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解说词录记:漫川关镇

漫川关镇——相商有则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20170106《记住乡愁》第三季第四集)


“秦岭南麓,靳家河畔……”一曲漫川大调杂糅着南腔北调,唱出了这个千年古镇的前世今生。陕西山阳县漫川关镇,北枕秦岭,南依汉水,一片小小的盆地被群山环绕,作为陕西的南大门,漫川关镇距离陕西湖北两省交界,不过8公里。自春秋时期就是秦国和楚国的纷争之地,千百年来,烽火不息。

记者杨阳:“漫川关古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秦楚争霸的战场,就在古镇的周。这里经常早晨还是秦国的土地,到了晚上就被楚国占领。朝夕易主,变更不迭,漫川关也因此被称为‘朝秦暮楚’之地。”春秋时期,西北崛起的秦国和雄踞南方的楚国,为了逐鹿天下,先后进行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地理位置特殊的漫川关,就是秦楚两军交战的中心地带。漫川关镇居民周宗奇:“漫川关属于秦岭的南麓,整个这个地方是一个峡谷,那么在这一块容易打伏击战。公元前690多年的时候,我们往西北方向有一个叫石门天堑,楚置方城,这是楚人为御秦而设的一个关卡,这个地方宽不容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最早的一个关口。”

自从楚国在石门天堑大兴土木,作为咽喉要塞的漫川关,就一直弥漫着金戈铁马的战争硝烟。秦楚之争愈演愈烈,双方各有胜负。相传,有时经过一夜的交战,原本还是楚国属民的漫川关人,清晨起床时,发现城墙上插满了秦国的旗帜。而到了太阳落山时,楚国大军经过一天的反攻,又重新收复了失地。这样的场景,重复了一次又一次,被秦楚两国交替统治的漫川关百姓,在仓皇中无奈地度日。

漫川关镇居民周宗奇:“打过来,打过去,老百姓为了生存,他就产生了一种智慧,楚人来了,我们说楚人的话,穿楚人的衣服,我们自己人;秦人来了,我们用这种方法同样能过去,这是为了生存的办法。”白天说秦语,穿秦服,行秦礼;晚上易楚帜,唱楚歌,循楚俗,“朝秦暮楚”的典故由此而来。漫川关的先人在战火中艰难求生,无论谁占据了地盘,百姓都只能无奈地继续自己的日子,“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后来被用作形容人的反复无常,但对于小镇的居民来说,这个略带贬义的成语,却饱含着他们绝处求生的无奈和伤痛。

在历史的长河中,边陲古镇战火不断,南北朝短短百年间,漫川关为战争所累,六次更名,宋、金、元反复争夺此地,李自成多次兵事漫川关。1932年,红四方面军遭国民党堵截,在漫川关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方得突围,800多名红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史称“漫川关战役”。

战火总有平息的时候,当硝烟散去,连通秦楚的漫川关,给小镇居民带来了新的生机。历史上,穿镇而过的商山古道,响彻着骡马商队的喧嚣,绕镇而行的金钱河,密布着往来贸易的船只。

记者杨阳:“漫川关古镇不仅是军事要塞,更是北迎秦晋、南连吴楚的商贸重镇。水码头百艇连墙,旱码头千蹄接踵,是这里昔日繁荣景象的写照。随着传统商业的兴起,‘朝秦暮楚’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说法。”

自唐朝起,漫川关成为了南北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无论是南人,还是北客,马帮或是船工,人们带着各自家乡的腔调与特产,来到这里开办商号,在漫川关镇的中心广场,仍保留有四座明清时期的地方会馆,武昌会馆是其中最为古老的一座。明代初期,湖北的客商通过汉江,沿金钱河而上,把货物运到漫川关的水码头,再从陆路转送到西安等地。从此,漫川关有了“小汉口”的美誉。

漫川关镇居民周宗奇:“有这样一首诗,是这样说的,‘湖北佬扬帆千年,金钱河畔号子连天。水码头是百艇连墙,货积如山’。它当年的繁盛是这样一个状态。旱码头这一块,全长是720米,做生意的商家有320家,那么每两米就是一个商号。”到了清代,漫川关的水旱码头越来越繁荣,来自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地的骡帮马队,把北方的货物运到这里,通过水路运往南方,来自安徽、湖北的茶叶、丝绸,从这里装上马背,通过商山古道一路北去,“十户九商,日日有集”,漫川关迎来了商业的辉煌。

周宗奇:“上面是我们骡帮、马帮他们存货的地方,称之为秦街,下面是通往水码头,是湖北武汉人他们在这经营的地方,所以称为‘楚街’。”记者杨阳:“两个地方的人在一起做生意,会不会有一些问题出现?”周宗奇:“桐油在漫川关这一块,是最大的一个生意,那么当时是由我们漫川当地人周姓他们在做,当时他负责的是收购和加工,那么外运和销售是由湖北人来做。这个生意非常大,随着生意的火爆,北方的南方的各个商帮,都要介入这种生意,这样一介入,整个桐油市场就乱了。”

桐油是陕西的特产,北方客商用它来交换南方的丝绸和茶叶。当时,漫川关有上百家经营桐油的商家,为了换到最好的货物,他们从早到晚都守在水码头上,只要货船一停靠码头,就蜂拥而上,相互争抢,竞相压价,无序的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不仅使得各家商铺的收益变得越来越低,也让许多的客商不愿意再来这里交易,一度繁荣的漫川关码头日渐萧条。于是,买卖双方决定坐到一起,协商解决问题。周宗奇:“周姓的桐油大户,他就开始把大家叫到一块,来协商了一下,就出现了商业上的一些规矩。”一个很简单的协议,解决了无序竞争的市场矛盾,每天上午,经营北方特产的陕西客商,把货物送到水码头,交付给湖北的客商,到了下午,南方客商把丝绸和茶叶捆绑打包,送到旱码头给北方客商,漫川关的商品贸易变得井然有序,原本离开漫川关的生意人也慢慢回来了。周宗奇:“漫川还有一句话叫什么,天大的事坐下来,板凳搭拢,我们都能商量得好。用板凳搭拢来形容我们能坐到一条板凳上,我们这个事情都能商量得下来。”

上午秦人卖货,下午楚人摆摊,这种协商产生的生意秩序,成为当地人信守的规则,后来,为了更加公平,大家又协商规定,以十天为一个周期,上下午交换,生意都不受影响,“朝秦暮楚”这个诞生于春秋时期的典故,从以往纷争的战火中涅槃而生,产生了新的含义,在漫川关,成为了相互协商,共生共赢的代名词。

漫川老街的湖北会馆里,摆放着一把巨大的算盘,漫川关的生意人把经商的秘诀和人生的智慧写成了歌谣:“加减乘除数如何,桥上桥下莫失错。下算多比少的少,上算少比多的多。”前人用这歌谣告诫后人,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做人,要取得成功,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得失,一定要懂得退让,学会协商,只看眼前蝇头小利,只是“下算”,而关乎众人利益、家国天下的“上算”,才是人生的追求。在这种“下算多比少的少,上算少比多的多”的文化影响下,漫川关人积淀下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

杨阳:“南北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文化风韵,既有西北的豪迈大气,又兼具荆楚之地的坚韧精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这座双戏楼。在这里曾上演了无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100多年前,骡马帮会在漫川关老街上,建起了这座“鸳鸯双戏楼”。两座戏楼高度一致,面积相同,虽是连体,但却风格各异。北边的戏楼飞檐斗拱,庄重大气,被称为“雄楼”,南边的戏楼,雕梁画栋,结构细腻,被称为“雌楼”,戏楼面对两座庙宇,北楼面对的是北方商人供奉的关老爷,南楼面对的是南方商人信仰的马王神,每逢节庆之日,双方的戏楼都会请来戏班,唱上一出家乡戏,娱神娱己,由于两座戏楼紧紧相连,如果一起开唱,南腔北调就会相互干扰,于是,南北两地的商家们,又一次搭拢了板凳,依照着“朝秦暮楚”的协商办法,定下了规矩。周宗奇:“给马王爷唱戏的时候,我们唱的是南腔,就是像黄梅戏,还有我们的汉剧,漫川大调这一类的东西。那么,给关帝老爷唱戏,我们唱的什么呢?唱的是秦腔,那么,唱戏我们绝对不是唱的对台戏,南腔唱完,咱们唱北调。”杨阳:“不是同时进行?”周宗奇:“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穿越岁月的洗礼,双戏楼比肩而立100多年。如今,这里仍然上演着一幕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精彩,也让生活在古镇上的漫川关人,不仅能够安享日子的清闲和风雅,也让生活中多了一份协商共荣的欢乐。

杨阳:“也许是在军事的纷争中有了血的教训,也许是从商业文化里得到了互利的启迪,‘协商互利’逐渐成为漫川关人的处世原则。直到今天,古老的协商机制,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人”是漫川关人遇上纷争,对居中调解人的尊称。68岁的杨品发,是古镇上最受尊敬的“中人”之一,几十年来,他成功调解了几百起民事纠纷,而这一切都源于一件童年往事。漫川关镇居民杨品发:“解放的时候,给我们家分的地,我们的奶奶跟着我叔父过了多少年了,他们想要一块水田,就是找‘中人’,想分一块田地,想要我们的一块田,分到我们名下。”记者杨阳:“当时是谈不拢?”杨品发:“谈不拢。”当时的杨品发只有六七岁,虽然很多细节都已记不清了,但是那位“中人”的模样,他却从没忘记。杨品发:“一个老汉开个小卖部,十多年了,做小生意,也没权,也没钱,给人印象是个忠忠厚厚的人,我只是后头看协议书才晓得上面写的‘中人’。”杨阳:“当时协议书就把这事给解决了?”杨品发:“解决了。就是把这个地归我们叔父了。我才晓得,这不一定是当干部才参加这个场合。”

一个其貌不扬的普通人,凭借着一纸协议,得到了当事双方的共同认可与尊重,这让杨品发也萌生了以后要当一个“中人”的念头。从20多岁开始,在工作之余,遇到家族里、邻居间有纠纷,他都会到现场去协商调解,“小事以情,中事讲理,大事依法”,是杨品发做“中人”遵循的原则。十多年前,古镇上一对张姓的兄弟,继承了父亲的遗产,在分配房屋时产生了纠纷,两兄弟都想分到更宽广、明亮的地方,双方各持己见,寸步不让。家里人见事情越闹越厉害,赶紧请来了杨品发。杨品发:“兄弟的家务事嘛,那都是你扯过来,我扯过去,这个同意,那个不同意,各持己见,把我找去了,从中午十点左右,一直说到凌晨三点才说好,时间特别长。”为了让事情妥善解决,杨品发轮流把兄弟俩叫到一边,摆道理,讲亲情,经过十多个小时的调解,最终达成协议,哥哥把靠前的好屋子让给弟弟,弟弟主动承担起两家院墙的修缮。看着兄弟俩和好如初,杨品发十分欣慰,过意不去的兄弟俩拿出一笔钱要答谢他,杨品发分文不取。杨品发:“钱这个事情,我想把它看淡一点儿,我给他调解成,有人拿东西来,我都不收,要人东西就没有意思了。”杨阳:“您不看重这个。”周宗奇:“我这个人是轻名淡利,名利对我来说无所谓,我啥都不贪。”

“不以富贵为丰啬,而以礼义为盛衰”,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对“中人”德行的评判标准,秉公处事,不偏不倚的“中人”,获得的是一份信任,一份尊重,这信任与尊重,是用正义的坚守来获得,与金钱利益无关,而“中人”的名誉,却要用一生的所作所为来维护。一次有失偏颇的调解,或是个人生活中的瑕疵,都会让“中人”这个名号蒙羞,而永久丧失大家的信任与尊重,如今,像杨品发这样的“中人”,在漫川关有几十位,他们深得古镇居民的信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孔子讲究忠恕之道,什么叫做忠恕之道?第一,必须人是诚实的,第二是要讲究中庸。中庸就是最佳的那个状态,就是说,咱俩就是做不到五五开,起码我来个4.5,你也来一个4.45,这就是一个协商的过程。商量得有人主持啊,主持的人是谁呢?公道人嘛,最公道的人是要来主持的,那这个人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中人’。他通晓五方杂厝,各方的利益诉求,他对大家想要什么都门清。所以我觉得‘中人’制度,是民间的智慧,是老百姓的智慧。”天大的事儿,没有板凳搭拢解决不了的,这样的生活智慧世代传承,让漫川关处处充满着温情。

虽然近年来,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的便捷,让漫川关作为水陆码头的商贸作用逐渐丧失,但周边村镇的人们,还是愿意来到漫川关,买卖山货和日常用品,秦岭深处的小镇上依然日日有集,早市是漫川关一天商业活动的序幕。几十年来,方良和与老伴儿,每天都会挑着自家的蔬菜来这里售卖,不一会儿的功夫,老两口的生意就红火了起来。买菜人:“称旺一点儿啊!”杨阳:“师傅,您刚才说的‘旺一点儿’什么意思?”买菜人:“就是他称高一点儿,多给一点儿嘛。”杨阳:“您这是多少啊?师傅。”漫川关镇居民方良和:“你看,一斤一两,算一斤算了。”杨阳:“我看您刚才秤打得挺高的,这在漫川关有什么讲究吗?”方良和:“有含义的,跟人笑脸一样,笑脸秤。”杨阳:“要是每个买菜的人您都多给点儿,您不亏啦?”漫川关镇居民张金凤:“我不亏,我喜欢。”杨阳:“为什么呢?”张金凤:“你看,长期买菜的都在我这买,称得多,少收钱,人家高兴。”杨阳:“别人来得多,您也高兴。”张金凤:“嗯,我卖得快。”赠人以笑,手有余芳,在一片融洽的“旺一点儿”声中,早市的菜农们完成了一杆又一杆的“笑脸”买卖。比起多一两,少一钱的锱铢必较,一杆秤在他们手中称量的是生活的幸福。

上午七点多钟,早市的人逐渐散去,漫川老街上的人家,这时多半会打开家门,卸下的一块块门板铺在板凳上,就成了一个简的货架,摆鞋放布,支棚挂衣,十几分钟的时间,一家家漫川风格的杂货店就跃然眼前。52岁的杨文洲,早早来到店里,整理好前一天新进的服装。20多年前,他在古镇开了这家服装店,刚开始时,生意还不错。可是,随着镇里的服装店越开越多,市场变得混乱了起来,大家都开始争相降价。杨文洲一时也没有好的办法,直到有一次,杨文洲约了几个服装店的经营者,一起去西安进货,他发现每个人挑选的服装样式都一样。漫川关镇居民杨文洲:“六七个人出门进货,你看到这个货可以,大家都进,当时就没有一个固定的进价,这个衣服50块钱进价,60块钱卖给你。”杨阳:“赚10块。”杨文洲:“你在下一家,他可以58块卖给你,人家肯定买58的,不可能买60的。”恶性价格竞争的结果,使服装店的收益越来越少,开始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甚至大有假冒伪劣产品占领小镇市场的趋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文洲想到了历史上传下来的“朝秦暮楚”的协商办法。和几百年前的商户们一样,杨文洲和其他服装店的经营者们,搭拢了板凳,坐在了一起。杨文洲:“我们就在这说一说。一块去可以,这个货我拿了,别人一看,你拿了,自觉就不拿了。”杨阳:“就是保证一个货只在一家做。”杨文洲:“从那时候,大家效益都比较好一点儿。”一次简简单单的“板凳协商会”,让商户们凝聚到了一起,如今,小小的漫川关镇有几十家服装店,每一家的生意都不错。大家默守差异化经营的理念和睦相处,彼此之间相互照应,有时,顾客在某一家没有选到合适的款式,如果其他服装店有,店主都会主动向客人主动推荐。无论客人们来到哪一家店里,都能满意而归。

在漫川关,相商有则的经营之道跨越了历史,至今依然规范着这里的商业行为,成为所有商家共同遵守的市场法则。无论是唱戏、修楼、经商,遇事相互协商,只要坐下来谈,就没有解不开的疙瘩,化不开的仇。这种风俗习惯,早已浸染在了每一个普通漫川关人的家里。

这一天,是陈绪兰孙子周岁生日,按照当地的传统,家里要热热闹闹地办一场周岁宴。“合食蛋”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家从把鸡蛋放在孩子的头顶旋转,祝福的话语就像一粒种子,从小就种进了孩子的心里。周岁宴表演者:“圆滚滚,香喷喷,吃合食,学做人。单纱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人一点劲,百事做不成。大家齐攒劲,点石能成金。”染满祝福的红鸡蛋,除了给孩子和家人食用之外,还要与周围邻居家的孩子分享。大家一同吃下“合食蛋”,寓意着未来的日子,彼此间相互信任,和睦相处。周岁宴表演者:“今日吃了‘合食蛋’,和睦相处互不欺。”“吃合食,学做人”,一枚小小的鸡蛋,就是漫川先祖们对后世子孙最质朴无声的教诲。

历经千年战乱,漫川关人在纷争中学会了协商,学会了谦让,学会了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与安宁。记者杨阳:“回望历史,漫川关古镇秦楚争霸,宋金之战的硝烟已经散去,连通南北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景象,也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这座千年古镇,却留下了浓郁的秦风楚韵,一代代漫川关人传承着相商有则的古老智慧与文化,并至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给我们今天这个纷争不断的世界,带来一些启迪与反思,也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座千年古镇辉煌灿烂的明天。”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