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柿饼

家乡的柿饼

 

又是一年的金秋十月,家乡满山坡的柿子黄橙橙地挂满枝头,眼下又到夹柿子挂柿饼的时节了。

我的家乡在富平县庄里镇觅子乡,那里是山坡地形,气候湿润,土质肥沃, 通风性好,昼夜温差大,是柿子的最佳适生区。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汉代开始我们家乡就开始种植柿子,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柿子有升底尖柿、辣椒尖柿等多个品种。我们村子里各家各户房前屋后,山坡路边到处都栽着柿子树,挂柿子做柿饼是我们家乡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

柿子树极为耐旱,适生性强,在硷畔山坡都能旺盛地生长。每逢深秋时节,枝头成熟的柿子个大、汁饱、颜色黄亮橙红、吃起来甘甜爽口。做成的“合儿饼”肉质柔软、黄亮透红、柿霜白厚、甘甜如饴、营养丰富,是非常有名的土特产。

     “金桂飘香柿子红,霜降采摘正秋风、润肺宁咳称佳品、健脾统摄诚良种、常人但羡甘涩味、岂知花蒂救治功、最应叶片烹茶饮、他年喜添鹤龄翁”,这首古诗就是对家乡合儿饼的真实描写。家乡的合儿饼曾为朝廷之贡品,历史记载在明朝万历年间,柿饼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受到皇宫佳人的称赞,一时间名震京师;唐朝宰相李光弼为庄里镇觅子人,传说他家后院有六颗柿子树,柿子品质特别好,用它做成的柿饼放入茶中则能当即溶化,成为柿饼中的极品;据说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从京城出逃到陕西,品尝了家乡的柿饼后赞不绝口。柿饼富含蛋白质、糖、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及铁、钙、碘等多种微量元素,对止咳、化痰、除口疮等具有特殊疗效。食之热量大,壮筋骨、健身体,老少皆宜,具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过年待客,让亲朋好友一边品尝甘甜如饴的柿饼,一边喝着芳香四溢的茶,那真是绝好的享受。

柿饼吃起来非常好,但是它的制作工序却是非常复杂,要求很高。制作柿饼一般要经过采摘、剪蒂、削皮、挂架、晾晒、去涩、捏型、下架、入箱、出霜等十二道程序,前五道程序对时间和天气的要求都十分严格,这是决定做好柿饼的关键环节。第一道程序是采摘,做柿饼的柿子必须在霜降之后十天时间内采摘完毕,若在霜降之前几天采摘,削皮后挂在架上晾晒的柿子从蒂上就会掉下来;若采摘的过晚,柿子在树上则很快会变软,这时就没办法再削皮做柿饼;第二道程序是剪蒂,采摘柿子时人们必须小心翼翼的把一个个柿子从树上连枝折下来或用特制的加杆把柿子铗下来,然后再用剪子把柿子蒂两边的枝杆剪掉;第三道程序是削皮,柿子在树上采摘下来之后必须马上削皮,最迟一般不能超过三天,否则柿子就会变软,削皮必须用专用的工具---柿子刮刮。削柿子皮非常费时费工,一个手脚麻利的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削三百斤左右的柿子;第四道程序是晾晒,削完皮后的柿子必须当天就挂在柿饼架上进行晾晒,要是到第二天再去挂柿子的外表就会变黑。晾晒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环节,人们要将一个个柿子蒂绑在绳子上,然后挂在特制的柿饼架上,挂的时候柿子之间的距离要远近适宜,距离太近将来柿子就会粘在一起。晾晒是制作柿饼的关键环节,它最少需要二十多天晴朗的天气。在这期间要是阴雨太多,柿子就会发霉而坏掉,由此看见做柿饼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如果能顺利完成前面四个环节,这就意味着制作柿饼已经基本成功,后面只要把握好出霜这个环节就行,出霜就是把捏型后的柿饼装在箱子或缸里,放在室外寒冷的地方,大约经过十多天时间,整个柿饼就会被一层厚厚白霜所包裹,柿霜其实就是柿饼遇冷后结晶出的糖分,这是柿饼最精华的成份,你如果用舌尖舔舐柿霜,就会感觉特别甘甜。

每年,从霜降开始采摘柿子到做成柿饼大约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时间周期长,加之各个环节时间性要求极强,并且全部都是手工操作,有时人们从早上五点多钟天刚蒙蒙亮开始干活,一直要忙到晚上十一二点左右,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所以做柿饼是一个劳动量非常大、非常辛苦的农活。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乡的人们脑子也活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做起了柿饼,从柿饼的制作、包装到宣传越做越专业,使家乡的柿饼走到祖国各地,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春节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甚至家乡的柿饼还飘洋过海,深受韩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人们的喜爱。

家乡的柿饼久负盛名,如今它已成为家乡的支柱产业,为群众的增收致富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2年10月7于家中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