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凤翔县纸坊乡高王寺三村马锡俊

  马锡俊,又名凤翔,乳名马熹,陕西省凤翔县义坞堡(今纸坊乡高王寺三村)人,1926年农历二月五日生。早年从当地敬诚小学毕业,考入凤翔初级师范学校。1944年从军,后随军到台湾。五十年代初即退役,步入国画艺苑,潜心研习国画。三十八年来,手不离画笔,经常到野外写生,经过一番磨练,对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诸门皆有造诣,其作品受到同行青睐,并培养出一批国画人才。
    马锡俊离乡四十余载,于1988年7月返乡探亲。当他与哥哥马英祥相见时,这一双黑发分手、白发相聚的兄弟四目相对,握紧双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直到兄长喊出“兄弟呀!”两人泪如雨下。在场亲人都流下同情的眼泪。马锡俊居家期间,村民们都来看望。马锡俊被父老乡亲们的深情厚意所感动,尽管嘴说干了,眼熬红了,但他仍然精神饱满地热情接待来访者。他说:“四十多年前,我到台湾是多么的狼
狈呀!今天能活着回来,跟家人团聚,见乡亲们的面,那怕是一分钟的时间,也是千金重啊!”马锡俊在异乡对故乡秀丽的风光,尤其是对“东湖”特别向往。这座古老的园林,据传远在周文王时,有凤凰在此饮水,故又名“饮凤池”。北宋文学家苏轼任凤翔府判官时,曾进行疏浚、栽柳、育荷、修建亭榭,并改名“东湖”,分内、外两湖,立有三公祠(周公、召公、太公)。马锡俊对此记忆犹新。他在亲属的陪同下,到“东湖”观光。看到湖岸柳丝环绕,湖水清澈,荷花粉红,好象喜迎远方来客;又看到湖边苏公祠内苏轼写的《凤鸣驿变》、《喜雨亭记》、《凌虚台记》等译文和吴道子等名人的字画真迹石刻,深为故乡美景而自豪。马锡俊回到台湾后,心情阵阵泛起涟漪。1989年5月,他委托在台湾的陕籍友人郭信为家乡捎回《二娇仕女图》一幅。当地政府举行了授画仪式。县政协副主席郑遂生说:“马先生热情赠画,说明海峡两岸炎黄子孙的深情厚谊;为弘扬中华文化尽心尽力。希望两岸常来常往,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尽早实现祖国统一。”陕西地方报纸也作了报导。马锡俊在台湾得知此举后,写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并遥寄给故乡《空漾楼》画一幅,上题词曰:“空漾楼,空漾楼,宏伟壮观万人游,三弟若能添风采,千年万代美名留。”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