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易俗社重要发起人和创办人——孙仁玉

孙仁玉(1872—1934),名瑗,字行,陕西临潼雨金街道北孙村人,1925年,定居西安许士庙街50号。著名秦腔剧作家,清末举人,系西安易俗社重要发起人和创办人之一。曾历任易俗社社长、名誉社长、评议长、编辑主任等职。一生创作剧本60余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孙仁玉祖辈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四岁母亡,父子相依。十岁得遇开蒙,恩师王大典,赏其聪慧好学,“六载荏苒恩圣坛,荫庇迷羔胜椿萱”。孙仁玉年方十六,严父辞世,万般无奈,辞别恩师,料理后事。偿还欠债,居家耕读,撑家顶梁。昼劳作,夜苦读,适逢同邑傅家延聘塾师,知傅家藏书甚多,即去应聘。边教书,边如饥似渴博览群书,苦学多年,学识大进。

孙仁玉后来在名冠陕甘的泾阳“味经书院”里,和刘古愚先生学习,西方文明的维新变法思想不断地影响着他,从而奠定了他终生的革新思想。除了学习《四书》《五经》《史鉴》《资治通鉴》《廿三史》《十三经》《唐宋文举要》《周易》《算学》《黄帝内经·素问》《陕西通志》等数百种必修课业之外,又学习了由西方传输的政治、天文、地理、算学、电学、化学、医学等知识。后得陕西督学赏识,邀请陕甘宏道书院及各中学任教史地修纂。

孙仁玉1906年创建临潼雨金高级小学、1921年创建西安民立中学。他在执教陕西宏道高等学堂、临潼横渠学堂、陕西省第一中学、陕西省女子师范、陕西省第三中学时,教学认真,教案内容丰富多彩、成绩显著,讲授方法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喜爱,陕西省召开第一次行政会议,省教育厅对孙仁玉进行褒奖,以教授史地,荣获民国教育部八等嘉禾勋章。孙仁玉在民主气氛浓厚的三原宏道学堂任教时 ,作为关学大儒刘古愚老夫子的得意弟子,身上秉承关学学人“笃行践履,以礼为教”的精神。他认为,“社会教育,其感人至深,普及最广,莫过于戏曲,戏曲之于社会,遍达于妇孺之耳鼓眼帘,且印诸脑海最深者,为施教育之天然机关”。修史之余,商之于李桐轩先生“拟组织新戏曲社,编演新戏曲,改造新社会”。

1912年7月1日,中国第一家有组织机构、有教学大纲、有章程、有民主管理制度的公益性戏曲教育团体——西安易俗学社正式成立。成立之际,孙仁玉除了课业教学之外,开始了剧本创作。八月,易俗社第一部现代戏《新女子顶嘴》问世,针对于妇女缠脚的落后,人民愚昧贫穷,妇女缠脚的落后,提倡女子上学、绽脚,宣传早婚之害。同年,又进行以国难当头应以“和”为重的本戏《将相和》的创作。此后一发而不可收。

孙仁玉的一生历经沧桑,潜心教育,注重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演出实践相结合。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省直都督府郭希仁找到孙仁玉,请他在都督府任职。孙仁玉说:“我早已心在教育,不攀仕途,前时所为,只为尽一个国民的责任,绝不在于改弦易辙”。孙仁玉的女儿孙明在《我的父亲孙仁玉先生》一文中记:

父亲一生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他不谋私利,不贪图个人享受,他一生没有挑剔过一次衣食,冬夏都是一身布衣,他的思想专注在工作上,他对自己的生活根本不放在心上。1925年,李虎臣任陕西督军。李系临潼人,常去易俗社观剧,见父亲衣食简朴,又因同乡关系,委父亲以禁烟局长之职。这是当时的所谓“肥缺”,即可以大肆贪污的官职,父亲几次以自己“能力不够”婉言谢绝,一直拖了三个多月。李见父亲坚决不去始另委他人。有些知道这件事的亲友笑父亲太傻,放的官不坐,一天过穷日子。父亲对家人说:“我编戏教书,对社会尚能有点益处。我一生只求于心无愧,生活淡泊点没有什么。”

这虽然出自其儿子笔下,其实是孙仁玉的为人做事的真实写照。

关于这一点,1934年,孙仁玉临终前给其儿孙们的遗嘱同样可以证明:

仁玉一生坎坷,命运多舛,饱经天摩,屡遭人祸,才有今日之人丁兴旺,却去也!

居省城垣二十余载,不堪仕途,与诸同仁兴办教育、历尽沧桑、惨淡经营,方赢得今日之局面,夙愿足矣。终生淡泊清寒,却于心无愧,于世有益,去而无憾。惟愿儿孙刻苦攻读,做国家有用之才。

一生奔波,别无所留,仅存文稿一箱,渗透毕生心血,托与徐氏,妥为保存,传读后世,使晚生知其先祖曾为社会教育略献微力,年节时口忆纪念,魂灵有知,是为大幸。

辞世作古,本人生常事,伤悲大可不必,后事切忌铺张,薄葬唯我所愿,务必布衣布帽布鞋,如我平生穿着。灵柩归葬故土,侍奉父母足下,虽在世及早别离,但得泉台长聚。

坟前立一小碑,仅书:“临潼孙仁玉之墓”。

恍惚遗嘱,切切牢记。

——摘自《孙仁玉传》

但是易俗社和社会各界并没有按孙仁玉老先生的遗嘱办,由于他对易俗社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易俗社决定公葬,墓地在西安南郊。出殡之日,学校及易俗社学生列队送葬,无不痛掉。追悼会在易俗社举行,外地市各界人士送来挽幛及挽联不计其数,易俗社内及剧场内外悬挂的满满的。时任中国国民党政治局常委的陈果夫送挽联,长近百字,颂扬先生“以戏曲教化社会,其真能移风易俗”的功绩;第十七路军总指挥、抗日名将杨虎城挽词“令名不朽”;陕西省主席邵力子挽词褒歌先生“苦心纯德,力挽末流”的精神;京剧大师梅兰芳送来“广陵绝响”的挽幛。

出殡时,工农商学各界数万民众自发、自觉地站在从北大街西一路口至南门外六里长的街市两旁,摆祭台,设贡桌,献祭品,行祭礼,人山人海。另有“为人师表,功著千秋。”“国人风范,名垂千古。”“剧苑泰斗,古城圣贤。”“文星损落,天地共哀。”等等挽词。

这还不够,第一次追悼会后,有些外地单位及个人还送来挽幛及挽联,所以又举行了第二次追悼会。这实属少见,足以说明孙仁玉先生对秦腔和易俗社的贡献。

孙仁玉先生一生总共创作秦腔剧目一百四十余种(本戏二十余种,小戏一百二十余种),系对秦腔贡献最大的多产作家之一。其中《三回头》《柜中缘》《镇台念书》《白先生看病》为其代表作。尤以《柜中缘》在西北地区影响最大,迄今仍盛演不衰。

孙仁玉先生创作的其他剧目有:《若耶溪》《息争记》《沉香亭》《马嵬坡》《忠臣箭》《醉遣重耳》《柳林会》《将相和》《谈铗记》《翠薇洞》《琴珠缘》《平安春》《阿姑鉴》《鸡大王》《看女》《爱莲女士》《杀狗劝夫》《孝子花》《吃醋记》《大如意》《女婿拍门》《白云阁》《洗衾记》《二百元》《新小姑研磨》《黄河渡》《蔡州城》《新年大庆祝》《管鲍分金》《蜂蜜计》《斗龙船》《新金玉缘》《南柳巷》《戒衣误》《奴摇会》《解家庄》《慈孝图》《可怜儿》《火牛阵》《万古香》《新劝学》《姚家庄》《好商人》《义乳母》《商汤革命》《武王革命》《复汉图》(亦名《昆阳战》)《复汉图》(亦名《灭莽记》)复汉图(亦名《平河北》)《五台案》《芙蓉屏》《秋连传》《双名珠》《青梅传》《庐山奇遇》《二义女》《荒郊奇策》《螟蛉案》等。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