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县王普

    王普,曾用名王怀让,陕西省渭南县人,1925年农历五月初五日生。六岁起入本乡私塾读书,曾受到当地举人王敬秀的启蒙教育。之后转入省立同州师范附属小学至毕业。初、高中就读于蒲城中学、华县咸林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设在西安的国防医学院医科第四十六期,旋随校由西安迁上海,1949年迁台湾。1952年毕业后一直在台湾从医。
    由于王普的母亲和姐姐都是患产后病症而去世,从而在王普的心灵上留下深深的印记。所以王普步入医界后,立志潜心研究妇产科,决心要为解救妇女生命而献身。经数十年之实践、研究,造诣甚深,成为台湾医界妇科病专家。他不仅医术精良,医德更是高尚。他在台湾从医四十年,素以为病人“三设法”传为佳语,即:1.设法为患者尽快治病,绝不耽延一刻;2.设法为病人节省医资,能让病人少花一文钱,绝不让其多花;3.设法为病人减少一切可以减少的麻烦,千方百计便利病人。后期,随着人口问题的提出,王普又致力于不育症、节育法和优生学等课题的研究,并有显著成就,除发表多篇论文外,还著有《不育症及节育法》一书,甚受医界和社会重视。1987年,他以“从医四十年,救人无数,不育症优生学高级专家”之医绩,荣获台湾“十大杰出医师”之光荣称号。
    王普寓居台湾大半生,对于哺育自己的陕西黄土高原怀有深厚的感情。1989年,他偕夫人汪桂心(台湾省人,毕业于台湾北方医学院)返陕探亲,心情非常激动,用他的话说:“一下飞机就闻到家乡的泥土味儿,恨不得一下子吞进肚内。”他看到家乡面貌变化,绿树成荫,公路成网,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临走时,特意带了一包家乡的黄土。他说:“这包黄土藏在身旁,犹如经常依偎在母亲身边一样的亲切。”
    乡邦文化是牵连游子同故乡感情的纽带。王普对陕西文化艺术精华——秦腔戏非常喜爱,在台湾四十年中,常以唱秦腔、听秦腔寄托乡思。只要听到秦胡儿一拉,大锣一响,他的魂就被勾去,诊所即刻关门。1991年4月,王普以台湾秦腔自乐班成员的身份,回到西安与故乡同行进行艺术交流,受到西安戏剧界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接待。在联欢晚会上,他操着一口关中方言兴奋地讲话:“乡党们,亲人们,我离别大家近半个世纪了,想你们呀!实在想你们呀!想得太太!想得太太!!”“这次回来,另有番香味,家乡人对我们的疼爱,真是疼得很很!疼得很很,疼得我们简直受不了啦!”接着,他含着激动的热泪,演唱了黑头戏——《铡美案》中的包公“劝千岁”一段。他嗓音宏亮,吐字清晰,是地道的正宗秦音,引起会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在西安滞留期间,与秦腔界名流认真切磋技艺。西安易俗社为他们举办秦腔招待晚会时,他第一个走进剧场,装好摄像机亲自录像。他说:“我在台湾家中已有大陆的录像带近百盘,总是听不厌,看不够啊!”他心情激动,自编秦腔唱词一段:
    人生在世,何物为贵?
    乡土情,同胞爱,珍贵如金。
    “美不美,泉中水,”谁说不对!
    “亲不亲,故乡人”,万确千真。
    半世纪返乡来深体其味。
    到今日饱尝了人生的甜蜜。
    他夜不能寐,曾写诗一首曰:
    一江暖流向东流,游子荡漾江心中。
    人人同心相呼应,总得一日水融融。
    王普的诗作,把台胞思乡恋土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激起人们强烈的感情共鸣。心灵的勾通,又把花脸名家“五一剧院”的李买刚、省戏曲剧院的白江波和王普象一条彩带一样串到了一起。三位“黑头”结为金兰之友。王普高兴地宣布:“我们是桃园三结义”。
    王普有两女一子,长女颂梅,台湾东吴大学毕业,获中国文学博士;次女颂莲,铭传商专毕业;儿子安恭,台湾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均已走上工作岗位。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