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井家塬村井勿幕

   井勿幕(1888—1918),字文渊,今市印台区广阳镇井家原人。辛亥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曾被孙中山誉为两北革命的巨柱。
  光绪二十八年(1902),井勿幕由于家道中衰,到四川投靠父亲的一位友人,进入重庆正蒙公塾读书,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为了追求救国真理,二十九年(1903)冬,在同学的帮助下,到日本求学,就读于东京大成中学。在此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反清斗争。三十一年(1905)秋,在东京加入孙中山倡导组建的中国同盟会,为陕西籍的首批会员,被孙中山委为同盟会陕西支部长。是年冬,奉孙中山之命,回到陕西进行革命活动,奔走于西安和蒲城、宜君、耀县、同官、黄陵等渭北各县。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发展同盟会员30余人。三十二年(1906)春,在三原县北极宫成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当时,他既能和思想激进的青年畅谈新思想、新知识,也能和年长的秀才、举人吟诗谈八股,还能和江湖豪侠练拳术、舞刀剑,所以陕西的哥老会、刀客对他都很敬佩。他亲自参加哥老会,用“同盟会旨鼓舞其精神,开通其知识,联络其感情”,并在刀客中进行宣传,“开示其途辙,化除其私见”。他组织领导同盟会加强了控制新军的工作,为新军起义奠定了基础。他以“侠魔”为笔名,在《夏声》杂志上发表文章,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他撰写的《二十世纪之思想》一文,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给陕西知识界。宣统二年(1910)七月九日,井勿幕、胡笠僧等同盟会领导人,同新军中的会党头目30多人在西安大雁塔聚会,“歃血为盟,共图大举”,决心为推翻清王朝而共同奋斗。此后,井勿幕亲自到同官、宜君、黄陵等地考察,在耀县、马栏等地创办牧场饲养战马,开办小铁矿,制造炸弹,建立起武装反清的革命宿营地。三年(1911),为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他将家中珍藏的字画选出两箱出卖,作为购置军火费用。四月,广州起义爆发,他立即奔赴广州,途中得知起义失败,又返回陕西,组织武装起义。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的胜利震动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十月二十二日,西安起义成功,井勿慕在渭北立即召集10余营健儿奋起响应。陕西光复后,井勿幕被陕西军政府任命为北路安抚招讨使,负责渭北各县军务。他迅速在三原组织起30多营武装力量,随后,率领这支革命军,转战渭北各地。支援山西革命党人,攻克运城,取得晋南大捷。与清军激战于渭北张午原,解除咸阳之围。他在陕西东西路保卫战中屡建奇功,并培养出一批能征善战的将才。
  民国元年(1912)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井勿幕始任陕西支部长。2年(1913),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二次革命”。4年(1915),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爆发,井勿幕奔赴云南,参加蔡锷领导的护国反袁战争。袁世凯死后,井勿幕任陕西关中道尹。他做官不谋私利,不置家产。他妻子问他:“你现在做了大官,都给咱置了些什么?”他笑了笑,指着房子里的许多书说:“这就是我的家当!”7年(1918),陈树藩诱捕了胡景翼,派井勿幕去三原招降胡的部下,以瓦解靖国军。井勿幕因素孚众望,一到三原,即被于右任总司令推为靖国军总指挥,使靖国军声势大振。由于第一路司令郭坚部的军纪最差,井勿幕对该部多次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评,并准备进行整顿。因此,引起郭坚部下一些人的忌恨。是年12月23日,井勿幕赴凤翔慰问西南援陕滇军返回总部途中,在兴平接到郭坚部参谋长马凌甫等人以郭坚的名义送来的信函,请他赴兴平县南仁堡李栋材营部参加军事会议。井勿幕不虑个人安危,坦然前往。刚到开会地点,就遭到李栋材预先布置的士兵杀害,时年仅31岁。
  对井勿幕的惨遭杀害,章太炎存志文中感叹道:“勿幕死,于右任如失左右手,陕西事遂大坏,西南援军亦以命令退矣!”当时,于右仁以陕西靖国军总司令的名义,呈请广州军政府批准,追任井勿幕为上将。为纪念井勿幕的功绩,国民政府命名西安小南门为勿幕门,并将井勿幕的遗骨于34年(1945)公葬于西安南郊少陵原上。

1 个评论

井勿幕(1888~1918年),原名井泉,字文渊,蒲城县人。四岁丧父,由长他十岁的胞兄井岳秀抚养成人,供其读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家作为生计来源的义源永杂货店破产,井勿幕为摆脱债务跑到重庆,得父亲的朋友张铎帮助,入重庆正蒙公塾读书,结识了杨庶堪、朱之洪、熊克武等进步青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一月,他不顾张铎反对,东渡日本,先后入东京大成学校求学。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井勿幕即加入。同年冬,奉孙中山命回陕西建立同盟会组织。他奔走西安及渭北各县,数月之间,发展会员三十多人。光绪三十二年春,井勿幕在三原北极宫召开中国同盟会陕西会员全体会议,提出并讨论了联络会党、刀客等反清力量,迅速扩大组织等问题。因同盟会员多系读书人,对会党持有偏见,使他联络会党的意见未被采纳。会后,他带领同盟会骨干邹子良、王守身等赴宜君、中部(今黄陵)等地勘察地形,筹备建立根据地,并指示负责当地实际工作的同盟会员注意“与一般工农人联络”。同年夏,二次赴日本,和赵世钰等人积极活动,筹备成立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同年秋,陕西分会在东京成立,白毓庚、杨铭源为正、副会长。年底前又经朝鲜回国,针对陕西同盟会多系文人、缺乏武装力量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孙中山、黄兴联络会党的经验,决心联合会党和刀客。他经同盟会员高又明介绍,结识了会党首领吴虚白;结合陕西实际,把会党的某些组织形式用于同盟会员中。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九(1908年10月3日)与吴虚白等二十余人赴中部祭祀轩辕黄帝。他们在祭文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光复故物;扫除专制政权,建立共和国体”的奋斗纲领。不久,井勿幕第三次赴日本。   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三十四年(1908年)的两三年间,由于孙中山和黄兴不常在日本,中国同盟会总部一度出现了“群龙无首”的局面。井勿幕和吴玉章等经常联系,不断集会,坚持工作。同时,井勿幕还学制炸药,为在国内进行武装斗争做准备。光绪三十四年正月,陕西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井勿幕是主要负责人之一,曾以“侠魔”的笔名发表文章多篇,揭露清王朝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在《夏声》的第三号和第七号上,连续发表了他署名“侠魔”的长文《二十世纪之新思潮》,对犹如“冲滔天之大浪而来”的社会主义思潮作了热情的介绍。他认为“专制制度之思想,早已一落千丈”,法国工业革命后兴起的“自由制度亦成晚照斜阳”,“而黑云蔽空,冲滔天之大浪而来者,即此社会主义之新思潮也”。文章在逐一剖析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等众多社会主义流派的同时,介绍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说:“损富益贫,夺强济弱,取社会现存财富,均分之以享同等快乐,是谓共产主义。”这种主义的要旨,“在全废私有财产,为人民全体共有财产,协力一致,从事生业,天下一家,四海同胞,大义昭然,泯绝偏弊”。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也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的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对如何在中国“全废私有财产”,靠什么阶级、什么政党来领导“全废私有财产”,用什么手段去“全废私有财产”等这些重大问题还不可能有科学的阐释。但他寄希望于社会主义救中国的思想,则十分明晰:“今欲去弱肉强食之禽兽世界,而抵平和幸福之文明世界,非采社会主义,绝不能达此目的。”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还处于零星、片断的阶段,井勿幕能有此见解,实属难能可贵。孙中山和黄兴对井勿幕十分器重,“呼为后起之英”,“招为指臂之助”,“蔚为西北革命之先觉”(焦子静等:《井先生纪念碑铭》)。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1908年10月),井勿幕由日本回国,参加完黄陵祭祖活动后,立即投入并领导了因“蒲案”(蒲城知县李体仁镇压进步师生)而引发的席卷全省的反清学生运动;还组织中国同盟会陕西会员多次集会,学习讨论同盟会的纲领,肃清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主张的影响,使会员的思想认识逐渐统一。同年冬,同盟会陕西会员在西安开元寺开会,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并通过了联合哥老会、刀客和新军中的进步力量,共同进行反清斗争的决议。因井勿幕奔走各地,行踪不定,故选李异材(仲特)为分会会长。   清宣统二年(1910年)春,井勿幕奉孙中山令从上海回陕,在泾阳柏氏花园召集同盟会领导人和哥老会、刀客代表会议,传达总部对陕西起义的指示,讨论在陕西起义的进行方法,历时二十余天。会后,立即行动,购置军火,制造炸弹,并扩大与哥老会、刀客的联络。六月初三(7月9日),井勿幕与钱鼎等同盟会领导人和哥老会首领张云山、万炳南等三十余人,在西安大雁塔歃血结盟。从此,陕西同盟会员和哥老会的全面联合正式形成,使同盟会领导的反清斗争走上新的阶段。同年秋,井勿幕和吴玉章、熊克武等人赴香港,与黄兴共同筹划广州起义。      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次日失败,死难八十余人。井勿幕在同盟会总部的会议上沉痛地说:“吾党精英,损失殆尽。若不迅图急进,将来更不易举。(《陕西民国人物》第5页)”四月返回陕西,他就立即布置陕西同盟会员分头准备起义。他将家中珍藏的名人字画挑出两箱交给张奚若带到日本购买军火,并与杨叔吉等赴西安满城侦察敌情、地形。不久,得到同盟会总部关于农历八月十五前后在全国各地同时起义的通知,遂决定由省城的同盟会员联合新军、哥老会在西安起义,渭北各县响应。因陕西军政当局得到武昌起义消息防范甚严,又改定由井勿幕、胡景翼率刀客在渭北发难,钱鼎等策动新军在西安响应。井勿幕遂赶赴渭北部署,并在黄龙山组训骑兵。八月底,钱鼎等获知陕西抚署和西安将军府下令将两队新军调往外县,同盟会员、哥老会与新军乃决定于九月初一(10月22日)提前起义。井勿幕在渭北得到消息,即赴三原召集武装十余营响应。西安光复后,他被任命为陕西北路宣慰安抚招讨使,负责渭北各县军务。12月,他奉陕西军政府命令率部赴山西增援,攻克安邑、运城,解山西革命军之围。陕西西路告急,又率部回陕增援西路;并和宋向辰、王一山等组织炸弹队,在西路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民国建立后,井勿幕支持陕西都督张凤翙(huì)剪除哥老会的做法,曾于1912年2月致函黄兴和黎元洪,请求湖北派兵来陕驱除哥老会势力,因湖北无兵可派而未实现。袁世凯取得大总统职位后,张凤翙向北京政府妥协,打击革命派势力。1912年4月,井勿幕的部军队绝大部分被解散,其余改为水利军赴黄龙山屯垦。6月,同盟会陕西分会改为陕西支部,井勿幕被推举为支部长;同月,张凤翙、陈树藩等在西安成立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8月,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等联合组成中国国民党。同月,井勿幕在西安湖广会馆召开会议,决定同盟会陕西支部与统一共和党陕西支部合并成立中国国民党秦支部,井勿幕被选为支部长。但因张凤翙阻挠,遂改张为支部长,井勿幕为副支部长。不久,陕西国民党内部分裂,井勿幕与曹印侯等被迫离开陕西,井勿幕赴上海随章太炎研习古文。“二次革命”爆发,井勿幕约刘允丞赴汉口和曹印侯共谋讨袁,因曹被捕入狱,计划未能实现。“二次革命”失败后,井勿幕避居日本。1915年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井勿幕在上海和康宝忠、李根源、但懋辛等密谋反袁。11月,井勿幕和熊克武等人经越南到云南参加护国反袁斗争,先后任护国军第一梯团司令刘一峰部参谋和川、滇护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部参谋长,奔走于蔡锷和熊克武军之间。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再称大总统。井勿幕又联合国民党进步人士,以十九省公民名义发表宣言,反对袁世凯再称总统。   袁世凯死后,陕西督军陈树藩竟称其为“不祧(tiāo)之祖,共戴之尊”,激起陕人公愤。井勿幕转赴北京,与革命党人促成李根源于1916年7月出任陕西省省长。李力请井勿幕协助,井勿幕遂于次年3月回陕就任关中道道尹。任职期间,以禁烟闻名于军民,对财政、教育各端屡有建议,但均因陈树藩阻挠而难以实施。5月,李根源被迫辞职,8月,井勿幕亦去职,被陈软禁于西安。      1917年12月,郭坚、耿直等在周至成立陕西靖国军,通电全国,反段(祺瑞)倒陈(树藩)。1918年1月,张义安、董振五、邓宝珊等在三原起义讨陈,亦树靖国军旗帜。10月,叶荃率云南靖国第八军援陕进抵凤翔、陇县。陈树藩大为惊慌,一面向北京政府请援,一面于11月派井勿幕去三原,欲借井勿幕的威望统驭陕西靖国军,以孤立、抵御云南靖国军。因井勿幕在陕西国民党中素孚众望,他一到三原,即被推举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陈树藩的阴谋破产。井勿幕就职后,即着手整饬部队。12月中旬,率岳维峻、董振五部西行,慰劳云南靖国军援陕部队和陕西靖国军第一路部队。在第一路司令郭坚举行的宴会上,井勿幕批评郭部纪律松弛,劝郭加紧整顿。事毕返回三原,途中部署随行部队进攻占据兴平县城的叛军贾福堂部,战数日不得克。此时,接郭坚公函,约他23日到县城西南十五里的南仁堡李栋材营防地,商讨攻打兴平和进攻西安事宜。随行的岳维峻、董振五等都认为不必前往,井勿幕开始也同意不去。但他为人一贯坦荡无私,以为自己是众将领推举的总指挥,又与郭坚、李栋材是蒲城乡党,不会发生危险,正好借此机会说服他们把部队整顿好,最后还是决定去。行前,他给好友熊克武写信,吐露了心曲:“很多人都反对我前往,以为有危险。其实,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23日那天,他只带四名护兵,到南仁堡后,被李栋材的部下从背后连开两枪,当即牺牲,年仅三十岁。“李栋材者,陈之部下,叶军至陇州,李以力不敌诈降,而潜以密章上陈氏,必欲以民党要人之首,表明其心。(《陕西靖国军》第339页)”李见井勿幕中弹倒地,立即割下井勿幕的首级,带到西安向陈树藩表忠心;井勿幕的尸身,由随行护兵背回泾阳。泾阳驻军团长田玉洁几次赴省与陈交涉,才索回井勿幕的头颅,与其尸身一起草葬蒲城。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含泪握笔,将井勿幕“奔走南北者十余年,经营蜀秦者百余战”的事迹,呈文上报广州革命政府。广州革命政府决定由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为井勿幕立传,1943年8月14日国民政府明令褒奖,追赠陆军上将。    井勿幕将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年少时结识了一批进步青年,怀着一腔报国热血,东渡日本学习,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结识了中国的革命先驱孙中山等人。回国后,致力于西北地区的革命事业,联系进步力量,建立了中国同盟会陕西分会,并策划参与了陕西起义。中华民国建立后,他又投身“二次革命”,进行反袁斗争,最终在整饬部队时为郭坚部李栋材所杀害。在去李栋材营地前,随行人员劝说井勿幕不必前往,但井勿幕坦荡无私,一心为公,他在对好友的信中说道:“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其为“西北革命巨柱”。章太炎在井勿幕牺牲后感叹道:“勿幕死,于右任如失左右手,陕西事大坏,西南援军亦以命令退矣!”陕西军民为怀念井勿幕的不朽功勋,曾将井勿幕在西安居住过的四府街更名为井上将街,并在街南端城墙上凿开一门,名勿幕门(即今小南门)。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