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贺氏认祖归宗纪实

大冶贺氏认祖归宗纪实


    公元2004年,我从公务员岗位退休,始渉足家族事务。2006年清明,族人代表于大冶聚议,决定启动第十次续修大冶贺氏宗谱。当即成立了修谱组织机构,并推举我为主编。
    我遍阅此前九次修谱序言,发现均未记载大冶贺氏开基祖小一公兄弟六人之先祖为何人?不过所有序言都众口一辞地界定了先祖的三条线索,即:一是汉代庆改贺得姓始祖贺纯之后,二是唐代名臣贺知章后裔,三是小一公兄弟六人于北宋末年因避金乱由河北蓟州(今天津蓟县)南迁至武昌铜营山(今湖北大冶市灵乡镇境内)落藉定居。
    大冶贺氏自北宋末年(公元1127年前后)至今近900年,均不知其先祖源头,此乃近十万族人之憾事。为此,我们决定把溯源定为此次修谱的首要任务。
    基于谱载祖源的三条线索,我们先后派人去河北广平县、鸡泽县,浙江绍兴市、萧山市,天津蓟县等地,通过走访当地贺姓族人,去各地方志办公室查阅历史资料,希望能从当地族人提供传说,墓碑老谱及地方志资料中查到一点蛛丝马迹,结果均一无所获。后来我们在全国各地寻亲收族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贺氏宗谱记载其祖先来自江西、湖南。于是我们便试图去江西湖南贺姓族人聚居地一寻究竟。
    2006年11月29日,我们来到了江西莲花县良坊镇良坊村,在贺发甲老人处看到了明万历47年(公元1619年)的凭公族八修谱复制本。从中查到了如下记载:一世凭公生泰公;二世泰公生奭公;三世奭公生授公;四世授公生子四:美、图、琰、绪;五世长房美公生子四:怀、揣、省、邈;六世三房省公生子三:环、俨、颗;七世长房环公生子二:昭和、昭格;八世昭和生十二郎;九世十二郎生念七郎;十世念七郎生七郎;十一世七郎生子二:十郎、十二郎;十二世十二郎生子六:七郎、九郎、百三郎、百四郎、百五郎、百六郎;十三世:七郎生小一郎,九郎生小二郎,百三郎生子二:小四郎、小六郎,百四郎生小八郎,百五郎生小七郎。十四世带小字郎一共六人。这不正好与我们大冶贺氏开基祖带小字六公同名吗?在江西谱载带小字六郎后面均记载失考。后来我们又在良坊村老支部书记贺炎林家看到了凭公八修谱原件,记载与复制本完全相同。我们初步认定凭公十四世带小字六郎即是大冶开基祖带小字六公。由郎变为公只是后人对先祖的尊称。
    为了甄别认祖归宗的可靠性,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第一,江西大冶两地老谱记载六人名字高度吻合。
    江西凭公谱目前存留最早的是五修谱,修于明宪宗成化2年(公元1466年),与八修谱记载的十四世带小字六郎完全相同。而且两届谱中都只有一处带小字六郎的记载。大冶贺氏最早修谱时间为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至1505年),这时就记载了大冶贺氏开基祖为带小字六公。虽然大冶老谱记载六公为: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而江西老谱记载六郎为:小一、小二、小四、小六、小七、小八。两谱名字有少数不同,应该是兄弟六人南迁到大冶后将名字依次按大小顺序重新排列所至。因此,可以认定在五百多年前两地老谱记载的六人名字高度吻合。
    第二,从两地先祖出生年代计算十分吻合。
    江西谱载凭公生于公元792年。分别与大冶几个主要支派先祖出生年代对照分析:
    小一公(天祯公系列)第12世孙(凭公25世)源鉴公生于公元1410年,与凭公出生年相隔618年,按下传24世计算,平均每代25.75岁。
    小一公(天祥公系列)第12世孙(凭公25世)礼十公生于公元1387年,与凭公出生年相隔595年,按下传24世计算,平均每代24.79岁。
    小二公(满六公系列)第9世孙(凭公22世)志安公生于公元1463年,与凭公出生年相隔671年,按下传21世计算,平均每代31.95岁。
    小二公(满九公系列)第11世孙(凭公24世)讳钦公生于公元1481年,与凭公出生年相隔689年,按下传23世计算,平均每代29.95岁。
    以上四人加权平均每代相隔28.11岁,符合人类繁衍传承时间规律。
    第三,从两地在世后裔世数比较十分吻合。
    江西良坊附近以及凭裔其他地方现在世后裔世数大多为36世至42世。
    大冶贺氏南迁时开基祖本有六人。后来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四公后裔又外迁他乡,至今失考。现在入大冶贺氏宗谱只有小一小二两公后裔。从2008年大冶贺氏十修宗谱(开始于2006年,2008年完成)统计,小一公在世后裔多数为41至45世。小二公在世后裔多数为36至42世。据江西老谱载小一公失考时尚有孙辈,现在世后裔世数靠后。大冶谱载小二公元妣蓟氏无嗣(应该是在河北蓟州娶妻,南迁后亡故),到大冶续娶杨氏生子四人,才得以传承至今。小二公后裔世数靠前,与小一公后裔世数相隔数代属正常现象。
    从江西和大冶两地在世后裔世数比较基本是吻合的。
    第四,大冶谱载六公南迁与江西谱载六郎失考时间相吻合。
    北宋末年,时值金太祖完颜旻之弟金太宗完颜晟在位。先灭辽,迁都燕京(今北京),复遣人寇宋,于公元1127年四月取北宋首都汴京(今开封),掳徽钦二帝北上而取宋之北半。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后定都于临安(今杭州),是为南宋。金太宗复遣太祖四子兀术挥兵屡寇南宋。金人本乃女贞族,生性野蛮,对汉人肆意屠杀,北方汉人无法生存,纷纷南逃。大冶谱载小一公兄弟六人于北宋末年避金乱南迁,大冶属长江南,当时是南宋地盘,相对北方安全,南迁至此落藉定居符合当时形势。
    江西老谱记载从凭公至十四世小一郎兄弟六人即失考,其中有小一郎和小七郎
两人后面尚有孙辈记载,说明小一郎其时年岺应在40岁左右,如按大冶谱载于北宋末年南迁时间(公元1127年前后)推算,小一郎应出生于1087年前后,距凭公出生于792年相隔295年,按下传13代计算,平均每代22.69岁。也符合客观规律。
    因此,大冶谱载小一公兄弟六人南迁时间与江西谱载小一郎兄弟六人失考时间完全吻合。
    第五,大冶谱载六公迁自河北蓟州与江西谱载资料如何銜接的分析。
    大冶谱载开基祖六公由河北蓟州南迁,可是江西谱并没有从江西迁往蓟州的记载。查阅凭公九修谱列出的美公后人外迁各地逐代垂丝图,美公三子省公生子三:环、俨、颗。只有俨公后代下传至今的多地垂丝图,没有环公颗公后传垂丝图。老谱记载只有环公至小一郎兄弟六人的直系记录,这说明江西老家与环公后人联系至小一郎兄弟即中止。六人南迁后就失去联系,所以江西老谱记载为失考。从七世环公至十一世基本都是单传,由此推断很可能是环公开始或者后面四世从江西迁出的。从凭公至环公7代人的出生年代推算,环公大约生于950年,外迁应该是970年以后,如果是环公下四代人外迁,最后一代在世年代应该大约在1050年前后,也就是说大约在这大约80年当中外迁的。这期间正是宋太宗、真宗、仁宗三人在位。其间有寇准、吕蒙正、吕端、范仲淹、狄青、司马光、欧阳修、包拯等历史贤臣供职于北宋朝廷,是北宋王朝的盛世,国泰民安,人民在国内正常迁徙流动是可以的。查阅北宋地图,当时蓟州应是在北宋版图之内。环公或者其后人有迁来蓟州定居的可能。由于蓟州地处北宋边境,北面为辽金领地,环公或者后人也有从军至蓟州戍边的可能。因为大冶谱记载小一公子满一公曾任云南兵备副使,说明满一公可能出身于军武世家。这也印证了先祖由江西从军至蓟州戍边的可能性。
    目前,在全国其他地方尚未发现七世环公的后裔。我们只能按照大冶的谱载事实,把江西谱记载的环公至小一郎兄弟六人的迁徙线路作如上推理分析,以此印证大冶贺氏认祖归宗的可靠性。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论证,我们确姓大冶开基祖小一公兄弟六人即江西谱载失考之小一郎兄弟六人。于是我们便召集大冶贺氏各支派代表开会商议,大家一致同意与江西良坊凭公族对接并认祖归宗。随即于2006年12月20日组织各支派代表25人赴江西良坊凭公祠(唐贺侯祠)认祖,并将小一小二两公牌位请入凭公祖祠供奉。
    从此,游离在外九百年的游子终于回归到凭公族的大家庭怀抱,结束了分布全国七省市约十万大冶贺氏族人的无祖源时代。


    凭公第38世孙,大冶支派小二公第25世孙贺继斌
    2020年元月于湖北蕲春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