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元老理学名臣倭仁撰项城袁甲三墓志铭

 公姓袁氏,讳甲三,字午桥,河南项城人也。曾祖讳志恭,祖讳九芝,考讳耀东,三世并封光禄大夫,振威将军、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漕运总督如公官。公少而食贫,训生徒为事。读书期大用,穷日夜,治诸经,悉通其义,为学务力行,未尝空言性道,而大义必宗向而信且好焉。故其生平言语动作不苟,而于取舍进退常有以自守也。
  道光甲午举于乡,乙未成进士。授吏部主事,补精膳司,历仪制司员外郎、主客司郎中,掌司务厅印,入直枢廷供职。益?于天下大事,勤求处置之宜,识者知其有当世志。擢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给事中掌兵科,不喜毛举细故,然遇奸弊事必弹劾,不稍顾忌,贵显咸惮之。
  文宗皇帝初亲大政,疏请益严圣敬,得旨嘉奖。至停捐输、举将才诸疏,天下传诵。其留中备览者,则有救时急务六策。又尝请,因丰北决口,改黄河归故道。虽未即行,其后河口再决,卒如公言。
  会粤匪余孽窜渡皖省,吕文节公奉督办团练,知公贤,欲引共事,公以母老辞。吕公行至涿,专疏请公帮办,遂奉谕旨莅事皖军。历署凤阳府知府、庐凤颍六和滁泗兵备道、安徽布政使司布政使。皖初罹乱,上下莫知兵事,会吕文节公、周文忠公及大学士奕公先后星陨,公疏辞皖藩,请专理军务。奉旨以三品卿衔悉兼数公事,前后平剧盗,旋移驻临淮。
  淮自咸丰三年后,数经寇乱,民气雕敝。公既至,讨军实,抚残黎,恩威济行,民不苦兵。分军捣九洑州,以规取金陵,毫匪屡图复逞,皆以时扑灭,故终公之任,皖北肃清。以功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劝惩守吏,威信大行。俄以事镌官及再起,三持将节,廓清两淮,数歼盗魁,忘身犯难,一意孤行,未尝有几微介心。
  庚申秋,群夷犯顺,公力请勤王。文宗皇帝以临淮南北锁钥,非公不可,命仍留镇属淮练,蓄异志,伺隙窃发。临淮军粮运屡绝,公以忠义激劝将士,人乐为用,卒合楚师,肃清江北,遂抚定彭城、临淮数百里,去逆效顺,至今不为逆,练协从者皆公之力也。督皖师数年,佩钦差大臣关防,尝署漕运总督,兼理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门海防军务,无日不在行间,然公病由此深矣。
  会文宗皇帝弃群臣,公以哀感,病亦剧,屡疏请归田,且荐皖抚李公自代。皇帝以公旧臣,温旨慰留,既得请回籍。未几,苗逆背叛,皖豫震动,公即家具疏,上陈大局,旋奉谕旨,筹办团练防剿事宜。时因蒙临饥窘,复命筹粮接济。公日夜筹维,不遗余力。值事机多阻,余捻降众乘间蜂起上犯,归陈军书旁午,公力疾,指挥不少懈,遂以积劳,于同治二年六月二十四日薨于陈州防所,遗疏入,上轸悼,赐祭葬,优恤如例。\& ?0 O* n
  予谥端敏公,事父母孝,谨笃于亲党交游,家无余赀,未尝私授人一钱,而供养施助之事必丰也。当官守职,洁己奉公,事上以诚,接下以恕,人无贵贱,皆亲爱之,虽盗贼亦曰袁公不欺人也。及开府务镇静,持大体,不尚苛察,亦不邀奇功,宣力两朝,倚为重臣。其他嘉言善行,啧啧在人口,犹于公为不足道也。$
  公生于嘉庆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寿五十八岁。夫人陈氏、继陈氏,皆赠一品夫人。子二:长保恒,官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次保龄,壬戌科举人。以同治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将葬公于陈州府西新阡,请余为之铭。铭曰:
  有才卓警,仪曹观政。勤宣枢省,霜台历柄。优宽绌猛,其绩载炳。出奠淮境,治以道靖。戢暴宥眚,人安己病。桑菀覆倾,袁公之井。吾铭炯炯,以鞏幽夐。遗泽孔永,贻厥后庆。
  编注:1、袁甲三(1806~1863年),字午桥,河南项城市人。清朝大臣,赠一品,袁耀东次子,袁世凯叔祖。出身项城袁氏,聪慧好学。道光十五年,考中进士,授礼部主事,转给事中,迁兵部侍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官至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提督八省军事,赐号“伊勒图巴图鲁”。同治二年(1863)病故,享年五十八,谥号端敏,葬于淮阳县西关,著有《端敏公遗著》传于世。
  2、乌齐格里·倭仁(1804~11871年),字艮峰,又字艮斋,蒙古正红旗人,晚清大臣、理学家。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中允、侍讲、侍读。北京政变后,他以讲程朱理学受到清廷重用,擢为任副都统、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同治皇帝师傅职。作为“理学名臣”、“三朝元老”参预朝政,在清末的政界和学界都充当了重要角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同治十年(1871年),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因病乞休。不久病逝,追赠太保,谥文端,入祀贤良祠。倭仁政治态度保守顽固,为同治年间顽固派首领。所著辑为《倭文端公遗书》。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