的学生。民国19年(1930),杨虎城主陕政,景志伊应聘任省政府主任秘书。公余照常应诊,并在省立第一中学、第三中学代课,参加编纂《续修陕西省通志·星斗(天文)》部分。抗日战争爆发后,蒋鼎文主陕政,调任省府秘书处法制室主任。写过不少诗篇文章,鼓舞人心;作画义卖,支援抗日。并在陕西省立商业、师范、医科三个专科学校及西北大学任教。编《伤寒经证脉治表》。抗日战争胜利后,祝绍周、董钊先后主陕,聘为省府顾问,因时势全非,从未涉足公门。西安市中医师公会成立,任理事长。创办《中医周刊》。
    建国后,任西安市政协委员。筹办陕西省文史研究馆,任馆长。当选西安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任省组织部长。医师公会改建为中医学会,任主任委员。组织西安市名、老中医,创办中医联合诊所,任所长。受西安市卫生局聘,任中医顾问组组长。编著《吐纳炼气法》。抗美援朝时,与成友仁等组织医疗队赴高陵县通远坊等地,为志愿军伤病员义务治疗;在西安市庙后街中药店坐堂应诊,诊费收入全部捐献前线。1955年,西安市中医医院成立,首任院长;并任教西安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195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第二次会议,特邀为列席代表。1957年,任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副会长,出席中华医学会全国全员代表大会。1959年,主持编写《陕西中药志》(上册),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平生砺志苦学,博闻强记,诸子百家、三教九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天文星历、山川形胜、钱粮贡赋及近代医药科学,无所不究。执教西安各大专中学时,讲授文学、史学、地理学与中医学等课,论析征引透彻精辟,敢言人之所不敢言。因而赢得众口交誉的雅号:“景万有”(《万有文库》)、“景百科”(《百科全书》)。他则自嘲为“字纸篓”。
    赵杰民(?~?) 清末民初庄里镇人。幼年家贫,闯荡江湖,结交了些“刀客” 弟兄。光绪年间,入同州(大荔)梆子戏班学艺,转“乱弹”(秦腔),流浪于省东各县。性强心直,常抱打不平,遇豪霸无赖,舍死拼斗,因而保护了戏班。辛亥革命前,已成青衣名角。
    民国元年(1912),受西安易俗社聘任教练。与陈雨农(德娃)、李云亭(麻子红)、呼延鑫(老甲子)、党甘亭(胎里红)等秦腔名角,荟萃一时,形成关中戏剧社中最强大的教练队伍。30余年中,招了13期学生,培养出600多名演员;不少人至今仍是西北各地的戏曲艺术骨干。他吸收外地的优长,采访观众的评论,聆听学生的体会,观察演员的特点,能拔高的尽量让其发挥,苗头不对的立时严加校正。月夜星晨,酷暑寒冬,旅途中,空袭下,不顾炮火连天,常常忍饥挨饿,严格执教。气极了骂,憋不住了拿板子打,完了,还是一字一句地教,一招一式地练。年年月月,日日夜夜,一个一个出台了,唱红了;新一班娃娃招进来了,又照样一板一眼,一拳一脚地教。就这样,他把毕生的心血精力,贡献给了他的几代学生、易俗社和秦腔戏曲艺术事业。
    “民国十八年年馑,社里招了我们第九期学生娃,我从十岁进社门,一辈子没离开过这个院子。挨过赵先生的不少骂,不少板子,才得在今天的人民舞台上演到70岁,获得人民奖给我的无上荣誉。这,完全是赵先生的功劳。”这是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宋上华感激涕零的一段肺腑之言,也是赵杰民所有学生们的共同心声。
    武秋泉(1880~1962) 名善溥,南社乡新南社村人。幼读私塾。30岁后,入省立单级师范学堂。耿直爽朗,不随流俗。无嗜好,不应酬,布衣蔬食,恬淡自如。唯以读书、教育蒙童为最大乐趣和终生职业。主持金城堡私立正心小学后,他倾向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采用“小先生”制形式,实践“知识公有”,“教别人也教自己” 。排除注入式方法,启发学生自由讨论、独立钻研,提出问题,答辩争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开展复式教学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各自的课业和思考问题上,严守课堂纪律,秩序井然,互无干扰。正心小学的复式教学,在全县很有声誉。儿童们在家庭和周围关系中,帮助妈妈、姐姐识字,给爸爸记帐、读报,介绍学到的新知识,主动承担起家务劳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这类活动日见扩展,逐步体现了他运用“小先生”活动方式,推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想。让儿童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中,深切认识,实地学习。扭转了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陋习。
    他不会唱歌,不长于教体操,学校也置不起设备。他便请升学就业了的本校学生及各方人士,给儿童教歌、教武术;再从学生中找些“小先生”复习巩固,并组织比赛,进行奖励。在县区校际比赛中,从《国歌》、《满江红》到后来的《锄头舞》、《松花江上》、《大路歌》等盛行的歌曲到个人、整队、软拳、刀棒等武术,正心学生的表演,总在各校前列。他用竹头木块,自制积木。不局限于简单的几何形状的变换积累,而能组成“奔马”、“鱼跃”等多种动态样式,启发儿童的创造兴趣。他还将寺庙坟园里的残砖断瓦,河滩上的各色卵石,树上的“瘿瓜瓜”,地里的双穗谷,昆虫飞鸟,花草果木,择其有用者收集回来,作为教学中丰富多采的实物标本。他教孩子们怎样穿衣吃饭,整迭被褥,洒水扫地,擦洗桌椅,种植花木,整理环境,培养勤俭整洁的良好风尚。校内的各个角落,他都利用来写上单字、词语、成语、警句、格言,随时更换。与课文联系,收到实物直观的良好效果。
    建国后,他被选为县政协委员,虽年过八十,还依旧兴致勃勃,口头宣传介绍党的各项政策法令和国家的美好前景,鼓舞群众投入生产建设,从根本上改变祖国的贫弱面貌。
    刘守中(1881~1941) 字允丞、允臣,张桥镇下刘村人。肄业于三原清麓书院。
    清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民国5年(1916),袁世凯窃国,“屠伯”陆建章督陕,摧残革命,杀害党人。他和胡景翼、岳维峻、董振五、邓宝珊等,以三原大有公司为革命机关,共谋发难。机泄事败,王绍文等20余人殉难。渭北民党愤起,发动护国讨袁。胡景翼等在富平击溃陆的中坚团,生擒陆承武,赶走陆建章,策划布署,刘氏之谋居多。民国6年(1917),段祺瑞组织“督军团”,解散国会,“约法”再毁。刘力促张义安、董振五、邓宝珊,发难三原,联合各路同志,竖起靖国军旗,拥护护法政府。先后推举胡景翼、于右任为总司令,井勿幕为总指挥,进军西安。
    民国13年(1924),刘允丞奉孙中山命,同丁惟汾、王法勤,布置北方军事。他以胡景翼代表身分,策划、斡旋于冯玉祥、孙岳之间,促成三方协议,发动“首都革命”。捕贿选总统曹锟,逐满清废帝溥仪,击溃直系军阀吴佩孚主力。树起国民军一(冯玉祥)、二(胡景翼)、三(孙岳)军的旗帜。介绍中共北方局书记李大钊和胡景翼等携手协作。
    民国14年(1925),孙中山、胡景翼相继逝世,岳维峻继任河南督办。刘允丞主张乘刘镇华败军气沮,豫西大捷之余威,南下武汉,彻底击溃吴佩孚,掌握南北枢纽,巩固华北、西北之胜局。李大钊劝告岳维峻不要自不量力,数面出击。岳氏一意孤行,四面受敌,国民二军瓦解于豫西。刘允丞渡河入晋,被阎锡山拘于运城监狱,囚入木笼十余月,臀股溃烂。诱降劝服,始终不屈。后被释出狱。民国17年(1928)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民国20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当选为国民政府委员。民国21年(1932),简派调查边疆地区实业资源,两入蒙古,遍历各旗;著《察(哈尔)绥(远)蒙旗实业调查记》,民国25年(1936),被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委员。默察时势,认为“东方战端当在明春”(引自《刘允丞六十自述》),卢沟桥事变果于次年7月7日爆发。民国27年(1938),视察黄河沿线,慰问台儿庄抗战将士。广州、武汉不守,中央国民政府播迁重庆。晋陕危殆,刘氏与张继联袂赴渝,直陈国策的得失。力倡“不守河东,则关中不固;无关中,不惟无兵可征,亦且无饷可筹。四川虽号天府,如精金外露,不可恃也!”(《刘允丞六十自述》)。中枢信服,才有蒋介石、白崇禧武功扩大军事会议,部署坚守晋、陕,巩固西北的布局。抗日战争进展到最艰苦阶段,刘与冯玉祥同舰往来于荆(门)宜(昌)三峡间,视察防务。日寇陆空肆虐,滥炸后方城市,他自重庆而成都、西安、三原,花甲垂老,疲于奔命。但仍力疾视察潼关防务。归而长眠,竟以61岁逝。
    高培支(1881~1960) 名树基,号悟皆,东上官乡焦村人。毕业于陕西高等学堂,例奖“拔贡” 。同盟会员。陕西辛亥起义,参加秦陇复汉军,任督署总务府铸印官。后任省模范讲习所所长,兼省图书馆馆长。在各中学任国音、国文、算学教师。与李桐轩、孙仁玉等29人,发起创办以“辅助社会教育,移风易俗”为宗旨的“易俗伶学社”(后更名“陕西易俗社”)。当时制定的“国音字母”中,没有确定V(万)字一音,而在我国西北、内蒙西部和华北部分地区语音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性与广泛性。部分人认为以u(X)音如玩、窝、王、温、五可以代替、统一,他在全国读音统一会上以这一语音的悠久历史沿革和使用覆盖地域面广阔的有力论证,折服众议,“乃为‘万’(V)母以存其音”。在各校执教,始终以推广“国音字母”、期能逐步达到全国读音统一为职志。易俗社长期加演京剧,演员的语音字韵,能按要求运用,就是平时重视声韵学习,严格要求“字正腔圆”的效果。他是西北推广注音字母的先驱。
    从民国2年(1913),先后任易俗社副社长、社长、社务主任、评议长、教务主任、编辑40多年。建国前,易俗社既不是政府文化单位,又不能走戏班子的老路。要结合社会形势的动向,及时拿出好剧本,演出好戏。多次战祸中,军队、壮丁占据了社址、剧场;围城、年馑时,市面萧条,营业惨淡,甚至靠门口小摊交纳的“地铺钱” 维持伙食。“高培支总是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承担重任。如果说:‘没有高培支,就没有易俗社历史的延续和易俗社一代接一代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是毫不过分的。”(《易俗社七十年编年记事》)
    他几任社长,掌管全局,事必躬亲,劳绩卓著。却从来不领薪金,全凭在他校教课的收入,维持一家七八口人的生活。张凤翙(陕西督军)、邵力子(陕西省主席)都曾拟委他为县知事(县长),以解除生活窘境。他当面婉辞了。
    民国26~37年(1937~1948),他连任社长,艰难支撑过了整个抗日战争的惨苦岁月。“为避敌机空袭,由高培支社长率学生每日黎明前出城,到南乡(15里外)观音庙上课、练功、排戏。早出晚归,长达两年,。非月明之夜(敌机不来轰炸)维持夜戏,以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同上)60岁以上的高龄,和学生徒步奔波;冒生命危险,在野外树荫下上课、排戏;晚上经管演出,处理社务完毕,才回五里外的家里(柏树林兴隆巷)休息。
    从易俗社成立起,他一面教书,推广国音,兼管省图书馆;一面承担社内前后各种职务,编写剧本。民国九年(1920)前,已创作剧目39种。“本社,长本戏之编,自培支之《鸳鸯剑》民国三年(1914)排演始(《陕西易俗社第三次报告书》)” 。《纨绔镜》、《人月圆》在当时演出后,“出现了父携子、妻伴夫到易俗社,感谢这二剧教育他们戒烟、戒赌、戒嫖,改邪归正,促进了家庭和睦”(《易俗社编年记事》)。《夺锦楼》至今仍然是保留剧目,受到广大群众称赞。全部剧作中折子戏29出,本戏25个。剧目之多,与范紫东齐名。
    建国后,易俗社获得新生。被选为易俗社副社长,西安市文联委员,西北文教委员会委员。参加全国工农教育会议,获得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他兴奋地说:“学习后,方觉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是千真万确。……努力前进,永不退惰!”
    王绍猷(1884~1971) 名建勋,老庙乡王村人。念过私塾。十四五岁帮工。入巡警学堂。加入同盟会。又入焦子静组织的自治社。任富平县巡警局排长、巡视。结识民党、刀客、哥老会中人士,协助辛亥富平反正。民国建立,先后在渭北民团、陕西靖国军第四路、陕西陆军第一师、国民二军第三师、国民联军第十一路及南路军等部队任军职至旅长级。
    民国21年(1932)春,自京、沪回陕。入陕西易俗社,从事秦腔戏曲源流研究,编写、修改剧本。历时16年,写成19篇约7万多字的有关秦腔的历史论证:“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隋,完整于唐,传播于明,盛行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在国剧中可谓开山鼻祖,有屹然独立不可磨灭之价值”。阐述“京剧及全国各路梆子剧种,都是由秦腔蜕化出来的”流派论点。纪录了秦腔板眼、乐曲、乐器;介绍了迷胡(眉户)、灯影、木偶、线胡、阿宫、道情、歌剧和花鼓的源流发展;辑为《秦腔记闻》,1949年自费出版,1983年编入陕西省艺术研究所出版的《秦腔研究论著选》。以前,易谷社创始人高培支、李约祉一些热心社会教育,痛心于秦腔日趋末路,亟谋改革振兴的有识之士,曾抒发过“秦人数典忘祖!”“戏曲之源,起于西秦。而秦人反无片纸只字之著述,宁不可愧” 一类沉痛的感慨。《记闻》初版,高、李均为作序。约祉有“有此贡献,今而后吾秦人可无愧于剧界矣”的评价。
    创作、改编秦腔剧本《新忠义侠》(周仁回府)、《紫霞宫》、《解甲封王》、《法门寺》、《蛟龙驹》、《金光玉》、《拷红》、《双愚计》等约40部。
    景岩徵(1886~1961) 名志傅,城关乡寺后堡人。清末秀才,宏道高等学堂高才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留学日本,学法律,后改习文学。光绪三十四年(1908),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回国后,任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员、《民主报》编辑。民国2年(1913),袁世凯逆谋窃国,摧残民党,乃 回陕在西安省立一中、成德中学任教。嗣任陕西督军公署秘书。民国11年(1922),任省教育厅厅长。民国13年(1924),任榆林道尹。民国16年(1927),任国民第三集团军第九军秘书长。民国19年(1930),任阎(锡山)冯(玉祥)讨蒋(介石)总部高级文官;失败后,去榆林86师(井崧生部)任总参议。民国24年(1935),任张学良总部西北研究委员会主委。民国34年(1945),当选为富平县临时参议会议长。
    抗日战争时期,在家闲居。张锋伯(建国后任西安市副市长)从西安逃离国民党特务的虎口来富平,他掩护并安排去了陕北。民国38年(1949),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建国后,被选为西安市各界代表会人民代表。10月,参加革命工作。12月,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50年3月后,任省文教厅厅长,西北文教委员会委员,省教育厅厅长,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7月,任陕西省副省长。1961年因病逝世,葬于西安南郊陵园。
    马亚时(1886~1958) 名庸中,美原镇城西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举拔贡;二年应朝考,中一等,授七品京官,分发民政部学习。民国成立,回美原教书。继任西安通俗讲演所编辑。民国7年(1918),任陕西靖国军第四路司令部秘书。民国12年(1923),任陕西陆军第一师后方司令部秘书,代理乾县知事。民国14年(1925),任国民二军第三师(田玉洁部)秘书,兼泾阳县知事。民国17年(1928),任富平县教育局长。为编纂富平新志汇集资料。“3月 ……设新志局……8月,新志材料成。”马亚时手稿《1912~1931年富平大事记》,为赈济南方水灾募款,组织学生义演《缠足案》、《中山狼》剧。民国20年(1931),在庄里镇立诚中学教书。民国22年(1933),任西安印花税局秘书。民国28年(1939),又在立诚中学任教。民国31年~36年(1942~ 1947)…困居西安,适《西北革命史》编纂委员会组成,被选为编纂委员。书成,定名为《西北革命史徵稿》,大部文稿为其手笔。民国36年(1947),任教于省立富平师范学校。
    建国后,受命创建富平秦腔剧团。演出不少革命、传统和移植剧目,开创了面向农村,以戏曲形式推进社会教育的新途径。1954~ 1957年,任西安市文史馆员(1958年1月27日)病故。
    杨 杰(1886~1971) 字汉三,杜村镇莲湖村人。幼读私塾,长好拳勇。先后师法少林拳派,弹腿法、打法和轻功三绝的陕西“高家拳”创始人——三原高占奎(“鹞子高三”)为师学艺,狠下苦功,扎下了牢固基础。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入秦陇复汉军东路招讨使张伯英部李仲三师,任游击营长。后转入井勿幕部任营长,参加逐陆(建章)、驱陈(树藩)。诸役,屡建军功。随时寻师访友,探索南北武术流派的窍诀,融会贯通,拳技从未离手。民国14年(1925),解甲退伍,东游晋、冀、鲁、豫,会武北平。民国26年(1937),在西安与杨瑞轩筹建陕西省国术馆,任教练。同时任教西安高中、商专等校。与川、鄂、中原及西北各地武林名手,琢磨较量,取长去短,功力益趋全面精深,直入高家拳派的堂奥。建国后,被选为县政协委员,任省国术辅导处武术教练。1958年,被聘为省戏曲学校武术教练。1960年,赴北京参加全国武术表演大会,受到习仲勋等国家领导人接见。习武终生,人们都尊称他为“神腿杨杰”。
    王 珏(?~?) 字宝珊,原名绪朝,老庙乡新店王家人。从小打工,加入“刀客”。后入郭坚、耿直护国军,战功累著,擢升为陕西警备军第五营营长,驻军凤翔。民国6年(1917),耿直(端人)接替警备军统领职准备护法讨陈(树藩)。调王珏全营(4个连,约300人)来省驻小雁塔。
    农历十月二十六日,仓促举义,夺取钟楼、鼓楼和南城门。王珏营进占南大街,攻势猛烈,陈军在这里伤亡最多。耿与内外联系不周,援应不能如期到达,激战三昼夜,退往周至,与郭坚援军会合,树起靖国军旗帜 , 郭、耿分任正副司令,通电全国,打开了陕西讨陈局面。王珏以靖国军一个团的建制,驻守户县,负责渭河以南的部署。与陈军转战岐山、白水、蒲城和羌白等地。耿直阵亡,随靖国军第一路郭坚部,再进省西,驻守乾州。
    民国7年(1918),国内南北混战已久,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于11月6日,发布停战议和令。但两月后,陈树藩竟集结部队约10万人,分八路向于右任、张钫领导的陕西靖国军进攻。腊月二十八、二十九日,陈军陆续合围乾州。王珏凭借城高壕深,工事牢固,加之部署严密,将士用命,陈军虽围攻多日,终无法得手。民国8年(1919)正月十五日夜,陈军四面强攻。守军沉着坚守,逐批消灭。打到天明,陈军惨败撤退。正月二十二日拂晓,陈军利用飞沙走石的北风,在章怀太子、永泰公主陵墓上,架起四门大炮,居高临下,轮番轰击,掩护攻城。情势十分危急。王珏、郭英夫选射击强手20多人,从城上坑道、掩体中狙击。弹无虚发,压住了敌军。陈军强攻终日,又是死伤狼藉。乾州急切难下,陈 树藩严令围城各部,深挖地道,从东、西、南三面,直向城里街巷埋设地雷,增设 炮兵阵地、机枪掩体。王珏深悉坚守乾州对南北和议的成败及陕西靖国军胜负至关重要,就鼓励全军,生死与共。农历二月初,猛攻开始,大炮轰城,机枪排射垛墙,地雷爆破,云梯登城,敌人四面涌来,王珏指挥全军顽强抵抗,终于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击。连续几次大冲锋,都被打退。广东军政府特颁嘉奖令:“坚守孤城,抗战到底,丰功伟绩,殊堪嘉尚!守城司令官以下全体官佐,一律各升一级,以资酬庸!”民国14年(1925),任国民二军第三师补充团长,转战山东。国民二军在河南失败后,回家务农。
    张义安(1888~1918) 名养诚,到贤乡庄镇槐园村人。14岁作雇工,入清新军当兵。曾就读于省农业学校,参加同盟会。后入正谊书院。
    辛亥西安起义,参加秦陇复汉军,随李仲三部守卫韩(城)、合(阳)。清(毅)军西来,潼关失守。遂与胡笠僧等东去日本。归国后,入北京法政大学预科工读。毕业后回乡,倡办民团。民国5年(1916),陕西督军陆建章,命其子陆承武进驻富平。胡笠僧等密谋突袭,张义安率民团星夜驰援,生擒陆承武。笠僧倾折于他的胆略德操,以共图事业相期许,率军同移商洛,委以学兵连长。
    陈树藩利用民党军力,赚得陕西督军权位后,倒向北洋军阀。阴谋消灭民军,扩充个人势力。民国6年(1917),高峻、焦子静在白水起义 ,耿直在西安发难,讨陈声势大起。张义安以备补营不到400人,200来支枪,驻守三原。陈树藩心腹旅长曾继贤率严锡龙团进军三原,令张义安营即日移防富平。张与董振五、邓宝珊等密议后,佯为准备开拔,实则日夜备战,向胡笠僧、曹世英密报请援。 民国7年(1918)1月24日夜九时后,大雪纷飞,张义安先把邀赴告别宴会的敌军军官,在烟酒麻将桌上一网打尽,接着宣布起义。董振五连从曾旅司令部房上扔下多枚手榴弹作为进攻信号,三原全城顷刻枪声四起。敌军各部悉被封锁,联络中断,指挥失灵。26日拂晓,曾、严从北城墙缒绳而逃,战斗在大雪中结束。曹世英、胡笠僧树起陕西靖国军旗帜,分任左右翼司令,联名通电全国反段(祺瑞,北洋政府总理)讨陈(树藩)。陈树藩阴谋未逞,又命刘世珑与曾、严两旅,从泾阳进攻三原;并遣亲信在靖国军中诱惑分化,企图扭转败局。靖国军面对强敌,两翼互争雄长,张义安洞察危机,愤慨痛陈:“不争于疆场,为丈夫羞!难自我发,我当先出兵讨贼,以谢国人!”他料定陈贼老巢空虚,若攻长安,三原之围可立解。决率本部300多人进取省城。 张义安西进礼泉,设司令部于兴平,部署渡渭河,经户县,直抵西安城西南甘家寨。未及安营,遭陈部陈世钰(式玉)等合力拦击。张令近敌迫击,大获全胜。当晚进驻西关外大营盘、西桃园。农历正月初一日,陈树藩倾8营兵力,三面来攻,恶战终日,伤亡很重。入夜,义安布置转移伤员,潜行退驻25里后的蒲阳村。适冯子明、李虎臣两营来援,乘胜连战三昼夜,进据西大营盘及大、小雁塔。陈树藩严令坚守鱼化、木塔、尹家、甘家四寨。张义安乘雪夜,密令一队轻装健儿,疾趋目标。他率先带路,强行20里,绕过鱼化直抵甘家寨城下。他拔枪挥手,先自登城,守敌马匹枪支,悉数被缴。义安驻吉祥村,指挥部队进至小雁塔一线,攻围7日,陈军死守不出。陈树藩困守孤城,连电北洋政府乞援,又向胡笠僧委屈求和。张义安一路攻坚,困陈20余日,胡总司令竟一日三令张义安退兵,董、邓、冯、李、弓(富魁)、刘(佩蓉)等将领,反复剖陈利害,不欲轻信狡计。义安慨然陈辞:“我自决志起兵,即置生死于度外。今我战而胜,贼可逐,志可遂;不胜,以一死谢三秦父老!”胡仍严令退驻户县,命义安即回三原议事。不料事毕返防,陈军已围攻户县两昼夜。义安愤怒至极,数骑纵横,破围入城,军中欢声雷动,义安乘势指挥突围,连夺数寨,大败陈军。因督队猛追,身中流弹,义安不幸阵亡,时仅31岁。广州军政府追赠陆军中将衔,葬富平县城北迤山庙。

1 个评论

冯子明(1888~1961) 名毓东,觅子乡姚北堡人。全国解放后,移居泾阳县铁门村。西安健本学堂、陕西高等学堂毕业。与胡笠僧等加入同盟会、哥老会,从事推翻清王朝的宣传、组织活动。辛亥西安起义,随胡笠僧联络蒲(城)、富(平)、耀(县)、同(官)各地“刀客”、志士,在渭北举旗响应,被编入渭北招讨使井勿幕部,参加省西战役。民国2年(1913),与胡笠僧、张义安等被保送日本,入文书院浩然庐军事学校。回国后,民国15年(1926)随胡笠僧部,参加了讨袁(世凯)护国、靖国军护法讨陈(树藩)、直奉、“北京政变”等战役。从排、连、营、团、旅长、支队司令至师长。冯玉祥主持陕政后,改编了他在国民二军失败后收拾起来的零散部队为第三师,又给五十六军的番号,升职军长不久,所部解散。后为胡部战将,多受委后勤、留守重任,常驻富平,筹粮、饷、军械,负责防守、巩固地盘之责。靖国军护法讨陈(树藩)之役,前后“五年苦战,以渭北八县(临潼、淳化、富平、耀县、同官、三原、泾阳、高陵)民力,养数万之众,抗九省之师" (《西北革命史征稿》)。富平全县在控制之下,自然负担较重,人们看到他银元用囤来装,县知事由他遴选,权大枪多,一时都以“富平王”称之。抗日战争开始,他全家回陕。先后在西安、富平、庄里、泾阳居住。 早期富平籍青年党维榕、赵宗润、习仲勋、邵武轩等从事革命工作被捕入狱,他都曾受托设法营救过。 解放前夕,在泾阳买了些地。土地改革开始,主动献出,表示了拥护土地改革的积极态度。1952年,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被任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参事、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省政协常委。1953年,经省人民政府参事韩忠林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国9年(1920),靖国军在辖区内,倡办学校时,他也在富平觅子镇、留古镇创设了明道、东壁小学。 胡笠僧(1892~1925) 名景翼,字励生,长春乡陵怀村东窑人。念过私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健本学堂,结交井勿幕、郭希仁等。宣统二年(1910),加入中国同盟会。 宣统三年(1911),西安起义,他在耀县药王山举旗响应,进占三原。任渭北安抚招讨使井勿幕部第一标(团)统带(团长)。 袁世凯窃国,反扑民党。胡笠僧继井勿幕之后解甲,与张义安等赴日本,入成城学校浩然庐学社,接受了孙中山在西北各地开展革命的委托。民国4年(1915)回国,与刘允丞入山西,联络续桐溪等,参加“华山聚议”,策划反袁护国。民国5年(1916),在富平聚歼陆建章之“中坚团”,生擒其旅长——陆建章的儿子陆承武。渭北各地武装力量,一致拥戴就任总司令职,建护国军,响应西南。他却把“陆儿子”交给陈树藩,拥陈为总帅,宣布陕西独立。让陈换得督军职务,掠得陆的武装、财物,收编了各地民军,仅给他一个团的编制,移驻商州龙驹寨。陈树藩从此坐大,媚袁(世凯)附段(祺瑞),摧残民党,歼灭民军,强种鸦片,荼毒陕人,比“陆屠伯”(陆建章诨号)更坏。 民国6年(1917)农历十二月,张义安发难三原,全歼陈的精锐曾(继贤)旅严(锡龙)团,势成对垒。胡景翼乃与曹世英共树靖国军旗帜,分任左、右翼军司令,通电护法讨陈,联络高峻、郭坚等部,从东西两路攻取西安。 民国7年(1918)9月,任统一后的陕西靖国军第四路司令,被姜宏谟出卖,遭陈树藩囚禁。民国9年(1920)7月始被释放回三原,继井勿幕任总指挥。 民国11年(1922)春,直奉战起,率部随冯解郑州之围,下开封、归德。奉吴佩孚(直系军阀首领)命,驻守顺德、彰德一线。结识李大钊,接触了共产主义学说。民国12年(1923),“二七”大罢工期间,在他防区内,拒绝执行镇压工人运动的命令。民国13年(1924)秋,第二次直奉战起,他和冯玉祥、孙岳密议发动“北京政变”,讨贿选,倒曹(锟)、吴(佩孚),树起国民军旗帜,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就任河南军务督办兼省长职后,决定在河南打开局面,迎接孙中山,从中原开展统一全国的大业。设陆军训练处,聘任苏、日顾问、教官,培养学员4000多名。选送潘自力、邹均、师哲、李啸苍、屈武等青年赴苏留学。请中山先生选派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徐向前、阎揆要、董钊、张耀明、杜聿明、侯镜如、徐经济等,参加部队正规建设工作。在辖区各地,国共两党各自开展组织、宣传工作,抵制了北京当局要他阻挠中国铁路工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并逮捕参加者的电令,通过李大钊,派刘允丞、于左任等代表,多次与苏联使、领联 系,商请援助国民革命的反帝斗争。在开封专设的5个招待所,接待支持中国革命的苏、日等国的外宾,以及中共领导人李大钊、王若飞、刘天章等工农运动工作者,和李烈钧、丁惟汾、柏文蔚、张继、李根源、田桐、于右任、焦易堂、周震麟等知名人士。开创了“八方风雨会中州”的民主革命高潮局面。 民国14年(1925)2月20日,陕西督军刘镇华,和驻豫西35师师长憨玉昆,集镇嵩军全力进逼郑州,豫西战起。他亲临火线,指挥部队猛烈进攻,全线击溃刘、憨各部。3月29日,战事结束。不意左臂生疔。“延西医割治,误于蒙药,竟致不起”,遗命请以岳维峻继任其职。 刘雨三(1896~1962) 国文教师。名兆龙,刘集镇北街人。陕西法政学院国民选士。曾任国民二军冯子明师部军法处军法官。民国13年(1924),任富平县知事,当选为富平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后摈弃政界生涯,长期执教于庄里立诚中学、临潼关山中学与刘集、施家、北甫等小学,主教《国文》课。 刘雨三国文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读、讲、诵、写、批)中,在注重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始终贯穿着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和陶冶学生高尚的言行气质这一中心。“西安事变”发生后,他立即以《“双一二”事变之面面观》为题,让尚在初中的学生,认识这一震惊世界的大事变,写出各自的见解。这反映了他盼望学生能早日了解社会、认识世界、关心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苦心。寒假前夕,他给毕业班学生的作文题是《寒假别》,意在让学生模仿杜甫的《三别》一个学生试写了一首七绝,他阅后,一笔抹去后三句,只留首句“白雪皑皑催人别”七字,然后改补为“相逢须啼杜鹃血;堪叹锦绣四百州,谁人肯持苏武节。”这在抗日战争前夕,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之际,是多么痛心疾首的呼唤,是多么诚恳的民族气节的教育! 刘雨三国文根基深厚,教学能力精强。他的教学生动传神,学生们总是屏息凝神,欣然聆教。至今多己六七十岁的学生,提起昔日“刘先生”来,依然眉飞色舞,仿佛老师仍在眼前。 建国后,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委员。1962年,他老病缠绵,食粮短缺,没有向在各级领导岗位上的任何一个他的学生开过一次口。甘守贫淡,安然逝去。 王愚若(1896~1967) 名锡智,白庙乡郭家原人,徙居庄里镇。读私塾,入湖山书院,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学堂。先后任教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通川完全小学、怀阳等小学和立诚中学,约四十年。在小学时,不论主课副课,学校派定,便欣然承担。当时美术、音乐等副课,一般不予重视。他教这两门课却十分认真。在音乐课上,他重视基础教学的同时,还配合时势,谱写过多首民歌色彩浓郁的小唱,如《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锣鼓喧天真热闹,妹妹忙把嫂嫂叫。门槛高,脚儿小,绊倒了!嗳嗳嗳嗳哟,锣鼓喧天真热闹!”为当时妇女放足运动,作了很好的宣传。日蚀了,各处鸣枪放炮,敲锣打鼓,惊吓天上的金哈蟆不要吃掉太阳、月亮。他就写了《日(月)蚀歌》:“莫放枪,莫打锣,听我唱个日(月)蚀歌。月绕地球地绕日,分分秒秒不会错;月遮日光是日蚀,地球居中便蚀月。拿个桔子对灯光,灯光全被桔子遮。三点一线便有蚀,全蚀半蚀看出没?”并摆出地球仪,拿个桔子,对着灯光,作了月球围绕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行规律实验。培养儿童相信科学,爱好科学的信念。民国15年(1926),被任为县教育局长,不久便辞去。 民国17年(1928)后,受聘于立诚中学,教历史、地理,兼教务主任。在外患日益严重,国家民族濒于危亡的年月,老小八九口,寄居庄里镇,过着月支半薪(外地请的教师80元)40元的贫苦生活,长年只有一件灰布大衫加上慢性胃溃疡、肺结核折磨着他的病体,两三个班级的中外史地课,王愚苦也支撑着教了20年。 民国25年(1936),日军侵略军从华北、绥远步步进逼,国势危急,全民愤 慨。上地理课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全国地图。把鸦片战争后丧失的领土和香港、澳门、上海等租界,以及被英国控制的西藏、西康,还有不许抵抗、拱手送给日寇的东四省,全部用粉笔涂白。冀东、察哈尔省和绥远省东部,画上交叉线。绥西、山西、冀南和山东省,画上横线,让学生们看,各占全国版图115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的几分之几?什么时候,什么不平等条约割让丧失的?搭了多少赔款和权利?近期的丧权辱国协定,分裂策划阴谋又是哪些?不要求课堂答复,“只希望你们把这幅地图画在心里,时时准备擦掉这些污染面”。他这幅地图、他的教学深深地启发了学生们的民族意识、爱国热情和革命愿望。王愚若为教育事业毕生尽力,清贫自守,刻苦奋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默默奉献精神,被学生们奉为楷模,他与曾执教于西安各校的武伯纶,并称为陕西当时的史、地教师权威,教育界翘楚。 1949年,任立诚中学校长。建国后,当选为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富平县副县长及政协富平县副主席。1967年病逝,终年73岁。 段天焕(1899~1982) 艺名“焕子娃”,王寮乡南董村段家人。念过三年私塾。19岁后跟阿宫腔皮影领班“有娃子” (李正启)、“乔娃子”(胡宝成)学艺。白天练乐器、弄签子,喊嗓子、背戏文。晚上演出时瞅空儿帮档,潜心学习老师的拿手高招。于是唱两句,嗓音饱满、磁实;说两段,口齿灵利、干净。得师傅悉心指点,三年期满,便成了“全挂挂”把式。驰名渭北的王仓在三原一带演出,请他去帮忙。文、武、生、旦不挡,丑、末流利滑稽,红、净将音宏亮,博得场场喝采,哄动一时。连演三月,夜夜满场,“焕子娃”从此成名。回富平后,领了武观石一副皮影新箱,往来渭北省东各地,着实红火了几年。民国17年(1928)后,年馑、“虎烈拉” 相继而来。散伙几年后,收拾起旧班子,勉强糊口。抗日战争开始,壮丁、军粮、敌机空袭、苛捐杂税,农村一片荒乱萧条。西安及附近各县的大戏班子,纷纷四出,走乡串镇,对皮影、木偶小戏,连压带挤,等于断绝了生路。 建国后,阿宫腔被列为珍稀剧种。政府支持建成“富平县群乐皮影社。”1956年,进西安参加了省内皮影、木偶会演。同行们争相学习《拉马》中的烟火技巧,省广播电台为《寒宫认母》、《挂画》选段录音,获得集体、个人一等奖,段天焕被选进主席团。阿宫腔的艺术声价,得到了广泛认可。 富平县剧团(秦腔),试图把阿宫腔搬上舞台。1958年,聘他为艺术指导,承担起挖掘和发扬这一古老剧种的重任,排出了阿宫腔传统剧《鸳鸯谱》、《玉瓶赠金》和《锦香亭》;移植、改编了《赵氏孤儿》。《锦》、《赵》两剧为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得好评。1960年,阿宫腔《王魁负义》参加“陕西省新搬上舞台剧种会演” 。同年,以阿宫剧《王魁负义》、《赵氏孤儿》为主,赴山西、内蒙古、宁夏和甘肃各地,巡回演出四个多月,取得“枯木逢春鲜花开” 的赞誉。1961年,富平县阿宫剧团赴京汇报演出,得到全国剧协、音协和北京市文联领导及茅盾、周扬、齐燕铭、吕骥、范宏等文艺界前辈,一致肯定和赞扬。在国务院小礼堂,“焕子娃”为中央领导人演出阿宫腔皮影《穰侯搜车》、《淮河营》、《屎巴牛招亲》,博得亲切的赞许和鼓励。陈毅副总理一再叮咛:“唱阿宫的都是你老汉一人教的,你是阿宫腔的传授师嘛。今晚听了阿宫,真是好,回去好好练,过几年一定再来!”回富平后,一丝不苟地给年轻一代指点传授。唱腔、剧本、难点、诀窍,尽心尽力地拿了出来。他一生演出过80多部大小剧目,分别取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今古奇观》和宋、元杂剧,大部从口授学来,手本不多。 1979年正月,他在故乡的皮影戏台上,为乡亲们唱了几段阿宫戏,告别了舞台,1980年,支撑着病体,挣扎着完成了37部吃本阿宫传统剧的录音——仅有的珍贵遗产,留下了“祝阿宫腔永传”的遗言。 邹均(邹钧、邹遵)(1900~1930) 原名师守道,因依养于姑母师斐,姑夫辛亥烈士邹子良,遂姓邹,号复良。 南社乡师家堡人。先后就读于西安私立健本小学、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天津南开中学、江苏南通纺织专科学校和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6年至1928年间,两次赴苏联学习。 读中学时,勤奋好学,擅爱体育运动,有“足球冠军”之誉。1915年5月,与屈武等组织“陕西学生联合会”,出版会刊《白话报》,声援西安教师罢教,取得向省长刘镇华索薪的胜利。1919年,支持“北京学生救国会”,电“巴黎和会”我国代表,维护国家合法权益;举行罢课、游行,散发标语、传单,街头讲演,揭露北洋军阀与各帝国主义内外勾结的卖国罪行。转学南开,进而参加了新文化运动,和屈武、韩志颖、武止戈、刘尚达等人,创办《贡献》月刊四期,在京、津、陕西,颇有影响。 1922年,加入陕西旅京、津青年组织的“共进社”,1923年夏,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党。1924年,经党组织批准,应国民二军司令、河南省督办胡景翼邀,负责该军驻京办事处的对外联络工作。1926年春,国民军失败,邹均赴苏联学习,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同年秋回国。在驻守河北省河间县的郑思成(陕西人)军负责政治工作,秘密发展党、团组织。1927年,任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总司令于右任)民政厅科长,兼该部国民党特别党部监委等职。1928年,再次赴苏,在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军事技术,因病于1929年春回上海。 1930年夏,邹均被党中央派任中共河南省委军委书记。在开封、郑州、新乡和许昌一带,从事兵运活动。曾通过杨可均(陕西兴平人),请托邓宝珊、冯玉祥,营救了在郑州被捕的中共河南(地下)省委书记童长荣。因抵制李立三“左”倾路线的错误指示,没有在城乡组织武装暴动,在城市组织总同盟罢工,被河南省委指责为“右倾”、“取消主义”,撤销军委书记职务,改任军委秘书。继而停止工作,开除党籍。同年秋末,邹均去邓宝珊部从事兵运工作的共产党人杨晓初、杨可均、陈潭六处工作。阎(锡山)冯(玉祥)反蒋(介石)失败,部队转移。他和陈潭六率领一连步兵,准备南渡黄河,开展游击,受阻折回新乡,遭驻军石友三部袭击,伤亡惨重。邹均和陈潭六向石部旅长说明同属冯部,不应误会,被扣留,严刑迫令缴械。当晚即被杀害于新乡 南门外,年仅30岁。全国解放后,遗骸自西安兴善寺外移葬于革命烈士陵园。 杨玉亭(1903~1966) 原名汉璋,吕村乡人。读书到高小,便去三原等地商号当店员。1931年5月,加入红军渭北游击队,在三原参加组织兵变工作。1932年,在富平参加农民协会,任书记。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军渭北游击队经理员。 1935年前,任渭北游击队总指挥部经理处长。红四团、骑兵团经理处长、团委委员。红42师经理处长,1942年前,历任边区政府财经委员会科长、粮食委员,边区财政部部长、粮食部部长、环县县长兼陇东特委候补委员,边区政府粮食平粜处主任。1942年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曾担任副专员、专员等职。1950~1954年,任陕西省财经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省合作总社主任。1955~1956年,任省计委主任,省财政厅厅长。1956~1959年,任副省长。1959~ 1965年,任省政协副主席。1966年病故。他一生艰苦朴实,平易近人,对革命部队、边区以至全省的财经、后勤供给,劳绩卓著,倾注了毕生精力。他廉洁奉公,点滴无取的高尚品质,尤为党和广大群众所信赖,不愧为一位模范共产党员,人民的忠实公仆。 刘茀祺(1904~1955) 淡村乡西刘堡人。1925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192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学位。任纽约城Hazen Evere顾问工程处副工程师,经营自来水系统工程近4年。1931年,和美国姑娘刘荻英(1934年来中国后改名)结婚。“九·一八”事变爆发,他毅然于1932年6月只身回国,在南京全国经济委员会卫生实验处任工程师。1934年,应聘任天津英商济安自来水公司工程师。全国租界供水设施自成系统,与市区完全隔绝,污水都排入海河,严重污染水源、水质,居民深受其害。他忧心如焚,幸逢妻、女离美来津,操持家务,他得以全力倾注于开创事业。去公司上班,提前半小时准到。节假、星期日,还上半天班,一年中有360天到水厂。工程、事故多在夜间,他总是先到现场指挥、检查,不是拿起工具,指点帮助工人操作,符合标准完工为止。不参加任何宴会,也从来不请客、不收礼物、不送礼物。回到家里,忙于翻译,搜集资料,研究与工程有关的设计创造。他侄子从陕西跑来,想找个轻生事干,他责以“没出息!”给了车票费,令其“回去好好学做庄稼!” 1937年,升任总工程师。1945年10月,任临时卫生工程处主任、工程师。他立刻上班,安排恢复水厂的生产和工人们的生活,寻找四处流落的学生、助手,清理珍藏的工程资料。1946年,任济安公司整理委员会工务、业务主任委员。他整理好设想已久、反复验证了的恢复、调整和扩建天津市区给排水系统工程的设计蓝图和具体计划,提交南京国民政府,作为联合国救济总署的援建拨款项目,申请核批。1947年8月,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他督促大家充分准备,一旦计划批复,拨款下来,便可立即动工。但他等来的却是:计划石沉大海,内战全面爆发。1948年5月,任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解放平津战役,分段展开,美国使馆令其驻天津领事,撤退侨民。刘氏夫妇的答复竟是“不走!”刘茀祺和八路军政工人员接上了头,欣然承担了保护水厂防止破坏的艰巨任务。 1949年1月15日夜,解放军进入市区。16日清晨,他就组织起工人和技术人员,绕过雷区,勘察了水厂破坏情况,责成陈长生工程师,突击修复750毫米被炸坏的主管道:“执行军代表命令,三天内全市通水!” 工地上昼夜轮班抢修,他一时一刻也不停地检查督促,排除困难,如期完成任务。天津刚刚解放,市人民政府决定统一全市自来水系统体制,正符合他多年来的热切期望。他以远见热情,折服了资方英籍董事,同意和天津自来水厂(国家接收租界地区后的国营水厂)合并,组成天津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了水政。天津自来水源过去完全靠南运河。流量不足,涨落不定,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形势。他大胆提出调动水源重点,兴建2万多立方米容量的西河沉淀池。他和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反复琢磨,精心设计,完全用土辗压筑成。不漏水,不裂陷,进水、放水,避开潮汐干扰。由过去日供水6.3万立方米,扩大到15万立方米,提高效能2.5倍,质量达到国际水平。 1952年,为新乡市(平原省会)建成了达到国际水平的给排水系统工程。 接着,给郑州市建造了同样质量的自来水厂。为天津市杨村飞机场、北京清河建了水塔。 海河略呈西北、东南流向,纵贯天津市区。两岸水网在马家口的衔接点,必须畅通,是统一全市供水设施的又一个重点工程项目。横穿河底铺设Φ600mm管道,要筑坝拦水,时间长,投资高。他承担很大风险,决定管道在流水中漂浮没水下沉施工,完成了一项50年代我国自来水工程中的杰作。全市区水网畅通之后,从百年大计着眼,他又拿出芥园水厂扩建方案;改造原来的净水设施,增建干流沉淀池和快滤池。他因地制宜,建成有16个滤水池的控制室,集中各种闸门开关的操作台,只要一个人就能管理全部操作,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快滤池。增加供水量2.5倍,全市居民完全饮用上净水。后来凌庄、塘沽等水厂,都是以这个快滤池为典范修建的。清华大学专为芥园水厂净水工程拍了电影,作为本科专业教学的直观教材。1953年,市区自来水系统工程的统一、改建、扩建的完整计划,全部实现,为天津人民建成了一整套现代化的自来水设备。从1949~1953年,水厂年年被评为市模范单位。参与工程实施的工人、技术人员,受到市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刘茀祺被评为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颁给奖章;在市上展览了全部成就。《人民画报》作了《天津市近代化的自来水设备》专栏影刊报导。 1954年4月,国内各大城市的基本建设急待开展。国务院建筑工程部,决定建立给水排水设计院,负责工程设计。中央组织部直接选调刘茀祺为首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他和他的助手、学生们,按批准的方案,先从西北地区勘测,安排日程。经酷暑,冒严寒,踏遍了兰州的皋兰、白塔两山,河口(兰州西郊)到甘草店(东郊)的黄河两岸,深入从临潼到眉县的秦岭峪口,寻找长期可靠的水源。确定了以黑河为西安主要水源的构思方案。但因长期过度操劳,引发宿疾。可是他继续不停的埋头工作,延误了治疗。1955年春,病情急剧恶化,胸腰刺痛,呼吸迫促,才被迫同意入院就医。部、院领导不时探询,要求“尽一切努力,抢救刘总!”终以后期肺癌,医药不治而殁。年仅五十一岁。 赵宗润(1907~1927) 别号纵刃,窦村镇人。1924年,毕业于明道小学,考入三原县陕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投身革命运动。1925年1月,参加渭北青年社,被选为社务执行委员会书记。组织出版《渭北青年》杂志,宣传马列主义理论,推动渭北地区的学运。2月23日,经李子健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任团三原特支书记,中共三原特支宣传委员。渭北各校学生在三原成立渭北学生联合会,被选为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5月间,西安各界掀起了“驱(陕西督军)吴(新田)”运动。接着,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与“驱吴”运动结合起来。赵宗润和三原团组织、渭北学联在魏野畴的领导下,把这次群众运动,深入开展到淳化等渭北各县,造成很好的声势。在三原召开的陕西省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上,赵宗润被选为省学联执行委员,指导陕西地区革命斗争刊物《西安评论》,先后发表了《警告郗朝俊(省教育厅长)及其走狗唐继尧们》、《学生与革命工作》、《陕西青年联合战线之造成》、《集中在一个能代表民众利益的党底旗帜之下做我们的革命工作》、《国民党有“今日” 的精神》、《摩洛哥一一世界被压迫阶级》等文章。渭北学联出版《三原学生》,他任编辑。1925年冬,经吴化之、李子健介绍,转为共产党员,当选为渭北特支宣传委员。7月,全国学联第八届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省学联选派赵宗润、庞诚斋代表参加。会后,赵宗润考入天津南开高中。1926年冬,寒假返陕中途,被中共河南省委任命为共青团河南省委组织部长。1927年,任许昌中共县委书记。为迎接北伐,扩展革命活动,先后组成学生会、工会、农民协会和小朋友会等团体,开展反帝反封建军阀宣传,发展、建立党团组织,壮大革命队伍。他曾化装成《大公报》记者,深入军阀马及第部队中,侦察敌情,为北伐军沿京汉铁路北进许昌,控制陇海铁路,威胁郑州、开封,胜利完成军事任务,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27年夏,蒋介石叛变革命,冯玉祥在河南“清共”。赵宗润被调回开封,参加团省委领导学生运动工作。9月下旬,团省委机关被敌破坏,赵宗润和其他领导人,同遭捕押于郑州内防处。面对百般折磨,他严守党的机密,凛然不屈地说:“我干革命,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终因非刑迫害,为革命献身狱中,年仅21岁。 韩崇正(?~?) 觅子乡南韩村人。1926年,由魏野畴介绍,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回陕西,经渭南李维屏介绍,彭公达监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富平县齐村乡董家庄创办农民夜校,开展抗捐、抗税、反恶霸斗争。夜校逐渐扩展到北八联、庄里、淡村及全县各地。1928年,宋光龙被捕,工作停顿,便去冯子明部队任司务长,后与黄子文在武字区打游击。1931年到1932年间,在杨虎城西安警备部任中尉副官。中共中央刘明哲来陕巡视工作,着在省军委领导下秘密活动。省委焦仲明住处被包围,曾为其解围,转移文件、财物,给甘肃特委发信。贴标语、散传单,组织兵运。常为省委焦仲明、军委高维翰接头,后失去联系。在富平乡村师范学校,蒲城崇实学校任过教。 抗战爆发,赴山西。曾参加孙蔚如部做民运工作,任中尉指导员。1941年患伤寒、吐血、回家教书。建国后先后在县供销社、县社监事会任职。后因唾血、肠胃炎,久病不愈,组织批准退职。 党维榕(1908~1931) 乳名东京,字谡青。化名周芝生、林毅,窦村镇莲湖村人。1920年,就学县立第一高级小学、西安陕西省立第三中学,受魏野畴等教师薰陶,接触“五四”运动新文化思潮的影响较早。读小学时,参加“演说会”,在农村集会上,宣传反帝、爱国、打倒军阀,争取民主自由的革命要求。代表同学反对校方要求学生一次交清无故增加了的三年学费,面对县长柏厚甫提出质问。在三中,参加各种宣传、组织活动。1924年6月,在武止戈、崔孟博、魏野畴等主办的暑期讲习班,和张寒晖等同学,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西安地区第一个团支部)。同年7月,参加魏野畴主办的“青年文学社”(后称“青年生活社”)。11月,油印散发中国共产党第四次《时局宣言》。组织宣传队赴渭北各县,及国民二军在陕部队驻地,揭露北洋政府执政、皖系军阀段祺瑞妄图以“善后会议”对抗孙中山召开国民会议的主张,唆使其爪牙陕西督军兼省长刘镇华,助长声势的阴谋,推动了陕西各界的“驱刘(镇华)”斗争。 1925年,西安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党维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由杨虎城资助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就读。 1926年,上海党组织派党维榕化名周芝生,任地下沪西区委组织部长,继调任地下闸北区委书记。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解放了上海,在党维榕主持的群众庆祝大会上,周恩来亲临讲话。市委对他们的这次斗争和取得的胜利,作了高度评价。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维榕被捕,判刑八年,被囚于上海江湾第二监狱。党组织多方营救,由于右任出面保释。 1929年4月,地下山东省党组织被破坏,党中央派党维榕化名林毅,任青岛市委书记。他很快恢复了工人、农民、妇女和学生运动的组织和工作。7月,省委又遭破坏,8名负责人被捕。他被任命为改组后的山东省临委常委、宣传部长兼青岛市委书记,整顿、加强市委组织,主编发行《自由之血》、《工人快报》,开展青岛地区的工农革命斗争。“济南惨案”爆发后,他重点部署日商六大纱厂的组织、宣传与发动,带动其它大小工厂,从怠工、罢工以至同盟总罢工。日、英厂方慑于华工的强大威力,通过外交途径,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出面干涉罢工。又重贿新任青岛市长马福祥,破坏领导罢工的中共青岛市委,搜捕工会代表。10月4日,逮捕了党维榕。 党维榕在济南第一监狱,备受酷刑,凛然不屈。自书遗嘱:“只要迅速死,不怕任何牺牲,保护党的一切秘密!”和同在狱中的省委书记刘谦初等,用密码信号,传递消息,坚持斗争。周恩来派人送去钱、物,探望他们。党中央作了各种安排,设法营救。不意敌方先下毒手,于1931年4月5日,在济南市纬八路,枪杀了党维榕、邓恩铭、刘谦初、宋召一、雷晋笙等中共山东省委、青鸟市委领导共22人。时党维榕年仅23岁。 宋文梅(1910~1955) 名若璟,乳名金斗,淡村乡凤凰堡人。1926年加入C.Y.(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加入共产党,任三原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团支部书记。1930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1932年3月,地下党支部被校方破坏,文梅逃回西安。1933年,在察哈尔参加抗日同盟军,反对国民党政府“剿共”,要求抗日。遭日、伪与蒋军围攻,同盟军失败,他去北平。1936年,任西安绥靖公署特务营营长。“西安事变”中,负责维持城区治安,收缴宪兵、警察武装,拘留国民党来西安的高级将领,守护蒋介石安全。1937年初夏,避难于华山。1946年6月,在南京明瓦廊陕西会馆被捕,以“劫持统帅”罪,押苏州监狱两年七个月。1949年1月,由地下党组织营救出狱。建国后,1950年1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际处处长,筹建西安人民大厦。1955年1月,调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饭店管理处副处长。1955年2月26日病故。葬于北京八宝山公墓,年仅45岁。 田益荣(1913~1983) 曹村乡田家堡人。青年时就爱好戏曲,和阿宫腔皮影签手王三元时相往来,间或帮档演出。在西安为抗日募捐参加义演。后回乡组织抗日救国会,任宣传部长、主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团过境,随部队北上。1937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在陇东任385旅宣传队长、影剧团团长、陇东分区剧团团长,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延属文工团团长等职。编写了《喝开水打日本》、《战临汾》、《反妥协》、《有田敏子》、《活埋》、《新柜中缘》、《回头是岸》、《原来是顽固分子派来的》、《两个世界》等大小剧本,配合各个时期的革命活动,在部队、农村宣传演出。他在385旅影剧团时,把阿宫腔引进边区;改编、创作了《文天祥》、《苏武》、《虎符》、《洪承畴》、《幸福家庭》、《西太后》、《屈原》等剧本,充实加强了阿宫剧目。写出《纸炮》、《我要报仇》等10多部短篇小说,用多种文艺形式为抗日救国战争服务。 建国后,任西北文联创作研究部部长,西安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剧协陕西分会副主席,《工人文艺》、《西安戏剧》两刊主编,西安市郊区东方红公社党委副书记等职。先后撰写了《秦腔音乐》、《西安市旧剧改革》、《关于皮影戏》、《关于作家的工作》、《秦腔史探源》等论文和专著。晚年,任政协西安市第七届委员,剧协陕西分会理事,陕西戏剧编委会委员等职。 田世昌(1913~1968) 东上官乡皂角村人。西北农学院毕业。任西北农业改进所技师,创办西安富农工厂。1 945年,发明“回转唧筒抽水机”,获得十年专利权。 1949年,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西北农具研究所工程师、所长。1950年,筹办西北农械厂(现在的西安农械厂)。继在陕西省重工业厅、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等处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先后研究制造出“解放式水车”、“高架式水车”,改进了“双轮双铧犁”、“小五轮水车”。 解放式水车很快推广到全国,对农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高架式水车应用高压抽水,大管道输送,首先安装在兰州黄河岸边,逐步推广于西北各省区高原地带,为改造农田,开展水利建设服务。 张少林(1914~1981) 学名克勤,流曲镇盖村人。1937年12月在西安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地下党小组长、联络员、支部委员、支部书记,陕甘边区新宁县委干事、统战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淳耀县委统战部部长,渭北工委书记,富平县委副书记。建国后,曾任中共镇安县委书记,商洛地委研究室主任、组织部部长,陕西省委组织部党员管理处处长,铜川矿区党委第一书记,铜川市委书记,省交通运输指挥办公室主任,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党委书记,省交通厅副厅长,省交通厅顾问。 胡景铎(1914~1977) 字更生,庄里镇人。东吴大学附中、西安高中学生。曾在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成都军校高教班、西安王曲第七分校将校班学习。1946年,在延安联司高干组学习6个月。1956年,在中央党校学习1年。 1946年,经习仲勋、范明、郝克勇、师源介绍,于同年7月1日,由党中央批准(无候补期)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组织过抗日义勇军。1933年,任国民党军25师(关麟徵部)副官。1935年,任84师(高桂滋部)连长、独立营营长,在南口抗日,调任该师500团营长。1940年,任高部中校副团长,在中条山抗击日寇,继调军务处长。1 942年,任华潼师管区第一补充团团长。1943年冬,调榆林、横山,任84师代指挥官。1946年10月,在横山起义,部队改编为骑六师,加入人民解放军序列,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起义后,率部参加围攻响水堡、白家的歼灭战。1947年,参加陇东战役,骑六师重创敌新一旅。3月,参加关中战役,第一次解放旬邑县城,第二次俘敌县长边翼藩及全县敌伪人员于该县太堡村。继随彭德怀司令员参加第一次榆林战役。1949年3月,胡景铎只身去榆林城内,策动国民党22军左协中部官兵,停止内战,险遭国民党特务暗杀,终于力排艰险,指挥城内地下党组织和城外的部队,按党的部署要求,如期完成对22军的策反任务。 历任陕北骑六师师长兼关中南线指挥部副司令员、陕北军区副司令员、临洮四军副军长、第一步兵学校训练部副部长、骑二师党委委员、延安陕北军区党委委员、四军党委委员、陕西省交通厅厅长。1972年任交通厅顾问。 武梦 名(1915~1948) 又名行一、止戈,城关乡金城堡人。父观石,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党人。富平民团团总,“逐陆”之役,功绩颇著,为仇家暗杀。初读家塾,继入庄里镇立诚中学、南京金陵大学附中、西安省立第二中学。1 936年,去北平进修。时抗日救亡运动,振奋全国。梦名和旅平陕籍青年,组成抗日救亡团,以副团长名义,领导大家回陕西,从事宣传与组织活动。 1938年,武梦名参加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主办的(泾阳)安吴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同时加入共产党。结业后,由中共地下陕西省委(驻泾阳县云阳镇)派任地下周至县委宣传委员,甘西小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公开身份为教师。 1 940年夏,回富平途中,遇王恒芳(国民党特务)告密。翌晨,即被富平县国民兵团捕押。初审中,对共产党员身份,直认不讳,指着自己的太阳穴,面对薛宏哉(国民兵团副团长):“要枪毙,就从这儿打”!然全民抗战时期,迫于社会压力,官方准由纪志文、杨介石暂行保释。两天后,受王亚民(国民兵团政工干事)骗约复被逮捕,解送西安“西北青年劳动营”。1942年,经刘允丞、于右任保释回家,革命信念更为坚定。他充分利用父辈的社会关系,开创了地下活动的活跃局面,使敌方误认为他低头服输,安心务弄果蔬,厮守家园,不再活动了。在这个假像的掩护下,他的果园和家里,很快成了地下联络点。替他务果园的“朋友”,是地下党员,来来往往的“亲友同事”,多为各种身份的革命同志。这些同志需要的护照、身份证、服装、路费、食物和特殊社会关系等等,他想尽办法及时解决,丝毫不露形迹。 1946年夏,县国民党、三青团特务,又将逮捕梦名。他即去西安,在《西北文化日报》社(国民党西安市党部主任委员陈建中,为发行人兼社长)任资料室主任,摆脱了县上的搜捕。同年秋,藉陈建中竞选国民党“国大代表” 之机,以省方派任为富平县政府社会科长的身份,公开回县,为陈竞选活动斡旋。 1947年3月2日,武梦名在省、县国民党特务的勾结下,第三次被捕。在西安“军统”特拘所,备受酷刑,肢体残折。1948年3月1日,被活埋于耀县药王山下。建国后,安葬遗骨于药王山烈士陵园。 石嘉植(1918~1942) 薛镇乡盘石村人。出身农家。小学毕业全县会考,名列第二。1934年,考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学二六级戊班。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组织读书会,创办《心声》杂志。由于他写的一篇题为《向祖国同胞进一言》的文章,国民党省党部迫令停刊。 1936年冬,由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朱瑞介绍,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2月,八路军在晋东南反击日军侵略军九路围攻。他任129师7旅情报干事,才19岁。敌人由潞城调来一个辎重营,驻进神头北边一个村。他化装成小贩,摸清敌情,请准带一班人插入敌营侦查。半夜,他带全班摸到村口,干掉哨兵,闯进营房,十几把刺刀插进睡梦中的敌兵脑袋。日军小队长惊醒开枪,被立即戳死,他们然后换了敌兵服装,埋好大批罐头、大米,带足子弹,撤出村外,向集合的日军,猛扫猛轰。日军冲向村外,他们又冲向村内。黑夜激战,敌营慌乱,自己互相残杀了一夜。他们抽身出村,满载而归。刘志坚主任称赞“真是英雄虎胆!”军区授予石嘉植“威震敌胆”的英雄称号。后随东进纵队,任冀南军区政治队敌工科科长。1940年冬 ,任德(州)石(家庄)路敌工队队长。 德石路敌工队神出鬼没,一直在日军心脏部位突袭猛砸。“直渤特区”,草木皆兵。日酋调来他们的“支那通”高级特务佐藤,宪兵中队长福田,严令军、宪、警、伪军的大批爪牙,从四面八方,搜索敌工队,缉捕石嘉植。由于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关进龙华镇宪兵队监狱。宪兵队长西泽讯问,被他抡起坐椅,砸破了头。于是,刺刀、铁火筷子,直向他肚脐连烙带刺,他当时昏死过去。冷水激醒后,一口流利中国话的佐藤,笑眯眯地喊找医生,包扎后,扶进一间水果、花露水异香扑鼻的房里。第三天,汉奸队长徐占奎来请赴宴,福田、佐藤恭敬地举怀祝酒“为中日亲善……”,嘉植怒目高呼:“为中日两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干杯!”一过半月,按时送来上等饭菜,别无干扰。他没被酷刑吓倒,警惕着酒肉享受的腐蚀,准备接受更严峻的考验。半夜时,一位丝绸紧裹、金镯子、烫发、眉清目秀的姑娘,被送进房来。说是家在王庄,被福田抓来,叫侍候一位养病的八路军大官。良民?特务?不易辨别。怒斥再三,姑娘不敢离去;揭起脚下砖块要砸,姑娘只喊“救命” ,特务赶来领走。 石嘉植被捕已一个多月,冀南军区、五区领导十分着急,决定用一个正规团的兵力打龙华镇。这时,内线送来石嘉植的信:“目前大兵团活动会暴露自己。龙华镇火力集中,交通方便,敌人援兵半小时内就可到达,现又增加了400余名伪兵。为我一个人,牺牲那么多好同志,会给党和人民造成很大损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请求:允许我在狱中同敌人战斗,虽死无憾!”领导面对大义凛然的请求,含泪接受。重新研究援救方案。 后来,一连多日,日伪多方劝降、诱惑,石嘉植都不接受。佐藤、福田气急败坏,把石嘉植绑到龙华镇,后边押着被抓来的难友。福田抽刀大喊:“只要石嘉植投降皇军,你们都可以不杀!” 顺手劈死一个难友。石嘉植上身被捆死在木桩上,飞起一脚,踢倒身边一个日本兵,大声喊道:“同胞们!牢牢记住日军欠下我们的血债!打倒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福田扬刀下令,日本兵连刺7刀,年仅25岁的石嘉植,慷慨就义。 邵小莉(1960~1982) 女,咸阳中医学院学生。洪水乡赤兔坡人。共青团员。她痛感在半山区的家乡缺医少药、看病艰难,1979年毅然选报了中医学院,她对老师说:“毕业了就去边疆或山区工作!”又向妹妹说:“我毕了业回来带你,多出几个医生,少误几个病人!”假期回家,白天干农活儿,晚上给这家看病,给那家打针。 在学院三年了,她还是穿着入学时的粗布裤儿、布鞋,妹妹不以为然地说:“大学生了,还穿粗布裤儿!”“正因为是大学生,才更应该穿粗布裤儿!”邵小莉恳切地说:“还记得《乡村女教师》里的那句话吧:‘披起你的破棉袄,莫害羞,朝前走,光明大道在前头……’!‘生命不是私有的,不能储藏起来,如果社会和人民需要,那我就无私地贡献出来。’” 1982年6月17日早晨,在咸阳市渭滨公园湖畔,邵小莉正读《内科学》,忽听喊叫“救人!”寻声望去,只见水里一个小孩在挣扎。她扔了书本,冲向湖边,跳下水去,扑向小孩,拖出水面,掀到湖边。不料坡陡苔滑,却滑到水底。她在泥水里挣扎站起来,水没过头顶,连喝带呛,头晕耳鸣。她急了,把小孩举出水面,奋力推向岸边。可是孩子爬不上去,口一张想喊,呛了一鼻子水,几乎栽倒。幸好有两位青年工人赶来,刚刚拉住小孩的手。邵小莉却精疲力尽,脚一滑,又沉入水底。等到被拖上岸,已是脸色青紫,牙关紧闭。医生赶来排水、扎针、做人工呼吸,并赶紧送进医院,紧急抢救。大批工人、教师和求诊的病人、溺水小孩的父亲,都涌进医院,准备献血。但是,虽经多方抢救,还是无效。 中共陕西省委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她为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出《关于开展向邵小莉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国卫生战线的全体同志,特别是高、中等医学院校的同学,学习邵小莉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鲁建荣(1962.5~1989.6) 英语教师。留古乡东街村鲁家社人。1983年9月毕业于大荔师范学校外语专科,先后在本县美原中学、张桥镇初级中学、迤山中学任教。1988年10月,他在《入党申请书》上写道:“请党组织考验我:在工作上一定任劳任怨,争挑重担;有危险时,一定冲锋陷阵,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一切。”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学工作一贯认真扎实,成绩优良。1 986年在张桥镇初中时,所任班级英语课考试成绩总评名列全镇第一。 1989年6月30日,鲁建荣去渭南看望女友。下午5时许,他们走到渭南市泷河公园,突然发现桥下一个小孩落入水中。他毫不犹豫,扔下提兜儿,纵身跳下水去抢救。他一次次拼命将小孩推向河岸,但由于不会游泳,又一次次被深水压回。这时,一位老工人赶来了,孩子得救了,他却由于精疲力尽,不幸沉入3米多深的水底。等人们七手八脚把他搭救上来时,他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年仅27岁。 1989年9月,中共富平县委决定,追认鲁建荣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师报》250号刊载了他感人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燃烧的青春》;陕西省教育厅在《关于开展向鲁建荣同志学习的决定》中,号召全省教育系统向鲁建荣学习。 王翦(?~?) 秦将。频阳东乡(今美原千口村)人。少好军事。秦始皇赢政十八年(前229),统兵攻赵国,屡次被赵将李牧打败,秦将桓亦阵亡。于是王翦贿通赵王宠臣郭开等,用反间计谗杀了李牧。次年,翦大破赵军,虏赵王迁,攻灭赵国。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不成, 王翦率军攻燕国,燕王喜败逃辽东,秦军平定了燕都蓟(今北京城西南隅)。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