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山县板桥村

板桥村

 

一、基本情况

板桥村位于富水湖中上游,距县城10余公里,富水湖穿流而过,隐水洞紧临村旁,清秀的北山、背脊山守卫两侧。杭瑞高速互通距村中心2公里,核电公路穿村而过,新建的板茶大桥连接南北两岸,修建中的板富旅游二级公路贯穿全境。板桥村已成为连接富水湖、大畈核电、隐水洞和九宫山风景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地理人文

板桥村国土面积19.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411亩(水田65亩,旱地346亩),林地13724亩,水面5160亩。域内以丘陵地形为主,种养殖业是本村的支柱产业。板桥村以“绿色发展”为主基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了高山种油茶、丘陵种水果(柑橘、脐橙、枇杷)、林下养鸡鸭、水中喂鱼虾的发展格局。2014年人均年收入7100元。

全村有1O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湾,375户1769人。村民依富水湖分居南北两岸,北岸6个组(1—6组)1087人,分居核电公路沿线,南岸4个组(7—10)662人,分居沿河三垅四岔。村中共有章、刘、阚、吴、徐、成、江、八大姓氏,其中以刘姓为最,共有612人,章姓594人、阚姓192人、吴姓92人、徐姓87人。成姓72人,江姓68人,王姓52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江福来(板桥区委书记)、章继林(1927年任通山农军武术教官、一团中队长)、谭元珍(1931任通山县妇联主任)为代表的进步青年积极投身革命,创建农委会、妇女会,为通山革命高潮的到来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社会发展

板桥村紧抓省纪委监察厅驻点帮扶契机,整合“幕阜山区连片开发”、“避险解困工程”、“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多项惠民、利民政策,逐步完善水、电、路等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文化广场,架设板茶大桥,改善公共服务,实现村庄绿化、美化、亮化。

(一)白鹭新村。白鹭新村位于大畈镇板桥村核电公路旁,距通山县城15公里,左依富水龙珠湾生态度假园,右靠国家4A级景区隐水洞,前临库区绿水,后枕隐水青山,依滩傍湖,地平野阔,风景秀丽。新村占地26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坚持经济、实用、美观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政策扶持、多元投入”的模式,采用徽派建筑风格整体建设,预将其打造成以旅游服务产业为依托,宜居、宜商、宜游的生态家园。新村具备商住、雅居、娱乐休闲三大功能区,开设沙滩娱乐场、垂钓中心、果蔬自助采摘园等多项游乐休闲项目。目前,该新村建设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可安置48户,其中安置贫困危房户33家。

(二)板茶大桥。板茶大桥是旅游中心九宫山连接杭瑞高速快速通道的主要桥梁,是建设九宫山“六山连通”、富水湖“四面连环”的旅游大桥。该桥总投资3800万元,于2011年11月6日正式开工,大桥主体工程2013年8月完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246米,接线公路1800米,桥面宽10米。

四、历史记忆

板桥村由原板桥村和茶滩村合并而成,板桥和茶滩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板桥之战:清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将领韦俊率兵进攻鄂南诸县,攻打通山的部队由本县人杨赐栽率领。团领头目王新运得知太平军沿富水河而上,便把全部练勇调到板桥扼险而守,阻击太平军。板桥背山面水,仅一条狭窄通道穿村前,是通山至兴国州的关卡哨口,易守难攻。战斗开始时,太平军发起几次冲击未能得手,杨赐栽深入百姓之中,得到群众的帮助,派出一支部队从隐水村通过,翻越山岭直捣板桥侧后,又分兵渡河夹击,正面部队也发起猛攻。王新运部腹背受击,不战自乱,全军覆灭。太平军乘胜攻取县城,建立地方政权。

茶滩位于板桥村富水湖南岸。1927年任通山农军武术教官、一团中队长的章继林烈士(通山县苏维埃政府曾把茶滩乡改名为继林乡,以示纪念),1931年任通山县妇联主任的谭元珍烈士都出生于茶滩。20年代末30年代初,茶滩成为通山革命活动中心。1928年,中共通山县委主要负责人叶金波、阚禹平、陈兆秀、吴礼执、许金门来到章继林家,召开了通山县委扩大会议,在革命低潮时(曾任红十七军副政委兼参谋长的叶金波将妻子纯静、儿子天赐寄养在茶滩徐明珠家长达七年之久),以江福来、章继林为代表的一批茶滩进步青年投身革命,创建农委会、妇女会,恢复党组织,组织群众抗租抗债,为通山革命高潮的到来作出了很大贡献。

五、旅游资源

随着湖北省首个地质公园隐水洞的成功开发和内陆首个核电站咸宁核电站的落户,地处两地之中的板桥村以它秀丽的山水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逐渐被人们发现和青睐。

(一)富水湖。富水湖方圆2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面积80平方公里,库容17.6亿立方米,湖泊直线长度50公里,湖岸线180公里,湖面最宽处4000米,最窄最仅50米,是湖北排名第四的大型人工湖泊。富水湖万倾碧波,水天一色,宽广出烟波浩瀚,似洞庭之坦荡;狭窄处曲径通幽,赛漓江之奇美。两岸青山起伏,对水梳妆竞秀,青峰翠影映照湖面,山在湖边走,人在画中行,碧绿的湖面,仿佛翠绿的翡翠,曾有人誉之为“鄂南小漓江”。现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板桥村坐落于富水湖两岸(富水湖经板桥村2公里,宽处800米,窄处15米,水面5000亩),依托隐水洞国家地质公园和富水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开发湖滨景观有一定的优势。

(二)白鹭林。白鹭林又名候鸟林,位于富水湖畔。面积约10亩,遍布百年以上苍翠古木,是一处白鹭栖息繁殖基地。每年4月至9月,此处便成为白鹭群的聚集地。在茂密的树林中星星点点地停着白鹭。它们时而静立枝头、时而展翅高飞,形成“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绝美风景

(三)鸳鸯树年轮在300年以上位于板桥村三组,高约18米,直径0.6米。树底有一座小土地庙名福神庙,守护大树的生长,因属两树种相依而生,故名鸳鸯树。    

(四)特色民居群板桥村五组清水塘六组李家演水秀、翠竹连绵,山乡民居造型简洁,色彩淡雅,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其随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错落有致的景观。

(五)朱侍郎墓。朱廷立,字子礼,号两崖,通山人。受学于王守仁,登嘉靖二年(公元一五二三年)进士,为官十任,荣登二品,以礼部侍郎兼兵部侍郎致仕。晚年荣归故里,济困扶危,弘扬正学,著有《盐政志》、《马政志》、《两崖集》。1566年病逝,葬于大畈朱家山。坟茔背靠大山,如同一人靠坐在一把硕大的椅子上,两边各有小山延伸至河边,如蟹脚钳形,如仙鹤展翅。茔地周围,桔林茂密。左侧奇石林立,如百兽相守。

五、经济现状

2014年,板桥村紧抓省纪委新农村工作驻点帮扶机遇,围绕“强农、富民、美村”目标,着力做好山水文章。板桥村根据当地“一湖两岸”山水资源丰富这一特色,实施“山上再造”工程,打造农业板块基地。通过“村委会+公司+基地+农户”的“4+”联营模式,流转120余户共2500亩林地30年经营权到村委会,村委会再将流转的土地和产业政策扶持资金入股到公司,参与管理经营、分红。前十五年每年每亩25元,后十五年每年每亩50元给予村民林地补偿资金,并将林地按照北岸人均一亩,南岸人均一亩三的标准分配到群众,共分配林地近2200,村集体自留林地300余亩,从第六年进入产果期后至十五年,按照收益的20%给予分红,十五年后按照收益的21%给予分红,预计每年每亩纯利润可达到2000—4000元,可实现分红收入400—800元,村集体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12—24万元。同时,板桥村积极发挥区位优势,通过“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和回归工程。目前,已引进回归商人徐海浪、北京商会,投资兴建“富水花海”渡假山庄、富水龙珠湾生态渡假园,两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4.6亿元,引进日本樱花、紫藤花、紫薇花等花卉品种,兴建温泉洗浴娱乐中心、楚文化五星级酒店、沙滩泳场、生态果园、狩猎场等游乐项目,村级集体采取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参与经营管理、分红,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村级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有力的推动了产业的发展、群众的增收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创建美丽乡村打下了经济基础。(王罡)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