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民政工作汇报

铜川市民政工作汇报

铜川市人民政府

201618日)

近年来,在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铜川市认真落实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民生项目实施,全面落实民政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民政基础服务设施,提升了民政公共服务水平,我市民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十二五规划任务全面完成

(一)民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资220万元,建成覆盖全市老年人的市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中心,援助服务老人5.43万人次;投资3746.19万元,建成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26个,在建24个,覆盖率67.6%;投资5409万元,建成农村幸福院252个,覆盖率分别为村撤并前的46.4%543个村)和撤并后的70.2%359个村);建成养老机构10个,市级示范性养老机构正在采取PPP模式加快建设。十二五期间,累计建成养老床位449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率达到 33.32‰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资5771万元,建成城市社区服务体系项目89个;投资3757万元,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32个,覆盖率42.7%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方面,投资9307.5万元,重建倒房5245户,修缮损房16967户;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正在建设中,宜君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完成主体建设,印台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即将动工。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及管理方面,全市现有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4个(省级2个、市级1个、县级1个);集中迁葬保护零散烈士墓517座,抢救保护烈士纪念设施9处。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资2600万元,建成市大同公益性公墓,正在建设市公益性公墓和宜君县公益性公墓;投资217万元,建成农村公益性公墓23个,在建8个。

(二)民政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社会救助方面,作为全国11救急难综合试点市之一,初步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灾害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为辅助,其他专项救助相配套的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55.26万,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4.32亿元。自然灾害救助方面,下拨救灾资金1.33亿元,累计救助受灾群众28.6万人次;建立了农房保险制度,连续两年为10289户农户投保20.58万元。双拥优抚安置方面,累计下拨各类补助资金1.8亿元,保障优抚对象2.11万人;接收退役士兵1469人、转业士官37人,安置369人,为135人发放自谋职业金442.49万元,为1167人发放自主就业地方一次性经济补助金2240.23万元;接收安置军休干部6人,安置率100%社会福利事务方面,累计销售福利彩票6.9亿元,筹集市级福彩公益金5266万元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为680名孤儿发放保障金662.64万元,为358名城市三无人员发放生活补助金225.24万元;实施孤残儿童明天计划重生行动、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康复手术计划100余例;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贫困大学新生421名,发放资助金242.3万元;安排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1117万元,救助4337人次;支出困难群众殡葬救助资金106.2万元,救助255人。

(三)社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在全市推行城镇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在70个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和居民监督委员会选举中实行公推直选,全面实施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登记选民参选率达到90%以上,换届选举一次成功率达到95%以上。连续4年招录社区专职工作人员377人;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1个区、1个街道、4个社区和24个街道、社区分别被表彰为全国、全省示范单位。婚姻登记实现在线登记,王益区、印台区婚姻登记处被评定为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达400余人。全面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队伍人数达36966名。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建社会组织党组织7个;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完成了社会组织与党政机关的四分开;对公益类等社会组织开展直接登记;累计注册登记社会组织556个、备案168个,全市社会组织达到724个,新增社会组织工作岗位1300个。完成了《政区大典·陕西卷》铜川词条编纂工作。扎实推进镇村综合改革,撤并乡镇3个、乡镇改设街道办事处4个、乡改镇1个,撤并后我市辖1个乡、20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全面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外包招标工作,实施阶段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二、认真谋划好2016年工作

201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四个全面五个扎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来陕来铜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及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深化民政领域改革,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助力打赢一场战役,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兜底保障作用

全市民政系统将紧紧围绕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扣两线合一的工作目标,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好民政部门的兜底保障作用,推动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在对象识别上衔接,在优惠政策上共享,在信息平台上链接,充分发挥两个政策在脱贫攻坚中有机结合的重大作用。

(二)着力推进三项工作,用新的理念促进民政事业发展

一是着力推进社区建设及基层民主自治。建成7个城市社区服务体系项目、14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省、市、区县级社区服务网络信息平台投入使用,深化城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基本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全覆盖。会同市委组织部推动全市城镇社区减负工作,制定社区工作目录,规范社区考核评比活动、工作机构。发挥社区居民监督委员会、社区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的作用,全面推进社区居务公开工作。

二是着力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工建设市老年服务中心,加快区级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指导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运行,提高政府养老援助服务水平。运营好已建成的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三是着力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摸底调查,制定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加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力度。

(三)抓好五大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建设

一是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深入推进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健全完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及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进一步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加大对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民政救助事项受理办理情况的督查力度。健全完善门诊救助、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资助参合参险四位一体的救助模式,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管理,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

二是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加强基层灾情管理,规范灾情上报程序,全面落实《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保障好受灾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力争年内完成市级、印台区救灾物资储备库主体建设,宜君县救灾物资储备库投入使用,提高全市灾害救助保障能力。继续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三是进一步落实好双拥优抚安置政策。拓展双拥工作领域和范围,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推行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继续做好烈士褒扬工作。加大退役士兵、军休干部和伤病残军人的接收安置及伤病残军人的康复治疗等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拥军优抚安置服务保障体系。

四是进一步推动区划地名工作。完成铜咸线市界联检并指导耀州、印台做好县级界线联检工作,10月底前完成村的调整工作,做好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整理录入及输出工作。

五是进一步强化社会专项事务管理。加快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与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有效衔接。

    三、恳请省民政厅支持的事项

(一)鉴于铜川体量小,恳请省民政厅将我市继续作为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试点地区,将类似救急难的试点工作放在我市先行先试,比如构建三社联动社会治理体系、招聘农村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等。

(二)我市正在打造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目前,4个区县医养结合的示范性养老机构正在推进,市老年服务中心已通过PPP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今年一季度将开工建设;区县示范性养老机构受资金制约,推动困难。恳请省民政厅在我市建设医养结合的示范性养老机构方面给予支持。

(三)市级、宜君县、印台区救灾储备库建设资金缺口1500万元,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资金缺口300万元,恳请省民政厅予以支持。

(四)建议将咸阳市三原县陵前镇马额服务中心调整至我市行政区划范围内,以促进铜川新区的建设发展。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