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史话

照金史话
和  谷
隋炀帝巡游照金

相传,隋炀帝巡游至耀州西北部的一处山川中,面对罕见的丹霞地貌,称其“日照锦衣,遍地似金”,这里便称为照金。

隋炀帝杨广(569-618),华阴人,生于长安,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次子,是隋朝第二代皇帝,唐朝谥炀皇帝。开皇二十年立为太子,仁寿四年继位。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城,开创科举制度,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因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在江都被部下缢,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史书称,杨广“美姿仪,少聪慧”。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封晋王,年仅十三岁。后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开皇八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刚二十岁的杨广领衔统帅。平陈后,进驻建康,杀掉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班师后,进封太尉。隋文帝开皇十年,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开皇二十年,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

杨广即帝位后,以早年的军旅生涯为基础,对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开拓疆域数千里。大业元年,迁都洛阳,营建东都,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东都规模宏大,周长五十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

政治上,为了打破由关陇集团垄断仕途的局面,重用了南方集团官员,假造隋文帝遗诏缢杀兄长废太子杨勇。其弟汉王杨谅在并州起兵,炀帝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炀帝毒死杨勇诸子,翦除了对帝位的威胁,处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等人。

军事上,在即位前曾参与与突厥、契丹之战事,皆有所获。后亲征平定吐谷浑,又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出动一百一十三万人,败于辽东城及平壤城下。炀帝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只好议和收兵。

在教育制度上,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使国务的操持由世族门阀政治而逐渐改向科举取士。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被终止,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

隋炀帝执政期间,令秘书省官员,凡秘阁所藏之书,均抄写五十副本。皇室藏书楼为修文殿,藏有完备而无重复的正御本图书,皆装饰华丽,宝轴锦标。将抄写的副本图书,连同西京嘉则殿之藏,共达三十七万卷。史称“历代之书籍,莫厄于秦,莫富于隋”。

南朝至隋,帝王诗中不作王霸之语,而与民间诗人同一风格,杨广诗风功不可没。唐代张若虚写有名篇《春江花月夜》,但杨广在之前就写有《春江花月夜》。这诗题原为陈后主所创,但原词早已失传。杨广曾以此题作曲。且看他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另一首《夏日临江》曰: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隋炀帝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北巡榆林至突厥启民可汗帐。次年抵五原出长城,巡行塞外。第五年西行至张掖,远涉西域。第十一年又北巡长城,被突厥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关。

隋炀帝涉足照金,当发生在数次北巡途中。从长安城东南新建的大兴城出发,经过秦直道向北部巡进。十余万匹军中车马,五十余万人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辎重粮草,陆续于道,千里不绝。在宽阔的秦直道上,一路龙旗蔽日,凤盖擎天,宸车似水,御马如蛟。车从炫赫,金鼓喧阗,连营有数百里远近。到了晚间,登高一望,巡行队伍灯火万点,如天上列星一般。每到一处,便召群臣览山川之胜,饮酒赋诗行天伦之乐。巡游队伍一天行军不过二三十里,若遇山川有形之处,便几日不行。沿途各郡县贡奉的方物饮食,如堆山填海般而来。此次巡游,经过七里川,从石门暗门南行,抵达先祖文帝曾令大德法师沙门僧晖敕建的神德寺,但见斜阳普照,四周金壁辉煌。隋炀帝可谓亲自到过照金的千古一帝。

巡游塞北,隋炀帝写有《饮马长城窟》: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溪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崖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大业七年,隋末民变爆发。大业十四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煽动军士进入扬州行宫中,缢杀隋炀帝。晚年,他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做个长城公,也没有把带在身边的毒药派上用场。炀帝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

这个雄心勃勃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

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即今扬州市北雷塘南平冈上。 

符坚与姚苌

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成为北方各族逐鹿中原争夺统治权的战场。北方的主要民族有匈奴、氐、羯、羌、鲜卑,史称“五胡”。经过鏖战和王权迭替形成的主要国家有一成(汉)、二赵、三秦、四燕、五凉、一夏,共计十六国。直到北魏灭凉统一,经历了一百二十年。 

前秦和后秦的统治者符坚和姚苌,在乔山山脉长蛇岭余脉的这一地区,曾互助、互斗、互讧、互残。前秦是氐族贵族符洪建立的国家,符洪是氐族的首领,弱势时曾接受过前赵、后赵和东晋的封号。随着国力的日益强大,自称三秦王。次年死,其子符健继位,自称大单于,国号秦,史称前秦,建都长安,次年又称帝。四年后,符健死,其子符生继立。

符生凶暴嗜酒,连月昏醉,宗室勋旧亲戚忠良杀害略尽。两年后,符健之侄符坚杀死了符生自立。符坚不负众望,崇尚法制,整飭吏治,任用贤臣,并重视农业,兴办学校,路不拾遗,风化大行。其关陇清晏,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建元七年,符坚徙关东豪富及少数民族部落十万户于关中,其中乌丸族被安置于北地郡,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遂调士卒九十七万准备南下消灭东晋,即淝水之战,使前秦元气大伤,士卒仅剩十余万人,各族首领伺机反秦自立。

此时,羌族的首领姚苌的势力日益强大,终于成了苻坚的掘墓人。姚苌,羌族首领姚弋的仲子,大将姚襄的弟弟。少聪哲,多权略,廓落任率,不修行业,诸兄皆奇之。羌族曾多年与前秦为敌,在三原之战中姚苌兄姚襄战死,姚苌率部将投降前秦,成为符坚麾下一名久经沙场的战将,此后追随符坚,转战东西,屡建奇功,累迁龙骧将军,为符坚所尝识。淝水之战后,前秦大败,其内部各族矛盾迅速激化,此时姚苌正屯兵于照金北部的乔山山脉子午岭的余脉长蛇岭一带,在香山至石门关及暗门处驻有重兵。

看见前秦大厦将倾,姚苌率羌人自立,号大单于、万年秦王,在照金香山处建有秦王殿,魏王楼、襄军教场及地牢等。在符秦所建香山寺的基础上,建白雀寺,年号白雀,羌胡十余万户归附。旋进北地,从暗门处西出豳邠,缚杀符坚于新平佛寺。白雀三年(386)率军攻破前秦都长安,建立后秦,国号大秦,改年号建初。

此时前秦部将符登率残众据平凉城与后秦对峙,姚苌已渐晚年,政权始终不稳,而且身染顽疾。符登探知姚苌病重后,多次率军进攻,姚苌任用其太子姚兴及部将窦冲与符登决战于野人堡,前秦为后秦所灭。姚苌一生长于谋略,善于用兵,多谋断,指挥作战机智灵活,临战常因势定策,出奇制胜。

姚苌谋杀符坚后,将其尸体挖出鞭尸,令人发指。在攻克大界时,俘前秦毛皇后,竟想将其纳为已有。毛皇后美而勇,犹善骑射,后秦兵入其营时,毛皇后犹弯弓跨马,率数百人力战,斩杀后秦军七百余人,但终因寡不敌众,为后秦所俘获。毛大骂姚苌,苌怒而杀之。垂暮之年的姚苌,常于宫中梦见符坚前来索命,夜不能寝,常常在宫殿里乱跑,为卫士误伤阴部,伤口发炎,肿胀如瓜。临死前跪伏床头,叩首不已。

神德寺

《耀州志》载:隋仁寿中(601-604),在步寿原龙华寺建大像阁,在照金山东峰建神聪寺,又名神德寺。仁寿四年,大德法师沙门僧晖奉敕于神德寺安放舍利,建造灵塔。

自北魏建立后,各种宗教得到了空前发展。孝文帝太和元年(477),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民二千余人,四方诸寺六千四百七十八,僧尼七万七千二百五十八人。至北魏末年,佛寺达三万余所,僧尼一百余万人,北齐时佛寺又增至四万余所,僧尼一百余万人。至北周,有寺院一万余所,僧尼二百多万人。这些寺院,给统治者造成了极大的经济威胁。至北周武帝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沉重的打击,烧毁了大量佛像和佛经,强制三百余万僧尼还俗,寺院占有的大量田地被没收,寺院占有的大量僧众要向国家纳税服役。

隋文帝杨坚出生于同州的般若尼寺,由比丘尼智仙抚养,十三岁回到自己家中。由于自小受到佛教的影响,深悟佛道,智仙曾预言其将来会成大业。北周武帝灭佛时,比丘尼智仙因在杨家躲避而免遭打击。缘于深深的佛缘,隋文帝即位后,便举国大力弘扬佛法,从仁寿元年始,用了四年时间,在全国州城建造佛塔一百一十一座,以安放佛至尊者高僧火化后的遗骨舍利。而照金寺坪的神德寺所供奉的佛塔舍利就是其中之一。

1969年,照金寺坪村为下乡知青盖房打地基,刨出了青砖和佛像,发现了一座石函,函内有鎏金铜盒、波斯象耳铜瓶和波斯硬币等随葬品,函盖顶部刻有“大隋皇帝舍利宝塔铭”文字。发现的三枚舍利均为直径约二厘米的算珠形,并有《舍利塔下铭》。由此得知,神德寺舍利宝塔为隋文帝扬坚于仁寿四年颁诣敕造,派当朝的大德法师沙门僧晖护送舍利,前往时称宜川的寺坪起塔供奉,安放在隋仁寿中建造的神德寺中。

隋被唐取代之后,统治者对道教和佛教的侫信有过之而无不及。道教的始祖李聃被唐统治者因同姓而崇信,佛教因玄奘取经等重大事件影响,大多皇帝也都佞佛,神德寺的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从石函所发掘的未散佚的六枚波斯硬币来看,神德寺的对外交流也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波斯商人的驼队,也曾从京城长安出发,经秦直道的暗门至神德寺,寻找心理及精神的抚慰。安史之乱后,唐武宗看到了寺院经济的弊病,和周武帝一样下令灭佛,以消除寺院经济对政权统治的威胁。折毁寺院四千六百余所,勒令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余,放出寺院奴婢为纳税户者十五万人。神德寺,由此受到重创,逐渐湮灭在历史尘埃之中。

在隋神德寺舍利出土的照金寺坪村,寺院的建筑和塔早已不存,遗址上只有一些瓦砾依稀可辨。神德寺位于秦直道石门关暗门外长蛇岭山脉的照金山下,从京城长安及通过秦直道到寺坪的交通是十分便利。从神德寺周围一些村庄的地名,也可以感受到寺庙宏大的规模。寺庙区域内有寺坡、寺沟、寺坪等地名,寺庙附近有坟滩、水牢、绣房沟等村名。

范仲淹守护照金

北宋范仲淹,曾被贬为耀州知州,戍边屯兵在照金北障子午岭,抗击西夏进犯。

范仲淹(989-1052),祖籍邠州,移居吴县。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一生致力于政治改革而多次触怒权贵,曾多次遭贬,又因其卓越的指挥才能,在危机时刻又多次被重用,成为颇具传奇色彩的抗击西夏最著名的爱国名将之一。

西夏军队屡次犯边,由于延州一带地阔寨疏,守边兵力薄弱,而且又是西夏犯宋的必经之道,元昊一直对延州垂涎三尺,意欲得之。而延州知州范雍是一个无勇无谋的鼠辈,当闻知西夏进犯消息后,不思迎敌为战,紧闭城门不说,忙向宋兵求援。元昊将计就计,在延州附近的三川口设下伏兵,宋军援兵陷入重重包围之中,死伤甚众。元昊一面紧围延州,一面将延州以北的三十六个寨堡全部荡平。

延州城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对于强敌压境,范雍也受手无策。最后,下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冰雪,延州城才未致陷落。宋仁宗慌忙召被贬的范仲淹入朝,恢复天章阁待制之职,让他出任陕西路永兴军的知军州事,领耀州知州,后又将其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负责延路和泾原路,全面统筹边防守备事宜。

已是五十二岁的范仲淹,虽已两鬓霜白,但却丝毫未减强烈的报国热忱,以一阙《渔家傲》表达了平息叛乱和巩固边防的意愿,也暗示出他久戍边地的思乡之情。词曰:塞下秋天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身体力行,对延路和泾原路一带地形进行了详细勘察,根据西夏兵精马劲和宋军战斗力弱的特点,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御夏策略,从而制定了宋军坚壁清野的战略方针。在宋夏交界的前沿地点修筑寨堡,建立军事据点,对西夏实行全方位经济封锁。同时,又精炼士卒,废除了不利于在战争中取胜的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军事制度,从而改变了兵将不相识的状况,使得临战时可根据敌军多寡,可以从容地调遣军士轮流出阵。他还在边境地区采取屯兵营田的管理方式,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根据戍边队伍久戍思乡,斗志不高的不利因素,力主从本地人口招募了许多熟悉山川道路、保卫家乡斗志较强的本地人民入伍,提高了战斗力。

宋夏交界处的羌、氐等少数民族部落,由于力量单薄,有的曾依附于元昊,在宋、夏之间持观望态度。范仲淹一面筑堡立寨,切断他们与西夏的联系,并用兵保护他们的安全,另一方面竭力招抚他们。这些少数民族的旗酋长来见,范仲淹都屏退左右,迎入内室,推心置腹而谈。对于在战争中罹害的族人,则供给粮食、农具并拨给土地,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各少数民族望风归附,或为宋军担任向导,或出兵助战,有力地支援了宋军。

通过以上策略,扭转了宋朝被动挨打的局面,使已经破坏的边防重新又巩固起来。西夏也因长年用兵,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而无力战争。到庆历四年(1044),边境恢复了平静。

范仲淹在任耀州知州时,建立了文正书院。明嘉靖二年(1423),为纪念文正公范仲淹,耀州知州在塔坡明德寺旧址重建了文正书院,一时文风昌盛,先后有十五人中举。    

李自成起义军命殉照金

明崇祯四年(1631),明末农民起义的豪杰好汉郝临庵、独行狼及其部属四百余人就被洪承畴围困在照金一带。

明天启至崇祯年间,陕西又灾荒连绵,延安府草枯木焦,百姓食山间蓬草,剥食树皮,继而挖掘山中石块而食,腹胀下坠而死。饥民不甘等死,便成为起义的导火索。陕西又是边防重地,明府在此驻屯有重兵,兵饷短缺,有的缺饷达三年之久,相率而逃或聚众反叛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些叛兵叛卒,平时从事劫掠,而当农民起义发生时,又纷纷相从揭竿而起。

最初在陕西揭竿起义的有府谷王嘉允、安塞高迎祥、汉南王大梁、肤施张献忠。另有点灯子、李老柴、独行狼、郝临庵、刘道江、红军友、李都司、杜三、神一魁等等,所部数万之众,出没于陕西和山西一带。起义军以逐粮为目的,各自为战,分合无定,遇见官军胜则进,败则逃进山谷。独行狼和李老柴是关中一带的起义军,郝临庵据守庆阳,两部起义军时常协作行动,且相互援助。由于各部起义军被明军追剿,才合兵一处,进攻合水县城。

“贼匿精锐,以千骑逆战,诱抵南原,伏大起。”“诸角望见,夹击,贼大败,僵尸蔽野,余走铜川桥。”可见,起义各部联军在进攻合水城时误入埋伏,被明军杀得僵尸蔽野,残余起义军不得不向铜川桥溃退。直到明军追击到平凉,洪承畴擒获并斩杀了可天飞、李都司两员起义军将领,收降了白广恩,起义联军已近乎溃不成军,作鸟兽散。“十月三战三败之,遂蹙贼耀州锥子山,其党杀独行狼、郝临庵以降。承畴戮四百人,余散。关中巨寇略平。”余散的起义联军被明军穷追猛打,辗转于陇州、平凉与凤翔一带,三战三败,最后从公邠豳经石门关逃到了照金东面的锥子山中。

锥子山,北部以田峪河与长蛇岭张果老崖隔河相望,西部以雷神庙河与长蛇岭的余脉相间,山峦绵延四十余公里,南至九里坡及阿子乡。山间沟壑纵横,溪流密布,森林茂盛,易于藏身。郝临庵,独行狼率部众进入锥子山后,盘旋于山林之中,游走在群岭之间,也使明军兵吃尽了苦头。由于几乎弹尽粮绝,兵士衣不蔽体,还要忍饥挨饿,致使起义联军战斗力下降。

起义军中坚战斗力量皆由劫匪强盗而来,匪性十足,在锥子山中一个月余后,难捺艰苦异常的逃窜生活,两个小头目终于在一个夜晚,在锥子山老虎沟袭杀了酣睡中的起义军首领郝临庵和独行狼。两个小头目率领五六百残众,向三边总督洪承畴请降。洪承畴遂残忍地将起义军中的四百余人杀戮于郝临庵、独行狼遇害处的老虎沟,又特别把那两个小头目挖心剜眼,弃尸于两位枭雄的陋冢旁。洪承畴为郝临庵、独行狼在锥子山深处的老虎沟草殓尸体,还修筑了墓冢,英雄的魂魄也算安息在了这里,故冢的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采用顾君恩的建议,决定取关中为基地,然后占领山西进而进捣北京,亲率大军从荆襄北上。在河南郏县和明军对垒,起义军以轻骑切断了敌人的粮道,趁明军乏食自乱之际攻之,斩杀四万余人,大败陕西总督孙传庭。遂攻克西安,占领陕西全境,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永昌。此后,起义军攻势如潮,宁夏银川及甘肃兰州、武威、张掖等地也尽入其治。

据清《耀州志》载,此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克耀州城,委杨鼎瑞为耀州牧”。药王山曾存有杨鼎瑞题诗碑,后署“耀州牧山人杨鼎瑞”,下押“鼎瑞”、“定同印”印章二枚。大顺永昌元年,耀州牧杨鼎瑞曾携州治百官,前往耀州北部照金锥子山中的老虎沟,祭悼反明殒命的义军将士。

峪龙观碑文

峪龙观,是一个道家传教的场所。在照金田峪村一石处窟中,残存一通石碑,刻立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名《峪龙观碑记》,邑人乔因阜撰并书,记载了村民王进孝化缘建观的曲折和艰辛。

碑文中的王进孝,即民间传说中的王善人,照金黑田峪村人。缘于道教在古耀州的活动,从远古的北魏,到近代的民国,教义渐入人心,香火日盛,经久不绝。道教的活动中心药王山,一直是关中道教著名的洞天福地。历朝历代的老百姓,也把道教奉为神明。老百姓上庙烧香,上供布施,求神灵护佑的活动经久不衰。王善人被道家的教义所导引,年复一年,化缘行善,云游江湖,成了一名笃诚的道教信徒。

田峪川风景奇秀,如仙界一般。王善人萌生了在此建观修道的意愿。他在村北面石崖半山腰上,发现了一处天然玉成的石洞。石洞距地面垂直距离千余米,洞内宽阔有余,可容纳百余人。只是通往石洞的羊肠小道极为陡峭,狭险崎岖的小道只能容一人通行,在接近洞口时的一段路径,奇险异常。每行此处,必屏心静气,半个身子侧附石崖,一只手牢牢抓住斧凿般的石棱石角,才能安全通过。他每天闻鸡起舞,早出晚归,把化缘来的各种材料,一件一件地通过那条小道,艰难地运入洞内。日复一日,一砖一瓦,石洞里有了太上老君座像。他把带进洞窟里的食粮食物,随意摆放,致使洞内白鼠成群。白鼠肥硕异常,有时候还窜出洞外,摔死在悬崖上,而王善人却认为,这一切是即将修道成功的祥兆,日夜与白鼠为伍,互不相侵,相容相依。垂暮之年,他仍然坚持着修道成仙的信念。

有一日,他拿了化缘来的原料,又艰难地攀爬在那熟稔于心的羊肠小道上。由于王善人已是风蚀残年,这一次他爬走的特别吃力。当走到那段狭险小道时,一脚踩空,跌落在了千余米高的石崖之下。王善人修道未成,倒是成了一名真正的殉道者。

后来人们在石崖下反复搜寻,但却没有找到过王善人的一骨一发,只有那成群结队的白鼠,穿蹦在崖眉间。按照道家的理论,王善人或许是终于修道成仙了。

秦太子扶苏庙

在秦直道的石门关东峰,孑立着一座在风雨中破败飘摇的小庙宇,传说中的秦太子公子扶苏就被赐刎在这里。

扶苏为秦始皇长子,秦始皇欲焚儒书,坑杀诸儒,扶苏谏诅,激怒始皇,被贬边关,北监蒙恬军。秦始皇在位的第三十七年,在其第五次出巡中病死沙丘。死前在遗诏中立长子扶苏为继任皇帝,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为了一己私欲,却私改诏书,假传圣旨赐公子扶苏自刎于龙门。

秦直道从淳化境内的甘泉宫,北行经英烈山村西,过马槽梁,上黄花山,过鬼门关,由北坡进入旬邑七里川,入石门关,经庙沟、碾子院、前陡坡、卧牛石、老爷岭,过马栏河,上杨家胡同,再经刘家店、黑麻湾出雕灵关,纵贯陕甘两省的子午岭,直抵内蒙包头。

公子扶苏和蒙恬修筑直道时,动员了三十万军队,采用堑山堙谷的办法,途中逢山劈岭,遇石凿道,临沟填谷,夯士筑桥,特别是对子午岭中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的石门山都不做回避。秦直道道宽一般为三十米,最宽处达五、六十米,可容七八辆车马并驾齐驱,而且建设工期仅有二年半。石门山中的这一段秦直道,七里川段宽阔平坦,经石门关直插最高点。

《一统志》载:“扶苏,没于此,故立庙祀之”。因公子扶苏美善的声誉,后人便自发地在此设庙祭祀公子扶苏,并把扶苏作为美善的化身,尊称为石门爷。

明代刘羽《石门即事》词中曰:“崚峥石壁千山遥,豁达双门一径开。更有藤罗淹日月,岂无龙虎出蒿莱。空中楼阁供奇玩,眼底风云起俊才。闻说扶苏遗庙在,年年风雨为谁哀。”

民间传说,有盗墓者曾在此地挖出一通石碑,上书“亘古一人”。

汉昭帝之母生于照金

被汉武帝宠爱有加的勾弋夫人,传说诞生照金石门山的桃花溪边,她即是承袭汉武帝皇位的汉昭帝弗陵的生身母亲。

汉承秦制后,缘于秦直道的起点位于淳化县境的甘泉宫,被修茸成汉代皇帝的行宫。汉武帝改变了汉代先祖所确定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与匈奴进行全面战争。元光二年以前,汉武帝建立了侍从皇帝和警卫首都的期门、羽林和羽林孤儿三军,汉武帝尊儒、尚武、喜校射的本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经常率领三支侍卫军移驾甘泉宫并驰聘秦直道,巡游、校射、狩猎。

有一天,已近耄耋之年的汉武帝,带领侍卫三军和众多婢妃,又一次来到了七里川巡游。在一片桃花盛开的桃林中,发现一个扎着羊角辩的面容姣美的小姑娘,将她收在了后宫。小姑娘的手心有一勾月印记,汉武帝对她宠爱有加,将她由一个小婢,擢拔成了集百宠于一身的勾弋夫人。

她不负帝望,在随驾汉武帝的第二年生下了男孩弗陵。晚年得子,汉武帝将弗陵立为帝位继承人。勾弋夫人变得欲壑难填,竟天真地想步高祖吕太后及窦太后之后尘,妄想着待年幼的弗陵即位后执掌后宫而垂帘听政。汉武帝因英年即位后,常常被权倾朝野的窦太后扯肘,甚至差点被梁王李代桃枝,因而对后宫专权有切肤之痛。

虽已昏昏老也,但仍然有着高度的政治嗅觉,已感同身受地看到了弗陵即位后子幼母壮的权杖贻患,终于在撒手人寰时命勾弋夫人殉葬。

    勾弋夫人红颜薄命,不得不成了王权杖下的牺牲品。汉昭帝弗陵即位后,给予谥号,将其陵墓由淳化县铁王乡大圪村迁至云阳,派两万将士建设了云陵,而且移民三千户,在陵西北建立了云陵邑。 

薛刚反唐

薛刚反唐的故事,来源于清代如莲居士《反唐演义全传》及戏曲剧目。其历史原型名薛嵩,薛仁贵之孙,樊梨花与薛丁山的儿子。为人豪迈,以臂力骑射闻名,好蹴鞠,投安禄山叛军,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后史朝义兵败,薛嵩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中,薛嵩使昭义镇很快恢复了生气,唐代宗永泰八年(773年)病死。

薛刚的故事大致是,薛刚闹花灯闯下大祸,以致全家被灭门。后薛刚聚集兵马打回长安,得报怨仇并为家族昭雪。以京剧《徐策跑城》为代表的故事中,薛刚反的主要人物是朝中奸臣张泰,故事的结尾是老忠臣徐策调停两方面,让皇帝决定斩杀奸臣为薛家昭雪,薛刚罢兵。而小说《反唐演义全传》为代表的故事,则与武则天篡夺唐朝皇位的阴谋联系起来,以薛刚为代表的反武则天势力,先后分别保庐陵王李显和太子李旦,最终打败武则天及其残余势力,恢复李唐王朝。

据传说,薛刚乃青龙星下凡。当年青龙星单雄信命丧洛阳城下,青龙星便投向东辽,然后就有了第二代青龙星东辽大帅盖苏文。后来盖苏文被薛仁贵逼死,青龙星为了报仇就降生在薛刚身上,借薛刚的那一脚报复薛家。

还有一种说法,薛刚是杨藩转世。当年丑鬼星杨藩是樊梨花指腹为婚的未婚夫,樊梨花转嫁薛丁山,并且在白虎关下将他一刀劈死,杨藩便在樊梨花腹中投胎,也就是薛刚,借薛刚一脚来报复薛家人。刚出世的薛刚,在大街上将右班丞相张天佐暴打一顿,这个张天佐就是当年陷害薛仁贵的张士贵四子张志彪的孙子,张志彪侥幸没死,在这儿等着陷害老薛家。为此薛刚被在家关禁闭一百天。 

照金薛家寨,传说是薛刚反唐时曾屯兵于此,因以得名。位于照金镇政府东约五公里的田玉村绣房沟。这里处于桥山山脉南端,海拔一千六百多米,重峦叠嶂,壁立千仞,地势十分险峻。山寨形似葫芦,东南西三面为悬崖绝壁,整座山寨走势雄奇,军事上易守难攻。

香山寺

香山创建寺院,始于前秦(350—394),盛于姚秦,曾迎龟兹高僧鸠摩罗什翻译梵经于此。宋雍熙年间(984—987)修中峰崎峰洞,建圣果院、白雀寺。清代光绪年间修建各类楼殿亭阁。

二寺庙布局,由山脚下苍龙岭抬级而上,经十一折,通过灵官庙顺山径西行,到达中峰正洞,洞当中原供有千手千眼菩萨木雕像。洞西壁有一小洞,洞口有一泥塑菩萨肉身坐像。洞后有小窦,深玄莫测。大洞之上,左有白瑕一道,自下而上,形如白练,因名白龙。右有青瑕一道,自下而上,势如云烟,因名青龙。二龙蜿蜒盘结至洞顶中心交口吐水,其音冷冷,下成一潭,名曰天浆圣湫,水清冽芳碧。

香山中峰半山腰有一天然石穴,人称崎峰洞,即香山正洞,其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菩萨,亦称香山菩萨,为佛教礼拜之中心。洞西为准提院,为僧人住房。原有透明一玉玺,中有白脂如龙,传为妙庄王之玉玺。

清代《重修香山寺碑记》曰:“三峰耸翠,巍焕射入云间;碧色秀气,隐若寓于群芳。” 中峰佛殿曾悬有“宣慈照佑”匾额,系清朝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蒙佑愈疾后,以答菩萨宏恩亲笔题赐。

《大香山志》载:当地群众传说,香山寺为妙善王之三女,妙善公主修行之地。昔日妙善公主因婚姻不满而出家,开始在四川遂宁白雀寺,庄王曾屋诏不归,后有火烧白雀寺的传说。以后庄王染疾求医处方要亲人手眼,公主遂舍自己的手眼,疗愈庄王疾病,故敕封公主为千手千眼活菩萨,即今香山寺所供的菩萨,有《香山还愿》剧目流传。 

北宋画家范宽

范宽,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宋代北派山水画大师。生卒年不详,据画史记载,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好酒,不拘世故,穷究自然造化。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而能自出机杼,遂移居终南太华山中,长期观摩写生,山川气势尽收胸臆,终成一代大师。   

宋人论其作品,大多气魄雄伟,境界浩莽。构图继承荆浩“善写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传统。用笔雄劲而浑厚,笔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浓厚的墨韵,厚实而滋润。但晚年用墨过多,土石不分,势虽雄杰,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称之为“雨点皴”,下笔均直,形如稻谷,也有称为“芝麻皴”的。画屋字先用界画铁线,然后以墨色笼染,后人称其铁层。苏轼虽然非常推崇范宽,却觉得其画“微有俗气”,与古代中国文人淡雅风格略有不符。

元朝赵孟頫称赞范宽的画“真古今绝笔也”,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评价范宽“宋画第一”。   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画派”和现代的黄宾虹等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传世作品,据《宣和画谱》著录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画史》提到所见真迹三十件,如《溪山行旅图》《关山雪渡图》《万里江山图》《重山复岭图》《雪山图》《雪景寒林图》《临流独坐图》等。

《溪山行旅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水墨。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老树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走过,人畜虽皆画得其小如蚁,然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此作,据专家考证,酷似照金薛家寨的风貌。

《雪景寒林图》,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绢本,水墨。气势磅礴,境界深远,生动地描绘出秦地雪后山川、林塑如诗景象,为其代表作之一。笔墨浓重润泽,层次分明,皴擦、渲染并用。以粗壮的线条勾勒山石、林树,结实、严紧,用细密的“雨点皴”表现山石的质感。皴擦烘染时,注意留出坡石、山顶的空白,以强调雪意。此外还应注意画出林木浓密、枝桠锐利的感觉。此图画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笔墨浓重润泽,皱擦多与泻染,屑次分明而浑然一体,细密的雨点皱于苍劲挺拔的粗笔勾勒,表现出山石和枯木锐枝的质感。

《雪山萧寺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立轴,绢本,淡设色。画中山石树木直现于幅前,不留空间,让观赏者觉得有一股寒气袭来的身临其境感。群山簇拥,直指天空,深深的沟壑中,密林隐藏着萧寺,丛岩叠嶂中,溪出深虚,水若有声。由近而远堆叠的山峦,折落有势,山下寒树苍劲坚挺,势如铁帚,显示出范宽写山真骨,与山传神的精湛技艺。画面画皑皑白雪覆盖下的群山深谷,山顶密林寒树丛生,山涧布置古刹、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画上钤有清嘉庆诸玺,诗堂有王铎题“博大奇奥,气骨玄邈,用荆关董巨运之一机,而灵韵雄迈尤为古今第一”。

《临流独坐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淡设色。是又一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巨制。深郁的山坳间腾起弥漫浮动的云雾,吐吞变灭,更加强了忘身于万山之中的感觉。卜居期间往往成天端坐,放眼四望自然景观,从中寻求绘画的情趣。即使是雪夜,也在室外凝神观察,以便触发灵感。表现层峦叠蟑,山势起伏,溪谷间,云烟弥漫动荡,使深山幽小充盈着活力。说明作者很重视到大自然中去写生、对景造意,观察山林间的早雾晚霞、晴阴雨雪及四时变化,为山川林壑传神写照,表现的是崇山峻岭的山野景象。山中点缀溪流飞瀑和楼阁寺观,气势恢弘,云烟浮动,近岸秋林老屋旁有一老叟在临流抚琴。画幅上有明洪武时苏伯衡等人的题诗,钤有“式古堂卞氏”、“天目吴元让图书”、“王献臣印”、“希代之珍”及乾隆等收藏印。《式古堂书画汇考》和《石渠宝芨续编》著录。

2004年,范宽入选美国《生活》杂志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大人物之一。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